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事例转化为物理教学与评价资源例谈

2021-06-04杨明国赵承忠

中学物理·初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事例物理教学资源

杨明国 赵承忠

摘 要:從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将“生活事例”转化为物理教学资源,是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本文通过一些实例介绍了“转化”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生活事例”即学生本人和他人的饮食起居、学习及社会活动经历中的认知和行动事实.本文所指的“生活事例”多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应用实例.

关键词:生活;事例;物理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2-0004-05

作者简介:杨明国(1971-),男,湖北宜都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赵承忠(1960-),男,湖北宜都人,本科,中学正高级教师,初中物理教研员,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课程资源开发是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文从一些具体实例出发,谈谈如何将生活实例转化为物理教学资源,特别是编制评价试题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

1 直接引用,无缝对接

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好的应用实例,存在很多成熟的经验事实.这些事实所涉及的知识方法又和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有很好的契合度.这样的事实,是可以直接引入到教学中来的.从而实现经验事实与物理教学的无缝对接.

实例1 木楔问题

木楔防滑脱.木结构物相互依附时,为了防止滑脱,常用木楔加固.这实际上是利用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的原理,从而增大构件间的结构力.如图1所示,传统木工工艺中的木榫外端开缝加楔.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引入如下试题,既传承了“鲁班”经验,又加深了学生对“如何增大有用摩擦力”这一知识的理解.同样的应用还有,例如: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D.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解析:此题没有提及门闩和锁的作用,仅考虑关着的门与门框之间的作用情况.关着的门和门框之间有摩擦力,A错;塞入硬纸片后门和门框之间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B正确;塞入硬纸片没有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作用,事实并没有减小摩擦,C错;门没被吹开前,门受到的摩擦力随风的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摩擦力和风的作用力相等,D错.正确答案:B.

木楔在建筑和工程中有大量的应用,因为木楔在打入墙体和木材料时操作方便且省力.经力的分解与合成计算,作用在木楔尖角(θ)端的力F与两斜边上的作用力N的关系是(如图2所示):

N=F/2cos(90°-θ/2).设θ=16°,则N≈14.3F.可见当楔很尖(θ小)时很省力.这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学生通过这种开拓性学习,会从“知其然”升级到“知其所以然”,学习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实例2 自然中的热现象——“雪面包”

如图3所示,是一幅雪景照.步砖场地积雪部分融化后,出现了一个个“雪面包”,蔚为奇观.一团团雪堆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砖周围是条形砖.科技工作者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面包”奇观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雪面包”形成的原因之一

B.周围环境气温较低是“雪面包”形成的原因之一

C.地表上的热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D.太阳热辐射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解析:本题涉及到吸热、热传导、熔化条件等知识,其中D的说法“太阳热辐射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错误,太阳对条形砖和方形地砖的热辐射条件是相同的.其它选项说法都正确,符合题意的选项是D.

实例3 孪生兄弟——两缺损的托盘

下乡课堂观课时发现这一资源.两个缺损的托盘凑在一起,可以让托盘天平继续使用吗?从天平平衡的原理(杠杆平衡条件)看是可以的.可以作为实验问题供学生探讨,以加深学生对托盘天平原理的理解.

直接引用的方法有现场拍摄、记录或相关资料的截图,录屏或视频收藏.技巧是无缝对接,即所选事实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相关内容要对接好.如实例1中木楔在木工工艺中的应用,对接的是楔的嵌入是省力的,嵌入过程中对斜面的接触面产生很大的压力,通过挤压增强木质构件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紧固作用.实例3是观课时发现,撷取和分享学生的智慧.

2 创情设景,趣理交融

利用生动、直观的现实情景,学生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引入,建立物理概念,阐述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或提示物理原理.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物理乏味、枯燥、遥远难学.

1、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实景现象、奇闻异事,作为一种教学情景呈现给学生.使之成为

2、一种教学引入,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这比枯燥乏味的讲述和“啃书本”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实例4 上蹿下跳的葡萄干(如图4所示)

在盛有雪碧饮料的杯子里,投入一些葡萄干.葡萄干会先下沉后上升,上升到液面后再下沉,如此反复.

