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改革的重要性
2021-06-02张顺国
张顺国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1]
关键词:农村改革 经济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448
1、农村改革的开端
1.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2.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
2、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三个仍然、三个最”集中概括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经过30年改革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突出表现在: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增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后;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消费需求加快升级,对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要求加强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长期形成的城乡失衡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观。集中表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村资源要素持续外流。农村耕地大量被占用,资金大量被抽取,人才大量被吸走。推动科学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迫切要求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在统筹城乡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速形成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6∶1,扩大到2007年的3.3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2007年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是1985年以来最高的,但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使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上相差10年左右。特别是农民增收还面临许多困难,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3、結束语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百度百科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