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人员疫情防控能力培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1-06-04周苗苗代培方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传染病应急

穆 欣,刘 悦,任 蓁,周苗苗,代培方

自2019年底,全球迅速蔓延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个体层面威胁机体健康,在人口层面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系统[1],此类由传染病引发的突发事件被称作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称为疫情,约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7.5%[2]。护理人员作为疫情防控救治的中坚力量,掌握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护理方法至关重要。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3],现阶段我国护理人员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核心应急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多数护理人员仍缺乏专业的疫情防控能力培训[4]。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护理人员积极响应号召,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救治危重症患者、增进救治效果、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亡率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5],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经反复实践总结出一系列临床工作经验,在抗疫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梳理了护理人员疫情防控能力培训的研究进展,总结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完善护理人员疫情防控能力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使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和EBSCO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发表时间在2000-2020年,学科领域为医药卫生科技的文献。中文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为:(1)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传染病突发事件(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突发事件;(5)疫情;(6)疫情防控;(7)应急能力;(8)AND:培训/训练/方案,英文数据库的检索方式 为:(1)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Infectious disease emergency;(3)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4)Emergency;(5)epidemic;(6)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7)Emergency capacity;(8)AND:training /train / scheme /plan /programme。文献检索流程,见图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培训对象为护理人员;(2)主题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3)内容中包含护理人员疫情防控能力培训;(4)以中文或英文公开发表。排除标准:(1)重复的文献;(2)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澳大利亚 Joanna Briggs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包括有效性研究(实验性设计、类实验性设计、观察性研究)、质性研究、诊断性试验、预后研究、经济学评价五个设计类别[6]。两名研究者同时独立阅读文献并作出评价,若出现意见分歧则进行第三人权威评价,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图1 文献检索流程

2 结 果

检索发现国外的研究重点主要聚焦在专科医生,包括耳鼻喉科、呼吸和泌尿科等,针对护理人员的研究未见报道。而我国也未有系统科学的仅针对护理人员的疫情防控能力培训体系出现,护理人员的培训大多体现在确立应急方案与医护人员培训的相关文献中。因此本研究还纳入了内容中包含有护理人员疫情防控能力培训的文献,并根据目标文献的共被引情况,从参考文献处进行递进式的文献查阅,以保障最大限度的纳入文献。

2.1 年份 如图2所示,文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有大型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年份,文献量升高出现峰值,如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甲流H1N1和2014年的埃博拉等,尤其是在2019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相关文献量增长迅速。

2.2 质量评价 纳入的54篇文献中使用了质性研究、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的文献共14篇;其余40篇文献大多根据国家发布的政策文件、院内应急预案、临床工作经验等构建,且部分文献中并未提到具体构建方式,总体在培训形式、教学师资等方面尚缺乏系统科学的验证。将文献进行预分级后形成证据等级评价,各等级文献量具体情况,见图3。

3 分析与讨论

3.1 培训项目 构建培训项目的常见方式包括理论基础、经验总结、质性研究、德尔菲法等。崔金锐以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和柯氏模型[7]为理论指导,构建了“岗前-在岗”两阶段双向式应急培训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培训效果[8]。koh[9]借鉴甲型H1N1的抗疫护理经验,使用动画方式进行防护指导、临床实践指导、医院感染预防和样本采集运送四个方面的培训。汪晖等人[10]对抗疫医疗队的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时发现,护理人员虽在进入抗疫前接受过应急培训,但受访者对急救技能、先进仪器使用和防护知识仍有较大的培训需求,心理疏导能力有所欠缺。刘华玲等人[11]通过两轮专家函询,确定了护理人员的能力培训体系应该包含抢救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和职业防护能力六大能力培训模块。

图2 近20年相关文献发表数量

图3 文献等级分布

3.2 培训内容

3.2.1 心理教育 护理人员在参与疫情防控时,受社会舆论偏见、人力资源不足和职业暴露风险高等原因影响[12],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救援状态,对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安全造成了隐患[13]。大量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在培训过程中除了学习自我调适[14]及心理减压的方法外,还应了解自身心理调整与心理平衡知识[15],培训心理辅导能 力[16,17],掌握人文关怀的基础知识与技巧[11,18]。

3.2.2 理论知识 (1)法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19]中规定:“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护士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现有医疗机构的培训内容中大多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条例》[14,20]、《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院感防控指南》[21]等相关法规制度[22]。将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医学法律法规制度纳入继续教育培训范畴,有助于增加护理人员主动参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愿,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20]。(2)应急预案:为了保证当疫情发生后,患者能够得到迅速、及时、有效的救护工作[23],各级医疗机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4,21]等制订了适用于本院的护理应急预案[11],并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3)疾病知识: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系统、长期的疾病知识培训[16,24-25],包括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4]、临床表现[16,20]、典型特征、专科治疗护理要点[16,25]和防控措施[20]等,以培养护理人员决策分析、应急救治的能力[20]。病情评估[21]、观察要点[21]、病情汇报、医嘱执行、重症/危重症患者识别评估[27]、护理记录[28]的客观准确及时和完整性等病情观察方面的能力也应当进行重点培训[21]。(4)基础知识:包括隔离病区环境设置及管理制度[14]、消毒隔离流程(垃圾、排泄物及终末处理等)[14,25,28]、常见抢救药物的知识、预检分诊流程[25,28]、发热登记注意事项[28]、三级防护措施[14]等。(5)疫情报告制度流程[14]: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9]中明确指出,各级医疗机构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依法报告传染病。发现某种传染病人数增加或集中发作、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等情况时,必须向有关部门汇报有关情况。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行及时、准确、畅通的信息采集、传递和报告机制,能够保障抗疫工作的预测、预警更具针对性[20,30]。(6)健康教育:例如肺康复,主要包括肺康复的目的、适应范围、物品准备及具体的肺康复的操作方法[31]。制订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健康教育方案有助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14]。