学生观察这种有趣的现象,自然会寻根问底.雪碧是碳酸饮料,刚倒入玻璃杯中的雪碧在减压状态下逐步释放CO2气体,会产生很多小气泡.这些气泡附着在葡萄干上,增大了葡萄干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

葡萄干上浮到液面后,接触空气,气泡破裂,浮力减小而下沉.这样循环下去,有趣的现象就发生了.

在學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时,可以重现上蹿下跳的葡萄干这一生活情景,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会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器材准备:大烧杯、大瓶雪碧饮料1瓶、鲜葡萄干1袋.

实验步骤:(1)把鲜葡萄干放入烧杯;(2)开启雪碧盖子,将雪碧慢慢倒入烧杯中;(3)观察记录现象.

通过实验,让学生利用浮沉条件分析葡萄干上浮和下沉的原因,加深理解“物体的浮沉取决于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创设物理学习的情景的方法:例如故事讲述法,如阿基米德揭开皇冠之谜的故事;例

如影视插播法,如长征系列火箭发射视频,电影《流浪地球》 《生死时速》部分片段;例如实例4所示的实验展示等方法.创设情景的技巧,从构思上来说,就是带着需要去发现含有物理元素的趣闻场景,越是精彩、越是扣人心弦就越好.在手段和硬件的运用上要立足常规并不断运用新技术.

3 用品解剖,聚焦原理

很多生活用品和生产设备都是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应用,但苦于其外壳和装饰的遮挡,学生很难发现.教学中通过拆卸和分解这些东西,让学生一睹“庐山真面目”探究其工作原理,弄清其工作过程,获得物理学知识并运用于实际、服务人民生产、获得生活的体验.

实例5 宾馆卫生间洗浴用的洗发精和沐浴露的“按压”装置原理

如图5所示,重点观察沐浴露下的软管,当它受到按钮传递来的压力时,软管中的液体体积缩小压力增大,液体被压出.松开按钮,软管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软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对上部沐浴露瓶的液体形成负压,液体流入软管.这就是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关系的应用.将其引入到物理课堂,培养学生观察与动手能力,养成探究生活用品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的习惯,从而将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之中.

实例6探秘空气开关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应用实践题:某校共有15个教室,每个教室配有40W的照明灯10盏,300W的投影仪一台,100W的教学扩音系统一套,300W的电脑一台(该校的供电电压为220V).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半小时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若教室内的这些用电器没有关闭,那么这半小时内会浪费多少度电?

(2)随着这些硬件的装配,需要对学校供电线路进行改造,表1是各种橡胶绝缘铜芯线在常温下的安全载流量(长时间通电时的最大安全电流),从安全角度考虑,该校应选择哪种导线作为干路导线?请通过计算后说明.

(3)该校电路中的保险装置采用空气开关(如图6甲),空气开关内有电磁铁和两个触点,制作触点的材料分别有铜或银.电路正常工作时两触点是连接在一起的,当电流过大时电磁铁将两个触点分开,切断电路(如图6乙).从空气开关使用的寿命和安全角度考虑,应选择触点用(选填“银”或“铜”)材料制作的空气开关,原因是(答案:同样条件下,银的电阻比铜的电阻小).

空气开关应选金属银做触点.因为同样条件下,银触点接触电阻小些,根据Q=I2Rt得出产生的热量更小,使用寿命更长、更安全.

这类运用需要对实物进行拆卸和分解,要注意和工程技术人员多交流,从中获得帮助并掌握技术.运用图形绘制和处理技术聚焦设备的核心部件,绘制解剖图,利用软件处理照片获得剖视图,建立图片库,同时加强教师群体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建共享.

4 新闻截取,开阔视界

就信息获取而言,新闻报道相比于其他途径更加迅速,同时可信度更高.从中截取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素材,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深受学生的喜爱.

实例7 太空探索

新华网2019年1月3日 12∶55消息A——中国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陈芳、胡喆),这是人类第一次揭开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探测器的首次月背软着陆(如图7所示),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着陆后成功利用自带相机完成拍摄,并借助“鹊桥”中继星传回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月地之间信息传输是靠电磁波,电磁波传播速度与光速(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嫦娥四号”的腿上长着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目的是通过来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适于在松软的月球表面实现稳定着陆.

