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亲历者死亡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21-06-05常秀芹
常秀芹,赵 欣
唐山大地震亲历者死亡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常秀芹,赵 欣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为了解唐山大地震40余年后亲历者的死亡焦虑(DA)、幸福感(SWB)的一般情况以及二者关系,采用线上、线下方法对582名亲历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调查。使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82.6%的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同群体内部相比都属于高DA者,但亲历者SWB水平高于河北省其他城市的居民。地震亲历者DA与SWB的关系总体趋势是DA越低,SWB越高,但二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DA与SWB的关系较为复杂,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去适度降低地震亲历者的DA水平,努力提高其SWB水平。
唐山大地震;亲历者;死亡焦虑;主观幸福感
死亡焦虑(Death Axiety,DA)是当个体想到自己即将死亡,在这个世界上不复存在时产生的担忧、害怕、慌乱、迷茫等负性情绪反应。DA与人类的幸福甚至生存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罗洛梅所说“面对焦虑使我们不再无聊,使我们的心智敏锐,而且使我们确知这份张力的存在是人类生存的保障”[1]2,这里罗洛梅谈到的DA是适度的正常的,它可以被建设性地管理。我国学者蔡伟提出DA使得人们追求更高的社会阶层的动机更强烈了[2]。但“死亡焦虑多半落在神经性焦虑的范围”[1]177,“神经性焦虑产生的压抑本身,便会使个人在面对威胁时更加脆弱”,“焦虑限制了成长与自觉,缩小了有效的生活范围”[1]144。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近些年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它是个体在对自己的总体生活进行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的感受或体验,一般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构成。影响SWB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如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公平程度[3],也有个体自身因素如自尊、乐观、神经质等人格因素[4,5]、性别、婚姻、年龄等,还有主客体相互作用因素如生活事件[6],可是学者们的研究并未完全取得一致结论。
1976年唐山大地震作为当年唐山人乃至全国人民的重大应激性事件,已经过去40多年了,当年的地震亲历者DA程度如何,SWB水平怎样,二者又具有怎样的关系,都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同时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对唐山大地震亲历者进行调查,共回收问卷611份,有效问卷582份,其中男274人,女308人,有配偶者556人,无配偶者26人,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43岁,平均年龄55.8±8.7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247人,高中(中专)86人,大专72人,本科以上177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受伤的47人,无伤者535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204人,国企正式职工44人,私企职工49人,农民234人,其他51人。目前自觉身体健康状况健康的415人,一般的151人,不健康者16人。对年岁较大的老人,调查者会将问卷里的题目逐一读给老人听,必要时进行解释。在征得相关对象同意进行访谈之前,说明访谈的主要目的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请其签订访谈协议书,告知其随时可以终止或退出访谈。访谈中,为了预防对被访者再次的心灵伤害,随时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
(二)方法
1.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先按样本所在地将唐山大地震亲历者分为城区和乡镇两层,再进行整群抽样;对农村样本、年老样本主要采用线下实地调查的方式搜集数据,其他主要采用线上调查方式搜集数据。
2. 研究工具
自编地震亲历者基本信息及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大地震时是否受伤以及目前身体健康状况等。访谈主要围绕大地震对亲历者当前生活状况的影响展开。
死亡焦虑量表。采用杨红等人翻译修订的五级《中文版Tempeler死亡焦虑量表》(CT-DAS)[7],该量表共有15个条目,包括情感(6个条目)、压力与痛苦(4个条目)、时间意识(3个条目)、认知(2个条目)四个维度,6个反向计分条目,死亡焦虑得分在15到75分之间,得分越高代表死亡焦虑水平越高,得分超过35分代表高死亡焦虑。五级CT-DAS Cronbacha为0.710[8],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本次调查中,CT-DAS Cronbacha为0.834。
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Comp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9]。该量表包含总体情感指数(8个项目)和生活满意度(1个项目)两部分,采用七级评分的方式对生活中主要的情感和生活满意度进行评价,总体情感指数的平均数(权重为1)和生活满意度(权重为1.1)相加所得总分即为一个人的幸福感指数[2.1,14.7]。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次调查中,该量表Cronbacha为0.929。
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 0对所获得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Kruskal 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等非参数检验。
二、结果
(一)地震亲历者DA、SWB的一般情况
表1 地震亲历者DA及SWB集中量数与离中量数情况
由表1可知,已是中老年的唐山大地震亲历者死亡焦虑中位数是46.0,平均分是45.3,远高于35分。进一步统计发现,有82.6%的亲历者属于高死亡焦虑。亲历者幸福感指数中位数是11.5,平均数是11.3,满分是14.7,表明其幸福感体验正常甚至较高。
