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研究
——以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为例
2021-06-03黄健新甘彩云林秋英
黄健新 甘彩云 林秋英 游 桂
(1.福建开放大学,福建福州,350013;2.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泉州分校,福建泉州,362000;3.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福州,350013)
一、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为确保职业人士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必须构建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同时这也是推动职业人士适应社会发展、行业发展的需求,满足职业人士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及差异化发展需求的重要基础。[1]2018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贯穿全文,意见指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目的是为了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终身学习和工作、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学习平台,实现培训对象普惠化、培训资源市场培训载体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大规模开展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2]此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开展学分银行建设,[3-5]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6]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竞争力,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水平,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7]农民职业教育方面,研究内容包括职业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农民职业教育机制设计、培训模式和内容等。[8-13]从文献看,农民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化的研究还比较少。
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系列文件,2016年,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联合福建开放大学共同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项目。截至2021年3月,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共招生约37087人,完成学历教育人数(即毕业人数)约15365人,带动地市一级工会组织开展职工求学圆梦招生约9039人。为农民工学员发放补贴52819人次,共4856.525万元。“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大大提升了农民工学员的学历和职业能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目前看,该计划的实施主要集中于学历提升方面,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费支出较少,效果还不够突出。为进一步探讨农民工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笔者针对福建九地市农民工求学圆梦学员展开问卷调查,了解该群体当前的学习现状、学习需求和学习困境,提出完善农民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议。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状况
(一)数据来源
为了解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学员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笔者课题组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全省九个地市的农民工求学圆梦学员开展问卷调查。为保证问卷质量,课题小组成员邀请各地区农民工学员班主任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协助问卷开展。此次调查时间为2020年12月16日至2021年1月1日,发放问卷6900份,删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计6887份,有效率为98.53%,可进行问卷分析。本次调查学生工作单位行业性质涉及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服务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九大行业领域,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学员最多,占比48.1%,这主要与农民工学历不高,从事的行业多为基层工作有关。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状况
通过对6887名农民工学员的调查显示,97.2%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但参加过3次及以上的农民工较少,仅占样本数据的9.3%,而没有获得技能等级或资格证书的农民工占21.33%,38.17%的农民工学员获得过1本证书,获得3本及以上证书的学员仅占7.62%。在所参加的教育培训中,69.8%的学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1%的学员获得入职前的短期培训。从农民工目前接受的职业技能培训现状来看,绝大多数农民工学员获得过职业技能培训,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正式的、定期的培训。从某种程度而言,企业或其他组织并没有为农民工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三、农民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需求
为了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农民工希望有机会参加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表3显示,88.79%的学员表示即使没有获得农民工求学圆梦补助,仍会参加培训学习,表明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需求较为迫切。在所调查的九大行业中,农民工对就业创业指导类培训需求最大,占比35.39%,反映农民工对就业创业方面知识的渴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民工对信息技术类的需求也较高,占样本数据的24.18%。各行业对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大体相似,主要集中于就业创业指导、职业技能和信息技术三大类,住宿餐饮行业的农民工群体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对生活休闲类技能培训的需求较高。
表1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表2 不同行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交叉表
表3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
绝大多数农民工为在岗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有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要求。在时间选择上,38.88%的农民工学员愿意选择在工作日晚上,有25.57%的学员选择在周末白天参加培训。
为节约空间成本,在学习方式上,学员更倾向于网络学习,对于一些实操性较强的课程,不少学员希望有线下面对面培训的机会。在学习工具的选择上,超50%学员倾向便捷性强的手机作为线上学习工具。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VR等虚拟仿真技术兴起,超90%的学员表示十分期待该技术用于技能培训,并有56%的学员期望得到这方面的学习补助。
在学习补助上,尽管绝大多数农民工学员有稳定的工作,但由于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渴求得到学习补助,其中83.72%的学员十分期望得到学习补助。
四、农民工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困境
