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发病及进展的关系

2021-06-04李冰瑶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腹水白细胞计数

李冰瑶,安 娜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 绵阳 621000)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以发热、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等为主要症状,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因此,早期识别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对SBP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肝纤维化的形成是肝硬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维生素D作为一种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抗纤维化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在肝脏内羟化后形成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可影响肝纤维化形成及进展[3]。既往研究[4]表明,血清25(OH)D水平与脓毒血症、呼吸道慢性疾病等的发生率密切相关,血清25(OH)D水平越低,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越大。但目前有关血清25(OH)D水平与肝硬化患者发生SBP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了9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血清25(OH)D水平与肝硬化并发SBP发病及进展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95例,纳入标准:①临床检查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5],且均经腹腔穿刺证实有腹水;②SBP组患者临床检查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临床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等症状,腹水多形核细胞比例>25%,细菌培养呈阳性,无腹腔感染[6];③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岁;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结核或结核性腹膜炎史患者;②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患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性疾病患者;④近3个月内存在维生素D相关制剂服用史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n=46)和非SBP组(n=49)。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①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病因、腹水持续时间、合并症(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②实验室指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3000 r/min低温离心后分离血清,低温保藏待测。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等。分别于患者入院后第1、3 和7 d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将血清维生素D<20 ng/ml定义为缺乏,20~30 ng/ml定义为不足,≥30 ng/ml定义为充足[7]。常规行腹腔穿刺术获取腹水,低温下离心后分离上清液,低温保存待测。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等。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SBP组腹水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MELD评分均高于非SBP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史、肝硬化病因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BP组外周血ALT、AST和ALP、PCT、CRP、白细胞计数和25(OH)D缺乏率均高于非SBP组(P<0.05);腹水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非SBP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肝硬化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分析腹水持续时间、PCT、CRP、25(OH)D缺乏和腹水白细胞计数是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肝硬化并发SBP不同预后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25(OH)D水平比较SBP组29例存活,17例死亡,存活组入院后第3、7 d的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死亡组(P<0.05),两组入院后第1 d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肝硬化并发SBP不同预后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25(OH)D水平比较

3 讨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肝窦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等的吞噬、滤菌功能下降,细菌极易由肠道经门静脉进入机体引发腹腔感染,导致患者发生SBP[8]。SBP的发生预示着肝性疾病的加重,若未及时治疗,极易发展为肝肾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多种疾病的发病和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一项有关血清25(OH)D水平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相关性研究[9]发现,低水平的25(OH)D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25(OH)D在腹膜巨噬细胞中可促进抗菌肽的生产,当血清25(OH)D水平下降时,血清中促炎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腹膜炎的发生。Finkelmeier等[10]通过检测肝硬化合并感染并发症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发现,合并感染症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较无并发症患者明显下降,死亡率明显升高。但有关25(OH)D水平与肝硬化并发SBP的关联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结果显示,SBP组的腹水持续时间长于非SBP组,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MELD评分均高于非SBP组;SBP组血清ALT、AST、ALP、PCT、CRP、白细胞计数、腹水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非SBP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水持续时间、PCT、CRP和腹水白细胞计数是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11]结果类似。肝硬化患者腹水持续时间越长,肠道微生物进入腹水导致感染的概率越大,肠道格兰阴性菌的移位会导致脂多糖释放增加,进而引发内毒素血症。在内毒素的刺激下,机体内分泌细胞大量分泌PCT和CRP,使血清中PCT、CRP水平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盛棋跃等[12]研究发现,PCT诊断肝硬化并发SB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2和0.675,可作为SBP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独立预测因子。细菌移位是SBP发病的核心环节,该过程会促使血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迁移至病灶组织,使患者腹水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此外,机体炎性反应的不断加重也反过来促进了白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8等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移位这个过程,形成恶性循环[13]。

肝硬化患者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病毒感染后炎性反应及免疫损伤对肝细胞造成的损伤是肝硬化,尤其是乙肝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肝细胞受损后,机体肝功能失调,易导致细胞色素P450代谢途径失调,进而影响25(OH)D水平;②肝脏脂肪代谢与维生素D存在关联性,肝脏脂肪沉积越多,维生素D水平越低。本研究发现,SBP组的25(OH)D缺乏率高于非SBP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缺乏是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低水平的血清25(OH)D可能会增加SBP的发生风险。Zhang等[14]通过检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水平发现,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VDR表达明显上调,认为维生素D-VDR系统参与了SBP的发病。当血清25(OH)D水平下降时,机体维生素D水平难以维持免疫细胞对于细菌刺激的应答,使患者发生SBP。进一步分析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可知,存活组患者入院后第3、7 d的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死亡组,两组患者组内不同时间血清25(OH)D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血清25(OH)D水平可能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死亡率有关,25(OH)D水平越低,患者死亡率越高。有研究[15]指出,脂多糖可抑制VDR的表达,而维生素D可解除VDR的表达抑制,通过破坏细菌膜结构、维持黏膜屏障完整性等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临床可配合常规对症治疗为患者及时补充维生素D,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肝硬化并发SBP患者存在血清25(OH)D水平下降的情况,血清25(OH)D水平与SBP的发病及进展存在一定关联性,临床或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力,以改善临床症状。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对象较少,可能存在一定选择偏倚,影响研究结果。后续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并分析补充维生素D是否可以有效预防SBP的发生,改善其肝功能。

猜你喜欢

腹水白细胞计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古人计数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肉鸡腹水咋防治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