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探头超声内镜诊断对可切除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06-04何建斌刘雪钟定福胡国梁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内镜

何建斌,刘雪,钟定福,胡国梁

(金华市人民医院1.放射科;2.消化内科;3.超声科,浙江金华321000)

食管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中靠前[1]。食管癌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仅猜测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有关,例如:吸烟等因素与食管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食管癌的早期发病特征不明显,难以及时发现,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较差[3-4]。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根据单一核磁共振演变而来的新型检测手段,其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轨迹来完成组织成像检查[5]。早期主要将DWI用于脑出血等相关疾病的检测及诊断,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DWI的检测范围逐渐发展至全身[6-7]。微探头超声内镜(mini 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MPS)是在常规超声内镜的基础上添加微探头,使该检测方法同时具有普通内镜与超声的功能,还能够减少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对临床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诊断意义[8-9]。目前,国内应用常规超声内镜检查食管癌的研究较多,但使用DWI与MPS检查食管癌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使用DWI和MPS检测患者食管癌病变长度和T分期,探讨DWI与MPS对可切除性食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一位患者都接受了DWI和MPS检查,分为DWI组及MPS组。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45~76岁,平均(65.97±6.21)岁。最终诊断结果由手术标本做病理活检得出。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认为食管癌患者;②患者知晓并同意此次实验;③资料齐全,能够配合检查。排除标准:①不能明确表达自己感受者;②对本实验存在禁忌者;③资料收集不完整者;④食管管腔狭窄者。

1.3 检测方法

1.3.1 DWI检测采用飞利浦1.5T磁共振仪。常规序列参数:层距2 mm,视野(field of view,FOV)38 cm×38 cm,重复时间(time of repetition,TR)260 ms,回波时间(time to echo,TE)2.0 ms,层厚5 mm。在扫描时保证患者憋气位置处于同一水平,且维持平稳的呼吸检测基线。

1.3.2 MPS检测采用Olympus XQ200电子胃镜和Fujinon SP-501 MPS,微超声探头的频率分别为12、15和20 MHz,探头直径2.6 mm,可进行360°旋转扫描或线阵扫描,Sony UP-8900超声黑白打印机等仪器进行检测。患者术前肌注安定5~10 mg,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内镜前端套上自制水囊,插入至病灶节段后,从内镜活检孔注入无气水20~30 mL,观察到水囊充盈且水囊壁紧贴病灶时即停止注水,再从内镜活检孔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食管,缓慢退出,并在直视下对准病灶全段进行扫描。

1.4 观察指标

①将DWI组和MPS组诊断获得的食管癌病变长度与最终结果比较,以判断最佳诊断方法;②比较DWI组和MPS组患者食管癌T分期情况;③观察并记录DWI组和MPS组的诊断价值,包括: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④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DWI组和MPS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23.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食管癌病变长度与最终结果比较

DWI组检查出食管癌病变长度为(47.45±9.34)mm,与最终结果(43.88±8.47)mm相比,DWI组检出患者食管癌病变长度明显较长,数值相差较大(t=2.37,P=0.010),MPS组检查出食管癌病变长度为(42.56±8.56)mm,与最终结果相比较,MPS组检出食管癌病变长度数值相差较小(t=0.91,P=0.360)。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食管癌病变长度与最终结果比较Fig.1 Comparison of lesion length and final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T分期检查结果比较

MPS组检查出T1、T2、T3和T4期患者分别为21、35、9和5例,DWI组检查出T1、T2、T3和T4期患者分别为25、31、12和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T分期检查结果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T staging results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3 DWI组和MPS组患者诊断价值比较

DWI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73%、72.45%和83.65%,MPS组分别为87.34%、89.03%和97.34%,DWI组和MPS组比较,MPS组诊断特异度和准确率较高(P<0.05),但两组灵敏度相差较小(P>0.05)。见表2。

表2 DWI组和MPS组诊断价值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value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DWI group and MPS group %

2.4 ROC曲线

DWI检测食管癌患者AUC为0.748,MPS检测食管癌患者AUC为0.803。见图2。

图2 ROC曲线图Fig.2 ROC curve

2.5 典型病例分析

女,71岁,T3期食管癌患者,MPS检测高回声外膜中断,提示病变侵及外膜(图3A);男,65岁,T4a期食管癌患者,MPS显示外膜高回声完整,预示该部位将出现病变(图3B)。

图3 典型病例分析Fig.3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3 讨论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食管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食管癌的发病情况与地域存在明显相关性,高发地区大都为经济落后、居住条件差的地区,该类地区的环境、食物较差,易引发多种疾病[10]。在食管癌早期,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和吞吐不畅等症状,这个时期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肿瘤切除,根据机体肿瘤位置和患者全身情况进行手术肿瘤切除。早期食管癌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70.0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5.00%。因此,患者早期进行相关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1-12]。

近年来,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患者检查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需要一个高效且可靠的扫描方案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13-14]。DWI检查应用范围很广,不仅可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检出与定位,还在肿瘤疾病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的随访中有很大价值,对于治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5]。DWI技术是无创观察活体组织内部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方法,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空间组成变化、病理生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功能的状况,比常规MRI更早提供病理生理改变的信息,是早期在细胞水平上诊断及评价治疗疗效的检查手段。目前,临床中将DWI应用于肿瘤疾病方面的筛查,并已逐渐普及[16]。

食管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17],但临床中影响手术的因素较多,对癌变位置及大小的准确判断尤为关键。目前,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检查方式较多,包括:CT、MRI和内镜检查等方法。其中,传统CT和常规MRI检测结果不准确,其检测病变大小、长度与实际病变位置相差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检测方法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还需依靠食管管壁厚度的变化,与最终结果相差较大。MPS是将内镜与超声相结合的技术,在食管管腔内近距离扫描,既可通过内镜直接显示黏膜病变,又可通过超声清晰区分食管壁层次,评估病变浸润深度,已被广泛运用于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18]。然而,文献报道的准确率不一,说明MPS受操作者水平影响较大[19]。相关研究[20]表明,MPS检测食管癌患者分期情况存在差异,主要原因可能是超声探头探测距离有限,难以评估深层病变的浸润程度,又受到周围气管所含气体的影响,还可能是因食管壁炎性水肿或者纤维化而呈低回声,与同为低回声的病变之间对比较差。

本研究显示,DWI组检查出食管癌病变长度与最终结果相比较,数值相差较大,MPS组食管癌病变长度与最终检出长度数值相差较小;MPS组与DWI组患者T分期检查结果差异不大;MPS组诊断特异度和准确率明显较高,但两组灵敏度相差较小。MPS组食管癌病变检出长度与最终结果数值相差较小,其原因可能是:MPS是将内镜与超声相结合的技术,检测结果更为精准。虽然MPS检测效果较为准确,但MPS为侵入性检查,检查过程中有穿孔的风险[21],且部分患者因食管管腔狭窄探头无法通过,导致检查无法进行。因此,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与患者需求进行选择。将DWI与MPS两种诊断方法结合,可以有效指导食管癌的治疗,提高临床食管癌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DWI与MPS相比较,后者对可切除性食管癌患者的诊断效果更佳,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食管病变长度。

猜你喜欢

食管癌食管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