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元认知的概念及测评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1-06-05金美娟季诚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元认知条目量表

金美娟,季诚

“元认知”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心理学领域,用于计划、监控和评估一个人的信息处理意识及行为表现,是对思维活动和学习过程的批判性自我认知[1]。20世纪80年代末,元认知被引入国内教育领域。随着医学专业知识的日益更新,教学中纯粹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足以跟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更迭。有研究表明[2-4],元认知技能的运用对于提升医学生学习效果、促进终身学习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技能,成为了医学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中准确评估学生元认知技能的掌握情况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确保其持续有效学习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护理元认知概念、结构和测评方法的研究进展的介绍,为护理元认知评估工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元认知的概念及结构

“元认知”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的核心定义是“对认知现象的认识和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的审视、监控和调节,包括静态知识和动态调控两部分,前者以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为对象,后者是指对认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和调节[5]。元认知知识是主体思考问题时所参考的基本事实或概念,元认知监控是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元认知控制则是调节认知活动的能力[6]。对于元认知的构成要素,国内研究者较倡导三分法,即认为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种构成,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国外较具代表性的是元认知二分法,将其分为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节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倾向此结构模型的学者们认为元认知是种多维现象,本质上各领域通用,并且可从多种教学行为活动中获得,包括提高自我意识,提升调节技能,以及提供有利于元认知构建和使用的学习环境等[7]。

图1 元认知三种成分的关系图

2 元认知在护理教育领域中的概念

元认知引入教育领域后,表达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所学知识的认知、调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对自身或他人的思维、感受和行为的思考[8]。在护理专业中,除了一般的定义外,元认知更重要的是代表着检查护理诊断思维是否存在可能的偏差、能否以患者角度看待疾病、评估患者了解治疗或护理方案的能力[9]。元认知知识代表储存于个体头脑中的护理知识,元认知体验即护生运用护理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的认知以及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则是护生在元认知体验中不断总结、反思、评价从而提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技能[10]。

3 护理元认知的测评目的

元认知作为一种内在的认知能力,具备自我指导及思维隐性的特征,属比较抽象的概念[9]。根据学者对元认知成分的不同理解,护理元认知的测评工具呈现多样化,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可将护生内在的主观认知能力转换为外显的客观数据,有助于依据测评结果对护生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护理专业课程的安排、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直接的证据支撑,为论证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护理元认知测评工具的进一步研发打开新思路。

4 护理元认知的测评方法

国外元认知研究中常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的认知活动称为在线元认知,而发生于问题解决前后的则称为离线元认知[11]。在线元认知的评估方法包括日志文字分析法、出声思维法、眼动记录法、行为操作法等,前三种方法一般用于语言类学科的元认知评估,护理在线元认知的评估采用的是行为操作法,离线元认知评估较多的是借助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12]。

4.1 行为操作法

行为操作法是指借助预先设计相应的认知活动,观察并记录个体思维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再结合具体指标或是各类软件程序,客观地对个体的活动规律和心理特质进行分析和评估。如,王莉萍等[13]以解谜类游戏探索过程为基础,基于元认知的三要素——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以及元认知控制技能(监控、调节、评价)展开,并结合技术支持,以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护理措施为任务而设计了一款教育游戏。参与的护生通过评估分析病情、发现问题、采取护理措施,最终解决护理问题。同时,后台纪录发生错误的游戏节点,有助于护生回顾自身的错误之处,并以调节策略辅助反思分析。整个测评过程中,教师可以评估护生游戏过程采取的元认知策略并发现策略背后的驱动力,进而绘制思维路径图来增强护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及其面对临床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Garrett团队[14]对医学基础课程中的生理学进行知识选段,经过项目判别指标的实验计算、分析并构建相关测试考题,包括名词解释、图表文字化等内容,最终形成元认知技能测验表,这项测验根据正确答案中所需元素的数量进行评分,每个正确的元素对应1分,满分为100分,评估与学生自我监控相关的元认知技能。

行为操作法对认知活动、思维任务的指标选择以及难度设置的要求较为严格,它不仅能精准捕获元认知活动并有效评估元认知技能,还可以监测元认知各维度的应用情况,是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可的一种测评方法。目前该方法在其他专业学生中的研究较多[15-17],而在护生中的运用尚显不足。

4.2 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组织实施方便,不易受测评人数的限制,且管理简单,在教育教学领域被普遍应用,但该方法属学生自评,容易受到社会期望、记忆失效或失真等影响出现偏倚,存在评估有效性问题[18]。