(二)地震亲历者DA与SWB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探查地震亲历者DA与SWB的关系,对582名亲历者DA及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将得分在前27%的亲历者作为高分组,后27%作为低分组,其余作为中间组,以此作为自变量,将SWB及各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Kruskal 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地震亲历者DA对其SWB的影响(Md±Q,秩均值)
由表2可知,不同DA的地震亲历者SWB得分有显著差异,总体趋势是DA得分越低,幸福感水平越高,当然在DA及各维度高、中、低不同组别上,幸福感及各维度又有各自具体的特点,比方说生活满意度在高、中、低死亡情感和时间意识维度上就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关于DA的认知维度对幸福感及各维度的影响,表现出低认知组对应高幸福感指数、高总体情感指数、高生活满意度,中认知组对应中等幸福感指数,中等总体情感指数和中等生活满意度,高认知组对应低幸福感指数、低总体情感指数和低生活满意度。
三、讨论
(一)地震亲历者DA和SWB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亲历者的DA水平较高,超过八成的亲历者得分都大于或等于35分,平均分是45.3±10.7,属于高DA水平,与四川老年人DA平均分45.61±7.97非常接近[10],SWB表现良好,平均数达到11.3,而2008年石国兴等人的调查发现石家庄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数是10.75,而该城市的中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数更低[11],另外2014年有研究表明,石家庄、承德等河北省城市的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约为8.77[12],从绝对数值上可以看出,已到中老年的唐山地震亲历者的幸福感更高些。也就是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亲历者表现出了与其他城市人群较类似的DA水平,但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却较高,这与原有的对唐山地震亲历者幸福感研究具有一致性[13]。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已经不是普通的个人生活事件,而是唐山乃至全人类的灾难性事件,灾难性事件可能会使个人从认知、需要和情绪三个方面重新建构幸福感的结构性成分,进而改变促发幸福感的条件。灾后幸福感可能比灾前更容易产生[14]。如一位70余岁的因地震致截瘫的老人通过进行向下的社会比较而产生了幸福感,他说:“想要过得幸福,要学会比较,和地震遇难的人比,和变成植物人的比,我就是幸福的……”
(二)地震亲历者DA与SWB的关系
总体而言,地震亲历者DA水平不同,其SWB不同。有研究表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具有负相关关系[15],本研究也发现低DA组的亲历者,其幸福感水平高于中DA组,也高于高DA组。可是中等死亡焦虑的亲历者,其幸福感水平与高DA者相比,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看来DA与SWB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上述那位地震致截瘫老人是一位低DA、高SWB者,他说“现在不担心身体健康问题,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就像一位得了癌症的经常琢磨‘哎呀,我还能活多少天啊’,我呢是多活一天就是赚的,每天该干啥干啥,心路宽着点,而且国家每个月还给我补助735元,经过这种天灾的磨难,只能把它变成一种动力,我只能是把自己理了(打理)得更好,才对得起我死去的家人。”而对另一位67岁的唐山大地震女性亲历者访谈,发现她对眼前生活很知足、很满意,但是DA水平较高,她说:“我现在焦虑,怕死,怕有病”,又说:“孩子们都大了,都挺好,没啥操心事,我舍不得死,这要是哪都不好,哪都不如意,总生气,总啥滴,死就死,省着受罪,现在哪里都挺好,舍不得死了。”她可以说是一位较高DA同时较高SWB者。一般而言,中等程度的DA,会激励亲历者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比方说寻求社会支持、更加认真地工作以获得成就感,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而在此过程中,幸福感不仅不会被降低,还很有可能会提升,对未来更有希望和信心,生活满意度也更高。周仁会等研究发现死亡焦虑既能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又可以通过促进意义寻求以增加意义体验来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16]。本研究发现在DA及所有维度中认知维度对SWB具有最强的预测力,对未来无所畏惧、不受死亡想法的困扰、很少想到死亡的亲历者多是有生活智慧、心性豁达的人,能抓住现有的幸福,享受当下的美好,乐观地看待人生和世界,不为未来的虚无世界而忧心忡忡,这样的人SWB通常比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地震亲历者DA的情感和时间意识维度都不会对幸福感指数中的生活满意度造成影响。分析死亡焦虑情感维度的具体条目,发现引起与死亡相关的情绪情感的事件发生概率较低,如看见尸体、谈论鬼魂和地震等,即便由此引起较为强烈的情绪情感,由于其较低的频率和较短的持续时间,也不会对亲历者的生活满意度带来多大影响;在时间意识维度,当地震亲历者感受到生命的有限性并为此经常苦恼时,通常会降低其生活满意度,但当他因此经常思考人生为何如此短暂并有所领悟甚至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时,对生活满意度就可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1)超过八成的唐山大地震亲历者40多年后表现出高水平的DA,但和其他省份相比,数据具有一致性,SWB相较于河北省其他城市在绝对的数值上要高。经历过劫难的人们,会更加珍惜生活,幸福感会更强。这从个体层面上得益于灾难后的认知反刍以及对幸福的重新定义;从国家和当地政府层面看,得益于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和具体帮扶措施的到位,得益于唐山市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政府为民做实事的初心与使命。
(2)地震亲历者DA与SWB的关系总体趋势是DA越低,SWB越高,但二者的关系绝对不是简单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启示人们,降低D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WB,但更重要的是亲历者要珍爱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总之,生命有限、价值长存,亲历者要在创造价值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去感受真正的幸福。
五、研究的不足
