APP下载

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对比

2021-06-05尚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8期
关键词:椎弓螺钉椎体

尚晋

(青海仁济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0 引言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属于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骨科疾病,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概率在逐渐攀升,而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的常见疾病,在人们生活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下此疾病呈现为年轻化趋势,在病情发展期间可引发脊髓神经损伤,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截瘫等不良现象,临床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措施,所用术式主要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为主。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上针对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开始广泛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应用期间其优越性逐渐凸显,具有降低出血量、缓解疼痛症状、规避并发症的优势[1-2]。为此本文采用对照试验方式分析探讨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取得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对照研究对象为采用手术治疗的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研究主体共计80例,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时间为2017年月5月至2020年5月,分组依据为患者选用的手术术式,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组后两组患者所占比例均等。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3~57岁,平均(45.28±2.73)岁,病程为1~7 d,平均(3.25±1.02)d,其中受伤原因为车祸伤者17例,坠落伤者14例,重物砸伤者9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2~57岁,平均(45.11±2.79)岁,病程为1~6 d,平均(3.17±1.08)d,其中受伤原因为车祸伤者19例,坠落伤者13例,重物砸伤者8例。两组患者受伤原因、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相关指标对比结果为P>0.05。纳入标准:纳选对象并不存有神经损伤;不需采用椎管减压术;经CT扫描、X线摄片确诊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伴有剧烈疼痛;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家属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等相关内科疾病者;骨质疏松严重者;体质过度肥胖;在手术治疗期间不明确伤椎定位者;研究中途退出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在患者手术治疗前均采用X线、CT平扫以及三维重建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方式,明确病椎以及上下邻椎具体情况,给予对照组患者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展开治疗,辅助应用C型臂X线机,在其透视作用下进行伤椎定位,将操作中心设定为伤椎后,在皮肤正中处作切口,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逐次切开,对双侧椎旁肌行剥离操作,电凝止血,充分显露骨膜下伤椎上、横突基底部以及下位椎上关节突,在伤椎上、下位椎放置椎弓根钉时采用人字嵴定位法,于X线机的透视作用下明确螺钉位置,然后进行预弯连接棒的安放,借助撑开器撑开复位,同时在透视下明确患者椎体前缘、后凸角度的恢复情况,将切口逐层缝合。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体操作内容如下: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指导患者采用水平俯卧位,确保患者腹部处于悬空状态,合理调整C型臂X线机的透视角度,确保前后位像处于平行状态,椎弓根与椎体外缘距离相等,准确标记椎弓根外侧缘和椎体左右椎弓根的中点交界处,体表穿刺点的位置选择此位置外侧处,偏向外侧的1.0~1.5 cm,常规消毒、铺巾,沿着所标记的位置作纵向皮肤切口,长度约为1.5 cm,将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胸腰背筋膜逐层切开,于正位X线片透视作用下将穿刺针刺入至横突以及上关节突的交点位置,对椎弓根外上缘针刺,确保穿刺针沿着终板的平行位置促使针刺至椎弓根内缘,同时选择于侧位X线的透视作用下促使针尖超过椎体后缘,将针内芯取出后放置导针然后将针管取出,同时沿着导针放置丝攻保护套筒,沿着导针置入丝攻的位置对椎弓根产生攻丝,然后将保护套筒以及丝攻移除,在侧位X线的透视作用下通过导针将中空定向椎弓根钉放置于椎弓根中,将导针取出。剩余的3枚椎弓根钉分别置入,在椎弓根钉U型槽中安放预弯后的连接棒,后续操作方式和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以及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指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二次损伤、骨折未愈合、术后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明确两组患者SI水平、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期间所涉及指标均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表示为平方差;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以(n、%)表示,P值表示研究结果,P<0.05即数值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脊柱生理等相关指标。观察组SI水平、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脊柱生理相关指标对比结果()

表1 脊柱生理相关指标对比结果()

组别 例数 SI水平(%) 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观察组 40 91.75±1.80 4.21±1.44 95.96±4.57对照组 40 89.42±1.75 5.09±1.61 93.25±4.27 t - 5.8699 2.5766 2.7404 P - 0.0000 0.0119 0.0076

2.2 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分析。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50%,对照组为17.50%,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分析[n(%)]

2.3 临床指标对比差异。观察组等相关临床指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数值对比差异为P<0.05,见表3。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属于比较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是因高能量外力作用所引起的脊柱骨折,在病情严重时还会对马尾神经以及脊髓造成损伤,而胸腰椎段是承担脊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位,在骨折发生以后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措施会导致其脊柱生理弯曲消失,而脊椎活动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发展严重时出现截瘫等相关不良现象,为此还需针对其治疗措施深入研究[3]。

表3 临床指标对比结果( )

表3 临床指标对比结果( )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mm) 术中出血量(mL) 术中引流量(mL) 疼痛评分(分)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0 55.25±6.57 61.51±5.42 99.96±9.57 18.95±3.89 2.41±0.56 8.96±1.57对照组 40 73.42±7.19 106.08±6.57 247.25±11.54 57.52±6.85 4.08±1.68 13.25±2.27 t - 12.0459 33.0963 62.1365 30.9665 5.9643 9.8304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此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等相关数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并发症发生概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SI水平、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高度等生理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对比差异同为P<0.05,分析原因如下:目前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主要措施为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操作期间借助于手术器械针对骨折椎体展开复位和固定,在治疗期间可促使塌陷椎体高度进行恢复,促使脊柱生理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使脊髓神经压迫恢复[4]。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为开放式手术,对于椎体高度以及脊柱后凸畸形具有恢复作用,但是手术操作期间造成的创口比较大,出血量较多,对于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较为严重。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属于微创术式,在应用期间针对骨折椎体可使用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促进伤椎高度尽快恢复,相较于开放式手术此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的优势,在术中全程由C臂机引导,能够有效减轻对患者机体产生的损伤,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5]。

综上所述,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期间选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一定优势,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椎弓螺钉椎体
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 拉力螺钉加压性能和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比较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