由于农民工学员群体和工作岗位的特殊,在职业技能培训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大问题就是工学矛盾问题,有近60%的学员表示没有时间参加培训。此外,由于农民工学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42.98%的学员担心自身学习基础差,感觉学习有困难。此外,学习费用高也是农民工学员的一大困扰,表3的调查中,99.26%的学员希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能持续开展,也反映出这一困境。
表4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困境
五、构建以开放大学为枢纽的农民工“四位一体”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针对问卷调查反映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需求与困境,需对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各方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提高各方资源贡献的效能,构建符合实际的农民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和产业进步服务。
其中,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为产业升级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群体的关心,应体现政策延续性,继续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等惠民政策;农民工作为在岗工作人员,其行为受到企业的管理,参加技能培训既需要自己有主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作为拥有丰富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各类学校,是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力军,需要有渠道和模式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服务。因此,需要建立“政府—企业—院校—个人”四个方面共同起作用的“四位一体”农民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同时,借鉴福建省成功实施的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经验,发挥开放大学协调各方、使各方资源产生汇聚效应的枢纽作用。
(一)政府提供系统性政策支持
为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国家和不同的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的“雨露计划”和教育部、全国总工会联合推出的“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等,但由于涉及的政府部门众多(人社、教育、工会等部门),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信息沟通存在困难,计划性和系统性不足。从农民工最需要的资金补助方面来说,政府公共政策提供了财政资金支持,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组织有效性问题,难以在最终端形成合力,难以为农民工提供有计划、常规化的技能培训支持。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工对培训也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从调研结果看,不同类型的农民工群体都有就业创业指导、职业技能、信息技术、生活休闲、健康保健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政府应当拓展政策和经费支持的覆盖面,扩大农民工培训类型,为农民工提供综合素质类培训的政策支持,满足农民工日益增强的美好生活需要,帮助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顶层设计,打破部门职能壁垒,加强政策统一性安排,为农民工提供有计划、常规化、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工会组织将政策传递到企业,让企业积极配合宣传,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政策效用衰减。
(二)企业提供激励性落地支持
在政府主导作用下,企业应为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时间与个人职业发展支持。作为农民工的雇佣者,企业对农民工工作日时间具有支配权,对其职业发展有决定权。即使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农民工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但不少企业认为让员工参加培训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了,也可能会导致企业离职率上升。从社会发展层面,企业应转变这一思想,树立全局观念,一方面员工职业技能停滞,其职业生涯发展将面临困境,跳槽的可能性仍会增加,企业员工更替成本将会更高;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农民工能力增强,劳动生产率提高,会给企业带来无形价值。因此,企业应该鼓励、支持甚至奖励员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在获得了更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后,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提薪和晋升机会,并在优秀学员中培养企业后备干部,形成良性发展。
图1 农民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在这其中,工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工会协调企业,把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能力后,享受有关激励性待遇纳入与企业集体协商的制度内容,建立刚性约束机制。企业内部工会则配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辅导其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引导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融入感、成就感。员工与企业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更和谐的劳资关系,实现双赢。同时,随着企业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能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激励性支持,则社会整体劳动力质量将随之上升,全体企业都将因此受益。
(三)院校提供多维度资源支持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着良好的师资团队。学校作用的发挥,不应局限在围墙内,要积极参与到农民工职业能力的培养中,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多维度资源支持。
多维度资源支持体现在:第一,针对农民工特点,设计多样化培训课程。一方面农民工群体就业涉及各行各业,需要针对不同行业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农民工学员,还要整合提供基础学科知识的课程资源,供农民工学员选用。第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设计多样化培训课程基础上,建设(移动)学习平台和线上课程学习资源,为培训提供线上支持。第三,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为提高培训效果,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VR等虚拟实训资源,减少学员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成本。第四,提供优质“双师型”教师,支持面向农民工的线下面授辅导。第五,开放校内实训场所和公共实训场所,为企业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实训场所支持。第六,建立校企业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和数字化资源,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对接行业需求、岗位要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贴近企业需求。第七,深化产教融合,特别是学历教育,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双导师制,探索多元学习、混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要支持鼓励院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农民工培养,在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学校绩效管理方面出台激励措施,引导院校主动作为。