由于本研究原始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在尝试进行对数、倒数等转化后,依然不符合正态分布,只能进行非参数检验,不能分析两个或多个人口学变量对地震亲历者DA、SWB的交互作用,也不能做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使得数据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1] 罗洛·梅.焦虑的意义[M].朱侃茹,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Cai Wei, Cai Hua jian, Li Hong. Why do humans pursue higher social class? Death anxiety matters[J]. Death studies, 2020(3): 1-8.
[3] 常秀芹.坚持共享理念提升居民幸福感[J].人民论坛, 2018,27(32):78-79.
[4] Michael Eid, Ed Diener. Global Judgment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Situational Variability and Long-Term Stabi- lity[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04, 65(3): 245- 277.
[5] 张珊珊,刘文.人格: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源[J].心理研究, 2011,4(2):3-7.
[6] 张晓文.生活事件,思维风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3(6):112-119.
[7] 杨红,李艳琳,姚秋丽,等.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的应用及对死亡教育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3,28(21):64-67.
[8] 翁玲玲.死亡焦虑,自我概念,压力,应对方式与戒毒动机的关系研究——多重中介模型的建构[D].重庆:西南大学,2016.
[9] 汪向东,王西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6.
[10] 钟涛,徐世才,杨建华.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人死亡焦虑与死亡逃避的相关性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医学与哲学(B),2017,38(8):72-74.
[11] 石国兴,林乃磊,祝伟娜,等.石家庄市居民心理和谐状况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89- 95.
[12] 谭玉霞,崔冬雪,高峰,等.河北省部分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生活幸福指数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38(3):737-739.
[13] 常秀芹.唐山大地震亲历者40年后的幸福感调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4):121-124.
[14] 陈昌凯,肖心月,张保军,等.灾难性事件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104-1109.
[15] 邓岚,刘化侠,王祖麟,等.泰安市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9,40(1):14-17.
[16] 周仁会,郭成,杨满云,等.死亡焦虑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链式中介模型及其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27(1):143-14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ath Anxie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Victims of Tangshan Earthquake
CHANG Xiu-qin, ZHAO Xin
(School of Educat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death anxiety (DA) and well-being (SWB) of the survivals in Tangshan earthquake 40 years late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582 participants were investigated about their DA and SWB by online and offline methods, together with interviews. The main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were Kruskal Wallis one-way ANOVA. Results show that 82.6% of the victims of Tangshan earthquake are in high DA level, but the SWB level of the victim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sidents in other cities of Hebei Province.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 and SWB is that the lower DA is, the higher SWB is.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not simply linear but more complex. We should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moderately reduce the DA level of the victims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SWB level.
Tangshan earthquake; victims; death anxiety; subjective well-being
B849
A
1009-9115(2021)02-0102-05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2.019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6JY073)
2020-12-24
2021-03-07
常秀芹(1971-),女,河北滦县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师教育等。
(责任编辑、校对:郭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