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控制小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03杨娜娜

健康之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护理管理

杨娜娜

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 实施质量控制小组前选取100名手术治疗患者,并22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择100名手术治疗患者,并22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的应用可以明显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器械遗落、消毒不严格等护理问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护理管理可以起到规范护理行为的作用,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配合医生和医疗设备、手术室环境开展所需的护理工作。然而传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依赖于护士长等人员的监管,难以全面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可能引起不良事件。手术室护理工作强度和难度较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避免各类风险的发生,必须提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力度。本院自2019年1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2名护理人员贯穿于对照组与观察组期间的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比质量控制小组实施前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成效。

22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1岁~41岁,平均年龄(28.12±2.06)岁;工龄在1至到16年,平均工龄(7.12±0.82)年。

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35.12±2.14)岁;观察组100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34.21±1.98)岁。

两组护理人员完全相同,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听力严重功能障碍、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以及拒绝配合研究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对22名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在患者手术前开展常规术前准备,做好消毒处理、手术器械准备等工作,在手术过程中认真配合医师完成手术。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对22名护理人员采取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法。①由护士长和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组建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工作内容需要组建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质控管理组、护理教学组、五常法组等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对各质量控制小组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监管,定期听取各质量控制小组组织的汇报,共同讨论解决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难题,对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审核,及时纠正工作中面临的问题。②明确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内容。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做好护理工作,定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进行工作汇报与总结,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和策略方法。具体而言,护理文书组妥善做好手术室护理文书的管理工作,查看并审核护理文书是否书写规范、详细、全面,避免护理文书存在缺陷或疏漏;消毒隔離组针对性检查手术室用品用具的消毒情况,了解消毒措施是否规范、合理,消毒是否彻底、有效;质控管理组监督手术室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护理岗位工作流程是否规范,护理人员职责是否得到落实;护理教学组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培训需要,合理制定护理教学计划和学习方案,并对护理人员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五常法组重点考察五常法对手术室日常清洁等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手术药品齐全,监督废弃物妥善处理。各质量控制小组各司其职,明确自身职责内容。③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护士长定期收集整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护理情况和相关资料,按照手术室管理制度等科学制定护理文书等方面的护理管理质量标准。各质量控制小组按照手术室管理制度和护理管理质量标准,制定组内工作评价指标,严格落实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工作。④严格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监管,落实奖惩机制。质量控制小组组长应对小组成员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抽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行纠正和优化,为手术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明确岗位责任,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对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表彰或惩处。对于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存在重大失误的护理人员,进行责任追责,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对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和内容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推进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实施。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在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护理文书书写有误、器械物品不全。药品外露等多个维度。②评价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水平,从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分,评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③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划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档,统计分析护理满意率。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100例患者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32%),差距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期间22名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分,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3%,远高于对照组的63%,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3。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有序,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手术室护理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以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通过多元监管及时纠正不当的护理行为,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控制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运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要注意加强手术相关科室的协调配合,促进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尤其要做好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是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实施的重要依据,应建立健全手术室物品清点查对制度、卫生清洁制度等一系列护理管理制度体系,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讨论总结,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得以规范有序得开展。同时,应注意管理检查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严格核查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并做好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持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积极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还要不断接受安全教育、法律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培训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职业素养水平,以端正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的业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次研究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后的观察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三個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素娟,郎荣蓉,刘春英,张颖,许雅静,任永霞,刘庆兰.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构建研究[J].天津护理,2021,29(1):46-50.

[2]吕娟.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应用PDCA循环法联合护理标识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1):185-187.

[3]董保芳.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835-3837.

[4]马荣华,张梦蕾.质量环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4):159-160.

[5]童萌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难点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6):133-135.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护理管理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
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