(四)个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职场竞争是职业生涯中持续存在的必然现象。农民工群体学历层次较低,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本就处于劣势,如果又缺乏技能,很容易被职场边缘化。不少农民工认为培训浪费时间、会影响自己收入,实际上,只有拥有更多、更高的职业技能,才会获得更多的职场机会,才能获得更高的报酬。因此,农民工个人要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转变培训无用、培训浪费时间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提高自己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五)开放大学发挥枢纽作用
“四位一体”体系的提出,解决的是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各方问题,但如果缺乏有效机制,相关措施仍难以落实。开放大学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拥有省、市、县三级完整的办学体系。以福建开放大学为例,除省校,下设8个设区市分校和62个县(市、区)级分校、学院、工作站,有较强的体系管理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在社会中办学,是百姓身边的大学,伴随改革开放走过40年的历程,为教育公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教职成〔2020〕6号),各省根据通知统一转型更名为省域开放大学,在更名的同时,转型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以学历和非学历并重、向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转变。以福建为例,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0年12月印发了《福建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闽政办函〔2020〕58号),提出开放大学要“通过改革和优化办学体制机制,把福建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我省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和灵活教育的平台、对外合作的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发挥开放大学这个“接地气”大学的作用,通过发挥开放大学的枢纽作用使“四位一体”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能够有效落地。
2017年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联合实施的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依托福建开放大学设立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协调办公室,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出台了全国首部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工作管理办法,建立管理和服务团队,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承担项目过程管理和支持服务,为22所参与项目的高校和农民工学员提供服务。项目在培养人数、政策惠及面,在管理模式和管理规范性上都走在全国前列,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创新探索了新的路径。
在“四位一体”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中,政府相关部门的惠民政策通过开放大学落地并实现过程管理与支持服务;开放大学整合相关院校师资、课程、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为企业和农民工提供服务;通过项目落地和企业协商,教育农民工规划职业生涯,引导他们参与技能培训,实现企业与农民工的双向共赢。同时,开放大学拥有成熟的终身教育学习银行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衔接农民工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实现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专业教学要求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融合。通过建立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学历课程的转换规则,搭建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通道;通过学分银行存储各类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功能,为农民工学员提供学习成果转换服务,实现人才培养从“单一院校”“单一文凭”模式到“一本学历证书加X种技能等级证书”模式的转变。
六、总结
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最大的劳动力资源,其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面对农民工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融入城市的需要,应建立“政府—企业—院校—个人”四个方面共同起作用的“四位一体”农民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开放大学发挥体系优势,起到枢纽作用。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的成功实践证明,依托开放大学体系开展系统化、体系化的培训是可行的,能够为农民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实现提供路径支撑。
参考文献 :
[1]梅媛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设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4) :267-269 .
[2]杨玉凤 .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政策特点解读与策略研究 :基于国发[2018]11号文件[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26) :41-42 .
[3]郝克明 .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的教育管理模式[J] .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 :12-15 .
[4]王立科 .从理念到实践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与策略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13,(11) : 26-30 .
[5]鄢小平 .基于云架构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设计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4,(5) :66-71,96 .
[6]林海华,贾艳萍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养可行性研究[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5) :101-105 .
[7]李姝洁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11 .
[8]马立伟,王礼力 .农民职业教育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2009,(7) :61-63 .
[9]高勇,王素君 .新农村建设时期河北省农民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 .河北学刊,2007,(5) :232-235 .
[10]景琴玲,贾金荣 .关于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的思考[J]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4) :170-172 .
[11]邬志辉 .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J] .社会科学战线,2012,(5) :194-199 .
[12]王东强,田书芹 .统筹城乡发展中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比较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15,35,(9) : 70-77 .
[13]温泉,冯志明,王铁宝 .新型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提升农民职业素质的对策研究[J] .理论与现代化,2015,(2) : 6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