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策略
——以吉利汽车为例
2021-06-05赵雅玲
□赵雅玲
一、引言
在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和理论支撑正在经历变革,技术创新成为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效的重要因素。从国际趋势看,高新技术日益受到各国(地区)的重视,许多国家(地区)不仅从国家(地区)战略层面给予支持,而且从贸易和投资政策方面加强了对本国(地区)高新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保护,加强了对外国企业的技术出口管制,如美国、欧盟等经济体进一步强化了外资安全审查机制。从国内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从我国企业实践看,不少跨国企业引进技术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缺乏识别能力,有的企业被外国投资者转移淘汰落后技术,甚至有外国投资者凭过期专利收取知识产权费等情况时有发生,因而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策略研究十分重要。
二、文献综述
企业国际化一直是国际投资以及国际商务领域关注的热点主题。技术创新水平又是决定企业供应链控制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将企业国际化和技术创新关联起来,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关联机制,对于推动和丰富企业国际化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具有双重意义。
(一)企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早期关于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国际化模式方面。瑞典Uppsala 大学的Johanson 和Vahlne在1977 年和1990 年提出了乌普萨拉阶段模型,认为企业国际化过程一般会经历偶然出口——代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机构——海外直接生产的渐进发展过程。而近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中小企业国际化实践引发学术界的关注。Oviatt 等提出了国际新创企业的概念[1]。Knight 进一步完善了天生国际企业的定义,认为天生国际企业是指成立之后3 年内开始出口并且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25%或者更多的企业。特殊的企业组织知识、全球利基市场的存在及企业家精神三种要素是天生全球化企业的驱动因素[2]。郑小碧采用概念模型构建和问卷调研分析方式解释了跨国创业导向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天生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促进机制,提出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促进海外市场盈利和国际业务员工增长让天生全球化企业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国际优势[3]。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石丽静和洪俊杰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表明,母国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促进企业国际化水平[4]。Zhang 等基于既有的发达国家天生全球化企业绩效,围绕企业家精神、利基市场、国际管理背景及网络分析了中国全球化企业的形成因素[5]。
(二)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方式理论
熊彼特首次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指出了技术创新的五个方面内容。后来学者围绕技术创新的范式,提出了从简单的线性范式到网络范式,前者注重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后者将创新研究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与互动。2000 年以来,国内学者比较关注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依据研究,多采用博弈论、复杂网络、运筹学及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依据及演化进行理论阐述与分析[6-8]。对于制造业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因而近年来关注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日益增加。有学者基于对江苏省制造企业调查问卷,研究了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动力与障碍[9]。还有学者基于同样的调研数据研究了企业所属行业、规模和所有制三个因素对制造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影响,发现中国小公司、中型公司、大公司的R&D 强度趋势存在着明确的、倾斜的V 型结构关系[10]。郑玉等基于调研数据,发现企业规模与R&D 强度之间呈现倒U 型关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化要求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11]。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邵云飞等研究了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能力、人才机制以及所属的产业集群环境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12]。王海龙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嵌入程度、市场势力、关联能力和吸收能力四大因素给本土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边际效应,发现市场势力、关联能力两个因素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较为明显[13]。段婕和陈江龙认为,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抢占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应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本战略,我国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与转化吸收能力的总耦合关联度较高,并且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14]。董景荣等关注不同技术来源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国内技术购买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自主研发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15]。