4.2.1 量表来源

4.2.1.1 国内量表 ①陈明全[19]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生的思维方式及反思能力,结合《护理学基础》的学科特点,编制了《高职护生护理操作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大成分以及六个维度:知识性、意识性、计划性、监测性、调控性和评价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7,灵敏度89%,特异度达95%。②台湾学者Hsu[20]编制了《护生元认知量表》(the Metacognitive Inventory for Nursing Students,MINS)用来评估台湾护生的知识、思维以及行为意识之间的联系。MINS含5个分量表,包括自我监控(7个条目)、自我修正(7个条目)、自我意识(6个条目)、有效学习(3个条目)、解决问题(5个条目),共计28个条目,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3~0.90,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78。MINS采用的是Likert 5级评分法,“1~5”表示“从不”到“总是”,总分在28分到140分之间,分数越高,代表护生的元认知能力越强。③国内学者康中和[21]编制了《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量表》,分4个维度: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控、元认知调节和元认知评价,共计24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采用的是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表示“从不”到“总是”,得分越高,表示元认知水平越高。此量表覆盖一般学习过程的元认知活动,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最多[22-24]。

4.2.1.2 国外量表 国外护理领域常用元认知测评量表主要包括元认知意识清单(Metacognitive Assessment Inventory,MAI)、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MSLQ)以及护理元认知策略问卷(Questionnaire titled Metacognition Strategies in Nursing,QMCSN)等。①MAI问卷由Schraw和Dennison[25]共同设计编制,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节两个分量表,共计52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5分代表“从不”到“总是”,得分越高代表元认知意识越强,该量表信度高,已被普遍应用于各种情境中的元认知自我测量,在多国护理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26-28]。需要注意的是,MAI量表主要用于测量学生的元认知感知水平,而非实际的元认知能力[29]。有研究者[30]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对MAI进行了调整,形成元认知技能量表(the Metacognitive Skills Inventory,MSI)。MSI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节两个维度,其中元认知调节加入了对医学信息组织管理的调查及学习调试的评估,使医学生能够使用相关策略来纠正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所犯的诊断差错并分析自我表现的过程。它考虑了医学生学习以及临床实践的特性,对医学生元认知的调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②MSLQ中的子量表——元认知自我调节量表(Metacognitive Self-Regulation,MS-R)[31]侧重于元认知控制和自我调节方面,经研究证实具有较高的信效度[32],此量表被澳大利亚[33]、伊朗[34]以及中国[35]等多国翻译修订后用于护生元认知策略的调查。③QMCSN量表[36]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非常不同意/很少=1分,不同意/较少=2分,同意/经常=3分,非常同意/总是=4分,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和选择学习目标,课堂上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临床实践中所采用的元认知策略等。该量表仅在国外有调查报道,尚未在国内护理领域引进使用。

4.2.2 评分方式

4.2.2.1 Likert评分法 Likert评分是根据受试者对所陈述项目的认同程度进行选择,不同程度赋以不同分值,最后以加总方式计算总分。总分越高,代表认同程度越高。该方法简单可靠,适用面广,是量表中最常用的评分方式。MINS[20]、MAI[25]、QMCSN[36]以及大学生元认知量表[21]等均是采用此评分法。

4.2.2.2 比例法 张黎黎等[37]依据护理专业的学习特点以及元认知的知识、体验、监控3种成分设置了包括“对自己学习方法和特点的了解程度”、“监控自己学习状态的意识程度”等10个问题的问卷,调查51名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元认知状况,通过条目选项人数构成比的统计学方法来进行护生整体元认知能力强弱程度的比较。

4.3 访谈法

访谈法中的信息资料是通过研究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直接交流进行收集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但访谈法所得资料不易量化,且容易受被试者的期望效应影响,现多不单独使用,常与问卷法结合测评,如高燕等[38]的研究是在对122名本科护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进行访谈,来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情况。

5 小结与展望

医学院校背景下的元认知是一种指导学生适应变化、不断总结反思提升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概念,明确护生元认知技能的掌握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学习技能缺陷。研究者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要求以及测评人数等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元认知测评工具。结合目前护理元认知测评工具的应用现状来看,护生元认知的测评多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建议今后重视护理在线元认知测评工具的研制。

猜你喜欢

元认知条目量表
高血压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测定量表的应用考评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
两本《醒世姻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