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闷、迷惘时的经典阅读之力*
——日本国民“疗愈”理念的发生、发展及其“书目疗法”

2021-06-04聂凌睿马德静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书籍日本

聂凌睿 马德静

(1杭州图书馆,浙江杭州 310016;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图书馆,山东青岛 266061)

“疗愈”,日语写作「癒やし」、「癒し」。日本三省堂《大辞林》(第三版)释义为:“康复、治愈”。日本《世界宗教用语大事典》解释为:“治疗疾病和伤口,缓解饥饿和精神焦虑”[1]。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则是:“给人以心理安慰,或有能力赋予其生命属性”[2]。

为了抵抗经济衰退、压力骤增、生活节奏过快等各种因素,“疗愈”理念在日本萌芽并迅速发展,并衍生出“疗愈系偶像”“疗愈系电影”“疗愈系动漫”“疗愈系旅行”“疗愈系书籍”等一系列“疗愈文化”。

1 日本国民“疗愈”理念的发生

日本“疗愈文化”的诞生,与时代背景息息相通,其起源可以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作为战败国,日本经济跌至谷底,复苏之路举步维艰,颠覆了民众对国家和历史的认识,也给民众带来了巨大打击。进入后工业时代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人际关系日渐冷漠。大众无法逃离上述困境,思想也为此所蒙蔽。

另一方面,文化因素也促进了“疗愈文化”的萌芽。简言之,主要有以下因素:“无常”的人生观、“物哀”的美学思想、“自然崇拜”的自然观、“集体主义”的民族特色。[3]究其原因,日本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日人民族意识中“诸行无常,诸法无私”的思想盛行,追求在变幻无常的事物中找到新的出发点,在逆境中追求有意义的积极生活。

然而,“疗愈”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还要待到1999年,第16届“日本流行语排行榜”的发布。

1984年始设的“日本流行语排行榜”,颁布给当年深耕语言领域的个人或团体,以及以精巧细微之处抓住大众眼球的新词或时髦词。此后,每年基于《现代用语的基础知识》,由自由国民社及大赏事务局选出与当年社会动态息息相关的各种流行语入围。最终于12月初发布获得大赏的“TOP10”和“年度大奖”。

1999年,“疗愈”荣登第16届“日本流行语排行榜”的“Top10”榜单。和歌山县知事山口勇先生因为策划以“疗愈”为主题的地区博览会而获奖。自此,“疗愈”一词开始广泛使用。

同年,后被誉为“疗愈系音乐之父”的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发行个人钢琴独奏专辑《ウラBTTB》,其中《流动的能量》一曲专为疲惫不堪的人所作,是日本“疗愈系歌曲”代表作。此后,“疗愈系偶像”一词应运而生。这是日本“疗愈系”和“疗愈热潮”的发端。

苏格拉底曾说:“不治头就别想治眼,不治身就别想治头,不治魂就别想治身”。日人所定义的“疗愈系”,指的是利用各种技术,为有压力和抑郁倾向的人营造一种持续、永久、舒适的身心氛围,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日本“疗愈热潮”兴起,这并非偶然。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经济长期陷入低迷,无法走出低谷,社会变得动荡不安,工作和职场带来的疲劳和精神压力,日常生活的压力,以及长期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对未来的焦虑,使得人们愈发渴求心灵的疗养和精神的解放。

2 日本国民“疗愈”理念的发展

全世界各民族都有“疗愈”理念,但是如日本一般,将“疗愈”理念发展、演变成一条全方位“产业链”的国家为数不多。具体而言,日本的“疗愈系文化”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展壮大。

2.1 “疗愈系”音乐

“疗愈系”音乐风格柔美优雅,如泣如诉,最初指的是新时代音乐乐派中比较治愈的流派,后独立成为一派乐风,内容仍然包括原来的新时代作品,但也有很多其他温暖人心的音乐被纳入其范畴[4]。

被誉为日本“新时代音乐教父”的喜多郎是“疗愈系”音乐开山大师,他的音乐创作灵感多来源于自然,他曾说过:“我从音乐中得到灵感的启迪,对我来说有的曲子是云,有的曲子是水”。

电影、动漫音乐歌手堀泽麻衣子是日本颇具代表性的“疗愈系”歌手。她的歌声经过科学验证,对人有疗愈作用。顺天堂大学医学部小林弘幸教授曾设计一项试验,邀请多人参与,结果显示,75%的参与者自主神经水平有所改善,身体疲劳程度有所下降。2015年9月21日,堀泽麻衣子在亚洲最大的瑜伽盛会Yoga Festa上进行“宇宙呼吸——外太空的歌声”的表演。本次演唱会区别于一般音乐会的地方在于,演唱会不仅可以聆听堀泽麻衣子的歌曲,还讲究冥想和呼吸技巧,观众的参与度得以提升,主办方和音乐家希望听众可以欣赏到一场从骨子里治愈现代人生活压力的“身心音乐会”。

