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与四逆汤对其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1-06-03张亦辉黄远芬曾国光
张亦辉,黄远芬,曾国光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惠州 516211)
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心肺复苏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可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但会造成细胞因子变化,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1]。纳洛酮常用于治疗各型心脏骤停与心绞痛,但容易引起部分患者出现眩晕、头痛、疲倦等不良反应。在传统中医中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属“心悸”“怔仲”范畴,患者多面色苍白、神志欠清。四逆汤为温里剂,具有温中祛寒的功效,在临床被中用于治疗休克、腹泻等疾病,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备良好的疗效[2]。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变化与四逆汤对其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12月在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并作为心肺复苏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健康组研究对象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3~84岁,平均(54.38±10.96)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心肺复苏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2~85岁,平均(54.27±10.8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3~83岁,平均(54.21±10.85)岁。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心肺复苏组患者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无过敏反应者;心肺复苏后可建立自主循环超过48 h者等。排除标准:合并重大脏器衰竭者;合并其他严重外伤及炎症性疾病者;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于心肺复苏后48 h使用注射用纳洛酮(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0062,规格:2 mL∶2 mg)静脉推注,2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四逆汤治疗,方剂组成:淡附片30 g,干姜20 g,炙甘草15 g,由院内中药房煎制,150 mL/剂,2次/d。7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于心肺复苏后6、24、48 h抽取心肺复苏组患者与健康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水平。②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TNF-α、IL-1β、IL-4、IL-10、IL-6 水平,血样采集、血清制备及检测方法同②。③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外肺水指数、氧合指数、心脏指数,采用脉搏指示持续心排量监测仪检测。④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室颤、心源性休克。
2 结果
2.1 心肺复苏组和健康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肺复苏组患者心肺复苏后 6~48 h 血清 TNF-α、IL-1β、IL-6 水平持续上升,且均高于健康组;血清IL-4、IL-10水平持续降低,且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表1 心肺复苏组和健康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表1 心肺复苏组和健康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注:与健康组比,*P<0.05;与心肺复苏组复苏后6 h比,#P<0.05;与心肺复苏组复苏后24 h比,ΔP<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白介素-1β;IL-4:白介素-4;IL-10:白介素-10;IL-6:白介素-6。
组别 例数 时间 TNF-α IL-1β IL-4 IL-10 IL-6健康组 40 3.11±1.49 0.73±0.31 16.44±6.53 2.49±1.19 20.11±6.12复苏后 6 h 19.33±4.98* 6.50±1.78* 13.31±3.96* 1.92±0.83* 78.12±8.12*80 复苏后 24 h 26.31±5.42*# 13.12±4.85*# 11.34±2.74*# 1.49±0.67*# 86.33±9.72*#复苏后48 h 32.29±6.01*#Δ 16.73±5.34*#Δ 10.29±1.98*# 1.17±0.33*# 97.91±9.89*#Δ心肺复苏组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IL-4、IL-10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pg/mL)
注:与治疗前比,*P<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白介素-1β;IL-4:白介素-4;IL-10:白介素-10;IL-6:白介素-6。
组别 例数 TNF-α IL-1β IL-4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32.09±6.01 5.71±2.31* 16.62±5.34 1.50±0.31* 10.31±1.92 15.71±2.39*对照组 40 32.49±6.03 7.12±1.98* 16.84±5.32 2.36±0.56* 10.27±2.03 13.69±2.98*t值 0.297 2.931 0.185 8.498 0.091 3.344 P值>0.05<0.05>0.05<0.05>0.05<0.05 IL-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15±0.34 2.32±0.25* 97.31±9.89 32.98±9.37*对照组 40 1.19±0.38 2.09±0.23* 98.51±9.51 38.66±9.01*t值 0.496 4.282 0.553 2.764 P值>0.05<0.05>0.05<0.05组别 例数 IL-10
2.3 心肺指数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心脏指数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心肺指数比较
2.4 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心脏骤停患者致死率极高,心肺复苏虽可挽救患者生命,但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对患者的机体与代谢循环影响较大。心脏骤停后机体处于严重的、全身性的缺血缺氧状态,随着自主循环的建立,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激活,大量促炎因子被异常释放,通过瀑布式激活不断产生,使血液中抗炎因子持续降低,导致靶器官受损,进而引起心功能障碍[4]。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肺复苏组患者心肺复苏后 6~48 h血清 TNF-α、IL-1β、IL-6水平持续升高,血清IL-4、IL-10水平持续降低,提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会导致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加重。
纳洛酮主要用于心肌缺血、心绞痛的治疗,并可用于降低血压,但由于其使用后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多,在临床使用中具有局限性[5]。在传统中医学中,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表现为阴寒之气侵袭肺腑器官表里三焦,病位以心、肺、肾为主,应以祛瘀散寒、通脉助阳为主要治疗原则方能起到疗效。四逆汤中淡附片温补脾肾,干姜辛热散寒,炙甘草益气复脉,诸药合用,共奏回阳温补、补火散寒之功效[6]。有研究报道,由于患者心脏复苏后心脏排出量严重受到影响,四逆汤可通过抑制心肌受损后心肌细胞的应激反应,降低心肌氧化损害,保护心肌及肺脏功能,进而起到调节氧合指数的作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管外肺水指数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提示四逆汤治疗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调节心肺指数。研究表明,四逆汤中的淡附片中含有的乌头碱可直接作用于血清中,通过降低心肌损伤后心肌神经酰胺水平,抑制血液中炎性因子的释放,并且激发主动脉内细胞合成酶活性,扩张血管[8]。本研究结果表明,心脏骤停后心脏复苏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IL-4、IL-10升高,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四逆汤治疗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可有效抑制炎症进程。
综上,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会逐渐升高,血清IL-4、IL-10水平会逐渐降低,四逆汤治疗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调节心肺指数,抑制炎症进程,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