3.2.3 操作技能 (1)自我防护技能[25,28]: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32],组织拍摄《个人防护用品穿脱顺序》视频学习,院感科督导员现场示范防护装备的穿戴流程、脱卸流程[14,21],加强训练手消毒步骤[14,33]、佩戴防护口罩操作[17,33-34]、脱防护服时的翻卷等细节的学习[21]。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学习,接触传染病患者确诊或疑似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时的应急处理流程[27,33]。(2)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21,35]、除颤[15,21]、心电监护[21]、气管切开的护理技术[21,26]、血液净化、俯卧位通气[24]、体外膜肺氧合支持[26]、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26]、呼吸机的使用[17,21,35]等生命支持技术。(3)基础技能:包括静脉留置针穿刺[35]、导尿术[21,35]、标本采集及运送[14,24](咽拭子及鼻拭子、粪便、静脉血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方法[26,28,36])、吸氧法[17,26,35]、吸痰法[17]等常规护理操作技术的加强训练,掌握传染病患者与普通患者常规操作技术的异同点。

3.2.4 实战演练 (1)情景模拟演练: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用的培训方式之一,通过抽取重要护理环节,模拟布置仿真训练场地[37],有效帮助护理人员熟悉工作流程,提升临床护理水平[38]。还能够缩短护理人员的适应期,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院感意识[36]。(2)夜间演练:根据以往突发疫情的救援经验,常有患者夜间就诊的情况[20],而夜间救护受多方面因素制约,难度系数较大,组织夜间急救的模拟演练[24],能够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在夜间使用设备的技能,提高夜间急救护理能力[16,39],保证应急工作无缝衔接[16]。(3)应急演练[14]: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15,20]、应急物品药品器械的储备、患者的抢救配合等实际操作[21]。可设置模拟患者[41]让护理人员穿戴防护装备按流程救护,包括为模拟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吸氧、气管插管、呼吸机抢救、现场消毒隔离等。(4)现场观摩:闫喜荣等人[40]认为,可以通过现场观摩使护理人员了解病区的基本流向及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掌握应急病房工作流程[16],区分“两道、三区及两带”[40](即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清洁区与半清洁区设置第一缓冲带、在半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置的第二缓冲带)、熟悉工作流程及病区的基本流向[41]。

3.3 教学师资 肖巧玲等人[21]在系统化的培训中指出,可以应用院感科督导员进行自我防护的讲解与示范。龚贝贝等人[22]建议由感染管理专职培训员采用现场示范、流程演示等方法,进行隔离病房行走路线演练一对一强化培训考核。于燕波等人专门建立了培训领导小组[34],由传染病专家任顾问,负责制订、实施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23]。军队传染病医院援外埃博拉疫情防控应急培训中选取本院专家及技术骨干考核认证带教老师[37],由不同部门、专业的工作人员组成教官组,组织实施理论与技能培训,同时负责培训教学评价[33]。

3.4 培训形式 于燕波[23]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发挥抗击SARS的经验,采用“一对一”小组学习形式,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高效率、全覆盖。王素珍等人[27]在综合医院每年安排2次或3次集中培训,护理人员需要到传染科进行轮转,做好岗位培训的预防工作。培训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面授[42]、网络平台授课[8],能够通过专题讲座[15]、翻转课堂[43]、微课[8]、视频[21,42]、PPT[17]、手册及图片[17]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授课。简福霞等人[44]提出的“听课-提问-演练-操作-反馈”培训方式能够有效加强记忆。有研究指出,部分护理人员希望院感部门、心理管理小组、护理部等部门能够联合开展系统的能力培训[10]。王华芬等人[26]通过分阶段层层递进式方法[11]进行培训、演练及考核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防护有备、专业过硬的护理人员。山丽梅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防护能力培训中,采用单项操作示教指导、个人防护全流程模拟训练、工作模式仿真模拟训练三级递进式训练模式,有效固化了培训流程[37]。闫喜荣等人[40]对全院护士分级、分批、分层次进行培训,为顺利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5 考核方式 医院常采用自制问卷[21]的方式在培训前后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8,27,42]的考核。韩琳等人[28]建议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工作性质,进行自我防护技能、消毒隔离操作等内容的培训,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再培训-再考核”流程。熊倩等人[36]研究发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综合考核方式能够帮助护理人员熟悉工作流程,通过考核路线的设计能将技术操作全部纳入考核范围,还能够设置沟通、应急等障碍提高难度。

4 小 结

现今的疫情防控能力培训中尚未体现出中医内容,例如中医基础理论、情志护理、中医护理技术等内容没有从培训角度论证并加以利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参与救治使得疫情防控关口前移,根据抗疫一线的护理工作经验可知,使用中医理论、技术进行辨证施护,能够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效果。《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中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坚持走中西医结合发展之路,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探索完善中西医协作的应急救援机制,充分发挥出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提升中医药疫病防治工作条件。这与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相吻合,可以作为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护理人员疫情防控能力培训提供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传染病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