(三)企业国际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关于企业国际化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研究中存在着以下两种研究趋势:一种观点支持企业国际化促进技术创新发展。Ahuja 和Katila 以化学工业为例,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将收购活动和创新绩效联系起来,将并购分为技术性并购和非技术性并购,并得出结论,技术性并购活动、非技术性并购活动对并购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16]。Tian 认为,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市场进入模式、技术的选择以及海外投资分支机构的投资优先性选择来管理技术溢出效应[17]。曾萍和邓腾智以广东佛山市制造企业为样本研究后得出结论:企业国际化能够促进技术创新[18]。周雪峰和韩永飞研究了基于技术寻求型动机的跨国并购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解释了此种跨国并购行为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的三种机制及影响跨国并购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内外部因素[19]。赵栓文等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程度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认为企业国际化程度对其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有显著的调节作用[20]。何建洪等基于国际研发溢出模型,运用全球45 个经济体的统计数据实证分析后,认为我国企业国际化研发投资有利于提高母国的技术水平,东道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这种影响有非线性的影响[21]。吴剑峰等认为企业国际化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的研发管理对这种关系存在调节作用[22]。另一种观点研究技术创新影响企业国际化绩效问题。毛蕴诗和孙赛赛以格力空调为例研究了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升级和国际化进程,得出结论,推动产品替代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了企业的国际化进程[23]。
综上所述,既有的研究对企业国际化的模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演化与影响因素以及企业国际化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从研究方法看,以理论模型的推导和典型案例为主;从研究结论看,基本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观点。我国跨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技术创新管理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料,因此,采用典型案例研究的方法总结其中优秀跨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策略的成功经验,对于致力于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处于成长中的企业加速国际化、提升跨国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性行业,其技术创新水平在先进制造业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该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市场主体包括大量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等。2020 年10 月吉利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1000 万辆,成为第一家累计产销量超过千万辆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其他品牌如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均为合资品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 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前15 名中,吉利排名上汽、长安之后,稳居第三。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2020 年1-11 月,吉利汽车出口销量进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销量前5 名,出口量增长较快。在自主创新方面,2020 年吉利研发出更新后的世界级“CMA 超级母体架构”、面向未来的SEA 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全面促进自身产品的转型升级。由此可见,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和国际化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因此,本文以吉利汽车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单案例研究方式,剖析吉利汽车在国际化过程中技术创新管理经验,为我国跨国制造业企业提升国际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本研究搜集的案例资料来源包括百度百科、视频资料片、企业年报、企业中期业绩报告、企业月销量报告以及新闻媒体关于吉利集团的报道等。
三、吉利汽车发展和国际化概况分析
了解吉利汽车创业和发展史是本文分析问题的起点。根据搜集的公开资料,吉利汽车的发展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创立阶段、规模化阶段、国际化扩张阶段、智能和绿色发展转型阶段(见表1)。
表1 吉利汽车发展大事记
第一阶段——企业的创立阶段。在创立起步阶段,吉利并未从事汽车相关行业,而是在其他行业初步摸索和尝试。
第二阶段——企业的规模化阶段。吉利企业规模开始扩大,并且汽车正式成为其主营的产品和主要利润来源。在汽车行业,吉利迅速发展壮大,在浙江省以及全国汽车企业中的排名不断上升。
第三阶段——企业的国际化扩张阶段。2003 年,吉利汽车首先通过出口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开启国际化历程。然后以跨国收购、新建企业、组建合资生产企业、合资技术研发公司等方式进入更多的汽车细分市场,包括全球高端品牌市场、出租车制造市场、汽车关键和核心零部件生产市场、汽车金融市场等。
第四阶段——企业的智能和绿色发展转型阶段。从2007 年开始,吉利汽车成为中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优秀案例。2015 年起吉利集团加大了向智能、环保汽车转型的战略布局,包括加强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甲醇燃料汽车)的研发与合作,进军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和销售领域,实施“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新能源发展战略等。
图1 是吉利汽车2014-2020 年的销售量和年增长率数据。相比2019 年,2020 年吉利汽车总销量下降约12%,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国(或地区)人员流动限制以及物流运输受限等。
图1 2014-2020 年吉利汽车销售量和年增长率
图2 是吉利汽车2014-2020 年的出口销量及占比数据。2014-2017 年,吉利汽车销量和占比下滑明显。但从2018 年开始,其出口销量及占比开始发生逆转,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即使受疫情影响,2020 年吉利汽车出口量也达到72691 辆,较2019 年增长25%,总销量中出口量占比达到了5.5%,较上年的4.3%有缓慢增长。
