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螺毒素Lt14a的化学合成和稳定性研究
2021-06-03吴赟曹锟
吴赟,曹锟
(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 东莞 523808)
芋螺是一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目前大约发现有700多种[1-2]。芋螺的毒管组织可以产生毒液,以捕获猎物或防御天敌[3-4]。芋螺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些通常包括12~50个氨基酸残基和1~5对二硫键的多肽,这些多肽被称为芋螺毒素[5,6]。芋螺毒素是功能多样的分子,可以选择性地靶向不同亚型的神经递质或离子通道受体,通常被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分子工具或临床治疗药物[7-8]。芋螺毒素Lt14a(MCPLCKPSCTNC)含有13个氨基酸残基,最早发现于信号芋螺的毒管cDNA文库[9]。在此前的研究中发现,Lt14a可抑制疼痛,并且对人类细胞的毒性很低[10];Lt14a以神经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为靶点,在被测浓度下不会诱导药物依赖[11]。作为一种潜在的镇痛化合物,目前Lt14a已经进入了临床前研究阶段。为了能够进一步的评价Lt14a的药物性能,本研究合成了连续3个批次的Lt14a,并对样品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多肽合成
采用Fmoc法连续合成3批芋螺毒素Lt14a 多肽原料药(样品批号:20190301、20190302、20190303)[12-13]。通过全自动多肽合成仪(JB2014001,海南建邦)进行多肽的合成。从仪器上裂解下来的多肽,用乙醚沉淀后,在1 500×g下离心10 min。收集沉淀,进行冷冻干燥。取少量冻干后的粗肽溶解,经10 000×g离心2 min去除杂质后,上C18反相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Agilent 1200,美国安捷伦)检测及纯化。线性梯度洗脱,215 nm和280 nm处双波长检测。将HPLC收集的目标峰取1 μL,进行质谱检测分析。确定多肽分子量正确后,用于后续实验。根据质谱结果,收集HPLC纯化后的目的峰,再次冻干。再经HPLC纯化,经检测达到95%以上纯度后,第3次冻干成粉末,-20 ℃保存备用。
1.2 破坏性试验
1.2.1 酸破坏性试验
取3个批次的Lt14a样品各5 mg,各加入0.1 mol·L-1HCl 10 mL,振摇后室温放置12 h,过滤,吸取20 μL进样。根据HPLC谱图,分别计算样品和杂质的峰面积。
1.2.2 碱破坏性试验
取3个批次的Lt14a样品各5 mg,各加入0.1 mol·L-1NaOH 2 mL,振摇后室温放置30 min,过滤,吸取20 μL进样。根据HPLC谱图,分别计算样品和杂质的峰面积。
1.2.3 氧化破坏性试验
取3个批次的Lt14a样品5 mg,各加入10% H2O21 mL,振摇后室温放置30 min,过滤,吸取20 μL进样。根据HPLC谱图,分别计算样品和杂质的峰面积。
1.2.4 光照破坏性试验
取3个批次的Lt14a样品各5 mg,在4 500±500 Lx的光照条件下,在光照培养箱(PGX-280A-12H,宁波莱福)中放置7 d后,加入去离子水10 mL使其溶解并过滤,吸取20 μL进样。根据HPLC谱图,分别计算样品和杂质的峰面积。
1.3 高温高湿稳定性试验
1.3.1 高温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取20190301批次芋螺毒素Lt14a样品15份,每份10 mg,置于洁净并精密称重的西林瓶中摊平,将西林瓶开口置于湿度60%,温度分别为40 ℃和60 ℃的恒温恒湿培养箱(HSP-250B,上海坤天)中,分别于第0、5、10天各取样3份,观察外观,并通过HPLC分析样品含量。
1.3.2 高湿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取20190301批次芋螺毒素Lt14a样品15份,每份10 mg,置于洁净并精密称重的西林瓶中摊平,将西林瓶开口置于为温度25 ℃,湿度分别为75%和9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分别于第0、5、10天各取样3份,观察外观,并通过HPLC分析样品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芋螺毒素Lt14a多肽原料药的合成
采用多肽合成仪合成了3个批次(批号:20190301、20190302、20190303)的芋螺毒素Lt14a,使用HPLC对其进行了纯化,最终Lt14a的样品纯度大于95%;通过质谱鉴定了Lt14a的分子量与预测值相符,可以用于后续试验(图1)。
图1 芋螺毒素Lt14a(20190301批次)的HPLC纯化图(A)和质谱鉴定图(B)
2.2 破坏性试验结果
对3个批次的芋螺毒素Lt14a样品分别进行酸、碱、氧化、光照破坏后,通过HPLC检测破坏性试验结果。将HPLC谱图中的Lt14a样品峰和杂质峰分别统计峰面积和百分率(表1)。从结果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经过12 h的酸破坏,共产生了4个杂峰,而Lt14a样品峰面积依然大于88%。但是经过30 min的碱和氧化破坏后,Lt14a样品峰面积只有85%左右。长时间的光照对于Lt14a的影响则不是很大,样品峰面积都大于95%。
表1 芋螺毒素Lt14a的破坏性试验结果
2.3 稳定性试验结果
2.3.1 高温稳定性试验结果
将芋螺毒素Lt14a样品在正常湿度下,分别放置于40 ℃和60 ℃的环境中5 d和10 d之后,观测其外观形状依然保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明显变化。称重后发现,重量略有下降。HPLC检测含量后发现,样品含量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大于95%。
表2 芋螺毒素Lt14a的高温稳定性试验结果
2.3.2 高湿稳定性试验结果
将芋螺毒素Lt14a样品在正常温度下,分别放置于湿度为75%和90%的环境中5 d和10 d之后,观测其外观形状依然保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明显变化。称重后发现,重量略有升高。HPLC检测含量后发现,样品含量基本无变化,均大于98%。
表3 芋螺毒素Lt14a的高湿稳定性试验结果
3 结 论
经过以上稳定性试验研究,化学合成的芋螺毒素Lt14a样品在酸性和光照环境下稳定性较好;同时应该避免暴露于碱性和氧化环境下;高温或高湿的环境对Lt14a样品基本无影响。因此,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Lt14a样品的稳定性能够满足临床前研究的样品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