2.2 “疗愈系”电影

“疗愈系”电影是日本“疗愈系”文化大众色彩最为浓郁的一种形态,善于使用朴实温暖的语言和缓慢平和的故事情节展开叙述,采用非戏剧化结构,弱化矛盾冲突[5]。“疗愈系”电影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重返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类。此类电影倡导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源于自然,如能身心浸润自然之中,或可卸下心防,获得不可替代的治愈作用;第二种是日常琐事叙事类。此类电影通过描绘生活的细枝末节,提醒大众关注生活的本真。第三种是揭示日本传统家庭观念危机类。此类电影主要描绘当代家庭现状,如家人情感疏离,夫妻关系貌合神离等。

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是枝裕和诸多作品被誉为日本“疗愈系”电影的代表作。尽管是枝裕和在采访中提到不想借电影“治愈”任何人,“作品是与世界的对话”,但是因为善于呈现生命的善意与暖意,通过“没有社会性”“过于家庭化”的电影,不渲染悲伤,不进行道德批判,将细枝末节累积起来告诉观众生活的本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被治愈。

以《海街日记》为例,临海古都镰仓香田家三姐妹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离异的父亲去世后,同父异母的妹妹前来同住,生活就此改变。尽管电影大部分展现的是四姐妹生活美好的细枝末节:海边漫步、春日梅酒、夏日烟火等,连缀起来的,是亲情、友情和回忆,但是这些细小美好的背后,是父亲远走,母亲离家,大姐承担生活重担错过结婚最佳机缘,姐姐们拥有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的烦恼……

2.3 “疗愈系”动漫

日本素有“动漫之国”的美称,“疗愈系”漫画属于新兴漫画的一种,定义尚不明确,但不可缺少以下特征:第一是故事鼓舞人心,影响深远;第二是清新的风景;第三是简单而温柔的话语;第四是梦幻般的奇异世界。在这些表征的背后,是“疗愈系”漫画的文化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协力合作;爱、希望、勇气和真善美[6]。

以国人较为熟知的《夏目友人帐》为例,该漫画由漫画家绿川幸创作,自2005年开始连载至今。《夏目友人帐》中,有鼓舞人心的故事——自幼因为看得见妖怪被同学霸凌,无家可归的夏目贵志被亲戚收养,偶遇猫老师,与同学、妖怪们相处的温暖故事;有清新的风景——《夏目友人帐》以清新的绿色乡间风景为主,画面柔和,给人宁静之感;有简单而温柔的话语——《夏目友人帐》人物对话语气平和,内容贴近内心,更有不少对话富含深意,发人深省;有梦幻般的奇异世界——《夏目友人帐》围绕着大大小小的妖怪展开故事,但这本漫画里的妖怪,并不可怕,反而十分可爱,让人容易产生亲近感。夏目与妖怪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奇妙又温暖人心。

与《夏目友人帐》主题相似的《萤火之森》是绿川幸另一治愈系代表作。某一夏日的森林里,迷路的小女孩遇见了戴面具的少年,做了“绝对不可触碰”的约定后,他们每一年的夏季如约在森林里碰面,直到女孩长成少女……这部漫画中,有不能触碰的苦涩,不能开口的感情,不能放手的执着,不能忘怀的萤火,虽然最终的结局萦绕着淡淡的忧伤,但是读者也因为最后也是最初的拥抱而感动、释然。因为绿川幸说过:“幸福不过是一个拥抱。”

2.4 “疗愈系”旅行

被称为“动漫之国”之外,日本还被誉为“疗愈之国”,旅游胜地常被冠以“疗愈之地”的美名,旅游攻略中“疗愈”亦常作为“关键词”出现,例如“抚慰你疲惫的心灵,提升你的运气!日本20个最棒的景点”、“一生必去的100个疗愈系日本旅游景点”、“鸟取中部疗愈之旅”……

与日人细腻性格相关,日本的“疗愈系”旅行依据“分众策略”,针对不同人群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如专门针对上班族女性独自旅行策划的“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让我们去放松一下吧。日本国内11处‘女性独行’目的地”,如面向家庭的“家族旅行推荐!治愈系酒店一览”,针对儿童的“熊本县民众推荐,适合宝宝的疗愈熊本温泉之旅”。

3 “疗愈系”书籍与“书目疗法”

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斋藤孝教授在其著述里,多次提及读书的疗愈作用。如在《挺过艰难时刻》一文中,作者自述在以往读到高史明《活着的意义》一书后的体验:“只要我们心中有那么一点共通的经验,我们就可借助想象力将自己带入更大的人生体验之中。如果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狭小的天地里而且变得冥顽不化,必然被自己的不幸所彻底淹没,而只有阅读,才有打破这种狭隘之壳的强大力量”[7]。

阅读可以“塑造自我”“锤炼自我”“扩展自我”,不同种类的书籍提供给读者的“疗愈感”不尽相同,而因着不同问题在书中寻求“答案”的读者也千差万别。“治愈系小说”“治愈系绘本”“治愈系食谱”“治愈系旅行手册”等琳琅满目的“治愈系”书籍包含独特的“日本治愈美感和治愈哲学”,让大众在阅读中获得慰藉,看到生活中“希望之光”。日本“疗愈系”书籍主要涉及以下主题。