解析:光波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是相等的;脸盆一样的圆形大脚掌,可以增大“嫦娥四号”与月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压强.答案:相等 ;增大受力面积.

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卫星.若某时刻如图8所示,地面控制中心与“鹊桥”相距约46万公里,“鹊桥”与月球背面相距约6.5万公里,它们之间是利用通讯的,测控中心发出的指令通过“鹊桥”到达月球背面,大约需要s.

答案:电磁波 ;1.75.

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中有大量涉及物理学知识的内容,常关注报刊、电视等正规媒体,诸如停电1小时、天宫1号飞船、蛟龙号深潜器……与物理学结合紧密的资源,敏锐捕捉,囊入“随手本”“样包集”中.

5 作品挖掘,赏文明理

实例8 赏诗析文学物理

诗词歌赋中也不乏物理科学知识.例如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读这首诗,我们不仅领略了伟人忧国忧民之情怀;同时,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周长——约八万华里,坐在地球上每天日行八万里,如何理解?这得从物理学中运动的相对性说起.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描述物体的运动总是相对于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标准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人们平常所说的火车飞驰、河水流淌,都是以地表固定的物体为参照物的.实际上地球在不停地运动.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进行自转,且一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地球是个椭球体其赤道周长约40076千米,约合八万华里.如果跳出地球看,你坐在地球上即使不动,一天也随着地球巡视太空八万里.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那么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地眨眼睛?星星离我们非常遥远,例如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距地球4.3光年(1光年=94605亿千米);银河外星仙女座距地球225万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光年,我们看到的牛郎星所发出的光,实际上是在16年前从牛郎星发射出来的.这些星体的光传到地球时已经比较弱了.地球是个特殊的星体,它被一层大气所包围.因为地球上大气温度的变化,区域大气密度也随时在变化,并伴随大气对流产生.星光通过这些气层时发生多次折射,形成散射或全反射.这样星星发射的光在传到人们眼睛的过程中,就会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明忽暗,总在不断地变化.人眼有时接收到星光,有时又接收不到,感觉星星是一闪一闪的.这就是星星眨眼的原因.

以科学的视角品读文学作品,挖掘文人们的科学世界观,凸显科学论断,教育学生,润物无声.

6 创新构想,潜移默化

想象有那样一种课堂,生活中的难题、人生的疑问,能够嵌入既定的课程学习,经过思索与探究,能够豁然开朗、欣然释怀.这将是一种生成性的教学、有深度的学习.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创新实践意识与能力是否能够得到培养和提升,如下一些实例,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实例9巧搭棚架实例中的力学

一房主要在楼房旁临时拉一个遮阳避雨篷布,要用绳索固定篷布的四角,三个角的拉索都找到了挂系处,只有邻居屋角向外没有支撑点.需要外撑一杆固定一个棚角.墙上钻孔插杆?会伤到别的墙体.怎么办?一退休物理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他是用一端带拐角的棚架钢管、一个作为柴火的树兜,搭建了一个支架(如图9所示).

这一情景可应用于教学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摩擦力和杠杆,现在来分析图示中的问题(如图10所示).

由于摩擦和挤压,钢管上的O点成了可相对于墙前后转动的支点.教师就地取材,用树兜放入图中位置,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没有它篷布这个力学系统很难形成稳定的构架.树兜夹在钢管与墙体之间,在自身受到挤压的同时对杆产生了一个垂直于钢管向墙外的弹力F3.篷布一角对钢管产生的拉力F1和系在窗户上的绳对钢管产生的拉力F2会形成一个斜向墙体的合力F12.F12、F3对于钢管ABO形成一个杠杆平衡系统.巧妙的是当篷布所需的拉力F′1增大时,F1会随之增大,F2相应增大,杠杆对树兜的作用力F′3增大,其反作用力F3也增大,不断维持整个力学系统的平衡.

把这些初中学生能解答的内容编制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在练习或考试中就会受到创新教育的启迪.

