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
2021-06-02刘锦源
刘锦源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更多关注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运用新的发展理念去进行遗产保护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在文化保护过程中,运用技术和数据方面的指导更加有利于面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文化遗产价值保存中,运用无损伤的遗产病害检测技术,三维激光扫描动态信息检测和安全性评价技术,以及三维数字化修复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修缮,维护和监测。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大数据;技术监测;遗产修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378
在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精神生活逐渐变得空洞,我国是个文化渊源的国度,虽然历经五千年的风雨兼程,沉沦了不少文化,但是始终为后人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这些文化价值的承载值得我们去用心保护。今天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家的保护力度加大,民众的喜爱热情不断高涨,文化保护也逐渐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历经百十年岁月沧桑的古物,哪怕一个小小的风吹日晒也会毁掉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因此运用技术手段可以大大增强文化遗产的完整率。
一、技术应用背景的保护力度
现在国际竞争的背景之下,各国都以科技经济为主要手段立于世界之中,在发展中有些国家在发展之中不断更新自己本有的文化,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在新的时代绽放最璀璨的光芒。反观其他的民族在其发展中一直因循守旧,固守老一套的文化,必将被时代所抛弃隐没。随着全社会对于遗产保护理念,认知的转变,现代科技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突出作用日益显现,保护工作开展的进一步加深,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改善这些价值载体的保存状况,达到对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价值的有效保护,分为三个方面。一、对于文化遗产本身进行修复和加以保护。二、在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运用新的技术进行还原文化遗产的先前蕴含的知识和价值储备。三、在文化遗产发展上通过对不同文化遗产的修复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以便更好地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二、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技术的应用
(1)三维激光采集技术:是利用激光束的高精度测距原理获取对象的几何形体空间信息。扫描设备范围从0.2米至2000米,精度从0.02毫米至6毫米的全覆盖,满足从碑刻、陈设到古建筑、城市规划等高精度的采集需求。优点是精确度高,覆盖面广,受环境光干扰小。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对于大尺度的不可移动文物(如古建筑等),每一站采集的有效视角和有效而是有限的,经多次拼站后,如何保持建筑物的整体精度;将点云图最少干预地解读为工程用三视图尚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点云色彩的还原度较差。
(2)摄影采集与成型技术应用:是在原有摄影测量技术基础上与计算机算法结合的几何形体测量成型技术,包括了不同尺度的对象采集。优点是色彩、材质、影像的原真度高。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几何形体精度较三维激光差,采集时受环境光影响较大。
2.材料成分提取分析技术应用:材料信息的采集、提取与分析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材料的研究可以判断其成分、产地,并为复原、修复乃至断代研究奠定基础。常用的材料分析设备主要有光谱分析类和显微镜类,又分便携型及实验室型两种。光谱分析类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傅里叶拉曼光谱仪等;显微镜类则包括:偏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等。
(二)价值保护领域相关技术应用1.病害无损/微损检测技术应用
文化遗产的无损/微损检测技术是文保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也是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前期工作。快速、非/微接触、大面积扫描、多通道、自动化是无损/微损检测技术的优势。在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形势下,利用无损伤、微损伤探测分析检测病害问题不仅解决了修复问题而且提高了效率,还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以古建筑木构件的内部病害检测技术为例。
对于古建筑的砖石构件则采用断层超声成像仪.地质雷达、Tersis仪等,可定性及定量检测其表面及内部的病害残损状况。
病害监测技术是预防性的保护模式,是认识文化遗产褪变过程及时发现其安全隐患的基本方法。通过整合计算机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传感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建立能够完整、持续的采集传输相关信息数据的物联网系统。该系统通过多种方法监测古建筑各主要结点的空间存在状态、属性变化,以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如古建筑的基态、属性变化,以及周邊环境的变化,如古建筑的基础稳定性、承重结构受力、梁架结构变形、屋面外观完整性、彩绘壁画,包括:裂隙、沉降、石基风化、受力、开裂、虫蛀、变形、倾斜、断裂,彩绘或壁画的龟裂、褪色、风化、人为损坏等。
(三)价值传播与利用领域相关技术应用
国内古建筑保护领域普遍存在着轻价值传播和公众教育的现象。古建筑本体、专业研究保护成果、公众之间的割裂客观上让古建筑研究保护逐渐走向小众。
1.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应用
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更丰置换显示灯技术将每一个视觉细节都可以还原至虚拟显示系统中;更高效――图形化交互编程系统,使大部分交互以流程图的方式创建,制作效率大大提高。因而通过虚拟在线技术、参与度提升及激发互动模式等使得文化遗产的价值传播更加主动,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诸如投影、移动端交互、三维立体显示等技术手段均可运用在古建筑虚拟博物馆中,籍此拉近博物馆、展品和公众的距离。
2.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应用
将三维激光扫描、无损/微损检测结合BIM技术对古建筑进行原真、完整的精确建模,通过高效的算法对结构性能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结合实时监测,实现了动态化的古建筑安全性评估、预警以及数字化修缮,三维激光扫描、检测、监测、修复技术在此融合
三、结语
新科技的优势在于其汲取了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不完善之处也体现在成本较高和不甚稳定等方面,还需要通过大量的保护实践去验证、去修正。通过架构新的保护技术体系框架,分门别类的选择适宜。
参考攵献
1、小蔡靖泉文化遗产析义[中国文化遗产,2009
2、曹丹跨文视野下的中国界文化遗产研究及其意义[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3、用玺文化遗户的旅游发适宜模式比较研完[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4、陈耀华,赵星烁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J],北京大学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