3.1 生活之美

日人的“疗愈系”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衣、食、住、行”四大类别的书籍,均有“治愈系”的痕迹。以应对“焦虑”问题为例,日人推出“焦虑时读的书”,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当你焦虑的时候,读书是最好的疗伤方式,为自己的心灵开药方的书》

细观表1可见,此推荐书单是由阅读延伸到生活的双层疗愈法,所推荐的图书包含心理学书籍、图片集、健身书籍、手工制作书籍,题材广泛,满足不同喜好的读者的需求。阅读“生活类”疗愈书籍,可以感受到日人的处世美学——细致把控细节,精益求精。

以手工制作类书籍为例,首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获得作者设计的刺绣作品、手工配饰等视觉享受。其次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亲自实践日系疗愈哲学,获得实际制作的满足感,双重疗愈效果就此达到。

除了表中涉及的生活类“疗愈系”书籍,日本的食谱类、旅行类书籍也深受读者欢迎。或许不是复杂的大餐,日本食谱类书籍,通过传授家常菜的做法,传递“日日是好日,珍惜一蔬一饭”的朴实理念,让疲惫的工作族,在一天辛勤的工作结束后,可以在烹调中,获得来自味蕾的幸福。与之类似,手捧一册或数册“疗愈系旅游书”,在被文字、配图治愈的同时,亲身去当地感受下文化之美,远离原本的生活圈,摆脱喧嚣。

3.2 孤独之美

近年来,日本推出“一人食拉面”“一人食烤肉”“一人食火锅”吸引食客,这种私密性较强的就餐模式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是一种看似“孤独”实则“不尴尬”,反而“带给人十足安全感”的就餐模式。

这种“一人食”模式的推出与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疏离的现状息息相关。日本文化十分重视个人和个性化发展,在个人负担越来越重的当下,日本推出“治愈系书籍”就包含了“孤独之美”这一主题,最具代表性的,是久住昌之作,谷口治郎所绘的《孤独的美食家》。该书是一部围绕老饕井之头五郎寻访各处美食而展开的漫画。主角井之头五郎经营着一家进口杂货铺,去各地洽谈生意时,寻访当地美食是这位老饕的生命意义之所在。这部漫画成功之处不在于对于美食的描写,而在于其所传达出的理念——“一个人可以很自由、快乐”,这种新兴的“孤独之美”处事哲学,对于肩头负担越来越重的年轻人,可以带来认同感,有独特的治愈效果。

正如《孤独美食家》的每一篇故事开头所言:“不被时间和社会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那一瞬间,他已经变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不被任何人所打扰,无需介怀地大快朵颐,这种孤高的行为,正可谓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当今社会的年轻人,告别一天繁重的工作,一个人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不需要与任何人应酬,专心享受美食的治愈,堪称人类最基本的快乐。

提倡“享受孤独,直面孤独”的当代日本社会,出版了不少“孤独”主题的图书,为大众揭开“孤独”的神秘面纱,鼓励大众丰富自己的生活,在孤独中获得力量。表2是日本“孤独类疗愈书单”的其中一则:

表2 增加“孤独力”的好书推荐

日本作家岸惠子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就不能让孤独把你带走,你要让孤独进来。上表中涉及图书虽主题着眼于“孤独”,但主体色彩并非“灰色”,相反,透露出坚定、积极的正能量。

3.3 敬业之美

日人十分认真地看待自己的“事业”和“职业”的敬业精神早已闻名遐迩,他(她)们拥有高度的自律心和责任心,事事严谨不松懈。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越来越来,敬业和勤奋的品质更加不可或缺,因此,日本“治愈系”书籍宣扬“敬业精神”这一美德的劲头不减。

“敬业精神”背后关联的是日本文化。以古都京都为例,西阵织、京友禅、京烧等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扬者,是京都职人,他们各有所长,分工极度专业,为了传统技艺地传承,默默耕耘,十分低调地隐藏在京都深巷中。近年来,诸多作者为这些职人描摹画像,于是有了《京都职人志》等书,阅读这些书籍,不仅可以了解职人文化、京都文化,也可以感受日本人“敬业之美”,亦可从他人的职业精神和故事中,发掘出对自身职业发展的启发,为自身重新注入奋斗的动力。

以上三种主题是日本“疗愈系”书籍代表,但仅为冰山一角。按照日人细致的风格,即便是“抵御疲惫”这一专门主题,也可划分为“针对不知道何为工作的人”“针对寻找希望和希望被治愈的人”“针对想要稳定心态的人”“针对感到焦虑不安的人”“针对在人际关系中苦苦挣扎的人”等子类目。

开列书目是一方面,阅读是另一方面。陈书梅、张简碧芬认为,“疗愈阅读”是一种自我修复行为,不为知识,只为情感,可以随时随地按读者个人需要产生三层心里疗效:第一层是“认同”,第二层是“净化”,第三层是“领悟”[8]。“疗愈系作品向读者传达出的“世界美好,请好好活下去”的信息,需要读者自己通过阅读去领悟,从书中大步迈向自己的美好人生。

猜你喜欢

书籍日本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书籍是最好的『童伴』
书籍推荐《父与子》
——看图讲故事
《黄金时代》日本版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