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对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测压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2021-06-03陈文君
陈文君,袁 波,代 平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科,四川 成都 610051)
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是常见多发的消化内科疾病,其多由饮食习惯和精神压力造成排便困难、干结、便秘等现象[1]。莫沙必利可通过刺激肠道,促进结肠蠕动,增强肠道动力;同时调节排便出口附近组织,降低排便阻力,但该药物依赖性较高,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认为,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可归为“便秘”范畴,临床应以燥湿回阳、行气润肠为主要治疗原则[2]。中药灌肠由肉苁蓉、香附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滋肾补髓、逐寒行气、温阳生津等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灌肠对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测压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4~71岁,平均(54.73±6.24)岁;病程 1~10 年,平均(5.62±1.31)年。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26~73岁,平均(55.01±4.96)岁;病程1~10.5年,平均(5.57±1.5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本研究已由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3]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便秘的诊断标准者;肝、肾功能无损伤者;生化检查无异常者等。排除标准:近期内服用过本研究相关药物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肠道器质性病变者等。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5,规格:5 mg/片)口服治疗,5 mg/次,3次/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中药方剂组成:熟地黄30 g,干姜、甘草各8 g,补骨脂、肉苁蓉、乌药各15 g,香附、枳壳、厚朴、木香、茯苓、白芍、肉桂、炮附片各10 g,用法:将上述药材放入500 mL水中煎煮至150 mL,温度降至37~38 ℃,患者侧卧,行直肠滴注,深度距肛门0.20~0.25 m,滴注完毕保留40 min,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进行积分计算:头晕眼花、心悸、脉沉细,每项按症状轻重程度分别记0、2、4、6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症状越轻。②采用高分辨率肛肠动力检测仪(合肥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型号XDJ-S8)检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持续挤压时间。③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MDA、过氧化脂质(LPO)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水平,乳过氧化物酶法检测LPO水平。
2 结果
2.1 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头晕眼花、心悸、脉沉细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头晕眼花 心悸 脉沉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60 4.23±0.95 0.91±0.23* 4.16±0.96 0.76±0.15* 3.82±0.84 0.85±0.14*对照组 60 4.20±0.92 1.47±0.35* 4.14±0.93 1.55±0.37* 3.79±0.81 1.39±0.42*t值 0.176 10.357 0.116 15.327 0.199 9.448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2 肛门直肠测压水平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持续挤压时间均缩短,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水平比较
2.3 血清SOD、MDA、LPO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MDA、LPO水平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SOD、MDA、LPO水平比较
3 讨论
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与患者日常饮食有很大关系,饮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果蔬进食较少,将会增加干结率;另外较高的精神压力也将影响排便次数与粪便量。莫沙必利通过作用5-羟色胺4(5-HT4)受体,可增强肠道敏感度,恢复胃动力,加速食物消化,从而提高胃排空能力,降低排便时效,但无法根治疾病[6]。
中医认为,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由气阴不足、燥热内结等引起,故应以温阳生津、滋肾润肠为治疗原则。中药灌肠中熟地黄补血滋阴;干姜、乌药、炮附片回阳温肺;甘草、白芍祛痰解毒;补骨脂补肾壮阳;肉苁蓉润肠排毒;香附疏肝理气;枳壳、厚朴行气开胸;木香健脾和胃;茯苓利尿消肿;肉桂抗菌通经;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健脾、补肾滋阴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头晕眼花、心悸、脉沉细等中医症候积分及晨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降低,持续挤压时间缩短,表明中药灌肠可有效缓解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肛门直肠压力[7]。
血清SOD通过作用于氧自由基,可促进胃肠蠕动;MDA含量升高,加剧肠道黏膜损伤;LPO可损伤胃肠道生物膜,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芍的有效成分白芍皂苷可减慢肠道蠕动,对SOD含量进行调节[8];枳壳的有效成分芳樟醇可刺激胃肠平滑肌,保护胃肠黏膜,减少MDA对机体带来的损伤;熟地黄的有效成分地黄苷可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提升由于LPO含量过多损伤的免疫功能[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LPO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药灌肠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起到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进而缓解病情。
综上,中药灌肠可有效缓解慢性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肛门直肠压力,并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