实例10 设计配重式省电节能升船机

应用实践题:三峡升船机于2015年12月21日进行实船测试(如图11所示),机械驱动承船厢下降,承船厢以0.2m/s的速度匀速下降,从上游162m海拔高度下降至下游62m处,依次开启活动桥、卧倒门、防撞装置、工作门后,船只缓缓驶出承船厢.清江中学的同学们参观升船机后,提出了如图12所示的设想:建升降两个闸室,牵引钢索组通过中间的转动控制轴与电机相连.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如下问题:

(1)升船机承船厢完成一次上升(或下降)过程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按清江中学同学们设计的升船机工作,某次上下游船队过闸,上行船厢装满水后船厢、水、船只的总质量为15500t,若下行船队比上行船队质量少200t,船箱升降时传动系统摩擦阻力为上行船箱等总重的10%,完成这次升降过闸任务,升船机辅助电动系统对升降系统做的功是多少?

(3)如果不用下降船箱带动上升船箱,按(2)所述的情况,电机要多做多少功?

(4)清江中学同学们的双箱联动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将原理转化为实用产品,对已有产品的环保节能设计展开奇思妙想,大开脑洞,启迪思维.

7 说明解释,学以致用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与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用已学的知识科学地加以解释,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学有所用,学而不厌.

3、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奇特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将会强化他们的学习情感,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学以致用的经历会逐渐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实例11 如图13所示,在扶贫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某贫困山区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因地制宜地用一种不用电和燃油的新型抽水设备,用10h将山脚下小河里的18m3的水提高了100m,解决了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抽水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图13所示:小河上游的水经过进水管流到下游,会在空气进气口处将空气带入水中,气泡随水一起向下流动,水中的气泡不断受到水的挤压,在能量收集器中,高压气体分离并进入出气管,驱动水泵运转,将水提升到高处.

请解答下列问题:

(1)进入进水管中的气泡,被水压缩成高压气体,内能增加.这部分增加的内能是由能转化来的.

(2)如果用电动抽水机来实现上述目标,则电动机的功率最少多大?

(3)从能量角度看,该抽水设备是用山下河流落差小、質量大的水的重力做功,来将水提升到高处.该挡水墙上下游水位差是 2m,完成题中提水目标时经进水管流到下游的水量是3000m3,计算抽水过程中能量转移的效率.

答案:(1)水的机械;(2)提升水的重力G=1.8×105N,提升水克服重力做的功W=1.8×107J,功率P=500W,抽水机的功率最少为500W;(3)抽水过程中能量转移的效率30%.

实例12 摊饼神器——电饼铛

综合应用题:如图14甲所示的电饼铛型号为LRT-326A,额定加热总功率1200W.它的上下盘分别由不同的开关控制,上盘功率为400W.图14乙为其简化了的内部电路图,电源总开关方框内实际有一个电子变压整流稳压电路,将220V的交流电变成36V的直流电,供给下面的电路,即PC之间的电压为36V.请解答下列问题:

(1)作为家用高热电器,将220V的电压降为36V后供给发热盘的优点是?

(2)当上、下盘同时加热时,电饼铛的工作总电流是多少?

(3)下盘加热电阻是多少欧?

(4)用这个电饼铛上、下盘同时加热牛肉.若将0.5kg、20℃的牛肉加热至100℃,需要加热多长时间?[不计热量损失,C牛肉=3.3×103J/(kg·℃)]

答案:(1)低压更加安全;(2)33.3A ;(3)1.62Ω;(4)110s.

科技活动时间,面对有兴趣的学生和家长,可通过讲座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的用处.教师关注家电智能化发展趋势,采撷新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以此来惠及万千学子.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更需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就是最好的学习、终生受用的学习.探索生活事实转化为物理教学资源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的途径.这种探索和实践要一直进行下去.将事实转化为物理教学资源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实际操作中要注意防止“繁琐、冗长、标签”化,同时也要回避或者揭穿“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等空概念、虚假应用,不要误导学生,要甄别后选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江耀基.基于深度学习的家庭创新实验开展实践研究——以“谁偷走了我的饮料”为例[J].中学物理,2020(10):17-19.

[4]何定梁.生活的物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5]赵承忠.编制初中物理试题要注意发挥其教育功能[J].物理教师,1999(09):39-41.

(收稿日期:2020-07-24)

猜你喜欢

事例物理教学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例”后有“析”方可取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