图2 吉利汽车出口销量及占比
吉利汽车现有的三大品牌分别为“吉利”“几何”和“领克”,采取差异化定位策略,“吉利”定位于大众汽车品牌,“几何”是纯电动车品牌,“领克”是面向全球高端用户的合营品牌。目前,吉利汽车出口市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欧和中东发展中国家(地区)。
四、吉利汽车国际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策略分析
作为中国自主乘用车品牌,吉利汽车在技术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见表2)。
表2 吉利汽车技术创新策略梳理
从表2 可以看出,吉利自进入规模化阶段后就非常注重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自主研发的产品品牌涵盖了整车新车型、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及关键零部件等多个领域,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和吸收创新方面成绩突出。吉利还持续强化自身品牌形象塑造和管理,不断尝试进入乘用车新的细分市场,除了传统的轿车之外,通过跨国并购、在国外设立技术合资企业和技术研发中心等方式和高端汽车品牌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合作,进军和扩大汽车中高端细分市场,包括推出中高端车型和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开发陆空一体化汽车技术等。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技术合作,吉利延伸汽车价值链,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包括发布吉客智能生态系统、推出曹操专车网约车、组建国铁吉讯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吉致汽车金融公司等。同时,吉利将自身与发动机有关的技术通过许可方式授权马来西亚宝腾及旗下公司使用。此外,面对国内新兴汽车公司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吉利积极运用法律等途径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五、吉利汽车技术创新策略给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带来的启示
吉利汽车从一个民营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今天中国以及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知名汽车品牌。其技术创新策略可以给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国际化提供如下几点启示:
(一)实现技术创新方式的多样化组合
吉利汽车在技术创新中采用了跨国并购引进先进技术、与国外研究机构建立技术合作中心、建立合资企业进行技术投资和技术授权等技术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除此以外,它还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了其他的技术创新方式,如技术交流协议、研发外包、生产共享和供应商网络、政府资助联合研究项目、研究协会、科技交流用数据库和价值链及其他方式[24]。
(二)依靠较强的技术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下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Cohen 和Levinthal 于1989 年开创性地提出了吸收能力的概念[25],又在1994 年进一步阐述了吸收能力的内涵,国内学者也肯定了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在企业层面,吸收能力主要体现在经过技术引进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显著提升。吉利汽车在完成几次大型的跨国并购及在国外组建技术合资企业等投资方式后,与被投资企业或者合作伙伴的技术研发合作成效显著,能迅速地将合作开发技术应用于不同市场定位的产品,并获得良好的财务和商业绩效。
(三)针对目标消费市场的特征实现朴素式创新
朴素式创新被认为是印度对管理世界的独特贡献,在印度汽车行业和电冰箱行业都进行了良好的实践。朴素式创新以金字塔底层消费者为目标消费群体,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产品价值等手段,尽可能地降低产品复杂程度和成本,以达到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提供质量合格、易用耐用的商品的目的。吉利汽车在汽车技术创新策略方面,首先从国内用户特征出发,开发出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和偏好特征的自主汽车品牌,进而不断扩展东南亚、中亚及“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国家(或地区)市场,是朴素式创新策略成功应用的一个典型企业。目前,中国已有很多跨国企业将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低收入群体。因此,兼顾低成本和实用性优势的朴素式技术创新策略比较适用。吉利的技术创新策略为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和市场拓展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企业家要对未来的技术市场发展趋势作出准确判断
技术市场不确定性的存在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感知力和准确的预判力。吉利汽车的李书福就在关键时刻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和行动。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案例中,一度不被看好的“跨国联姻”并购完成后,两家企业在技术合作开发和市场融合方面不断深化,促进了产品的更新升级创新,带来了“双赢”的结果。吉利汽车顺应当前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大趋势,积极布局,开发和拓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相关技术和市场,加强赛车和陆空一体化等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向汽车高端市场渗透。这一点值得借鉴。
(五)注重技术、品牌、创新商业模式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强烈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是保护和激励创新的重要措施。由于企业在技术、品牌及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可能随着技术人才流动等因素而被模仿,吉利汽车主动利用法律武器为商业模式的模仿者筑起技术壁垒,保护自身的商业利益和市场利益。这一点也值得我国制造企业借鉴。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吉利汽车在发展中国家(地区)开发适用技术,实现朴素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同时进一步重视我国国内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趋势,积极加大适合我国国内市场的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企业对关键技术的控制力,增强应对全球供应链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