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引领,聚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2021-06-02周淑春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素养探究教学模式

周淑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284

学校非常重视教科研,以科研为引领,用课题带动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十二五期间,承担区级重点课题《构建学习型学校实践研究》和市级重点课题《“诗词诵唱”“艺术欣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在十三五期间,承担课题是《“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我校教学模式《合作探究、逐层递进》的实践探究为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要内容。

1 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5年秋,小升初开始采用随机派位就近免试入学的招生方式。学生生源层次比较之前更加分明,“均衡化”形势之下的学生管理和培养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然而,新政策的实施,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校,却带来了生机和希望。面对生源的变化,课堂教学模式要改变;面对学生层次的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改变;面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因此我们确立从分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把模式作为指向标,指引教师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结合我校学情,我们在原有“激趣导学” 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老师们的努力探索和研究,组成以教务处、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教学模式研究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构建了“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六步教学程序》

1、导入:预习复习、感知目标   2、自学:创设情境、构建阶梯

3、交流:小组合作、质疑探究  4、展示:学生展示,问题解决

5、检测:反馈点拨、学法指导  6、总结: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该模式采取优化小组建设、落实分层教学,注重后进生培养,面向全体学生,遵循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确立的。

2 教学模式的解读

“合作探究”是通过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和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操作层面有两要求,

1  合理分组

教师要强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意识,将班级学生分小组授课,小组人数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共同研究。每小组各位老师设立自己学科的组长,争取达到每小组成员都是学科组长。其目的是让学生责任上肩,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增强自信心。

2 互助學习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组内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同时重视两个关注: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

“逐层递进” 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在教学进度、教学设计、教学辅导、教学素养等方面,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系统研究,教师在备课中要关注两点: 1、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问题预设、习题精选,教学评价、作业布置、课后辅导等都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注重设问、指导和落实。2、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利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这里的层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这里的“层”是一种隐形的分层,目的是让教师以学生需求作为基础,找准生长点。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吃的饱”,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要求和特点

(一)预习复习、感知目标

教师提前把复习内容和预习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完成,课上教师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情景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学生带入新课,明确教学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能够达到的或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分层目标

(二)创设情境、构建阶梯

学生按照教师所提供的自学问题提纲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归纳、解决问题,能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学习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各层次学生完成自己的能力目标。

(三)小组合作、质疑探究

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组长组织每个人汇报自己的答案和个性化的心得 。对重要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语言叙述加深理解。对疑问进行充分的讨论,实行兵教兵。老师们根据在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要随时收纳,对大家都不懂的内容提炼成“阅读问题”提供给全班。

(四)学生展示,问题解决

采取学生展示释疑解惑、师生点拨互动提升,拓展延伸讲解等,展示的过程是进一步解决问题、升华问题的过程,合作交流递进式地解决课前预设问题和课上生成问题。这既是让学生学会沟通、表述、倾听、评价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反馈点拨、学法指导

根据学情,对不同学生开展分层训练和当堂达标活动,巩固本节内容。一是设计分层习题:精选达标习题、基础题、提高题,历年中考题。二是分层训练展示:加大学生的展示面和纠错力度,并当堂达标。

(六)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总结学习方法,评价学习过程,对学生提出学习建议;布置作业体现分层,不仅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关,包括下节课所预习的内容要求,还要有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知识延伸。

总而言之学生的课堂活动、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成绩都是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出来的。因此把课堂给学生、把时间给学生、把思维给学生;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学生、服务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合作探究、逐层递进”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效果

1、转变教育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要知道: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不能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最大的问题是包办,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依赖。要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课堂教学要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是融为一体的,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是低效的。学生的学一定要追问教师的“存在”。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考,要把客观的知识结构变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即要减轻自己压力,又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要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以学论教,强调学的设计; 2、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3、教学设计的主体工作需要在课前完成,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设计贯穿于课的过程中;  4、教学设计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原则,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多向的师生互动,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5、教学设计适用的范围更宽,运用的資源更丰富,手段更先进。要做到:因学科而异,因课型而异、因需要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堂达标。绝不能采用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应该采取启发式、问题导学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这不仅是教学要求,更是提高学生素养的要求。

2、创新人才培养,呼唤匠心教师。

课堂,不是在他人的言论里,而在自我修为里。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容才有度。教师的素养决定着课堂的高度,影响着学生的深度,教学属于自信者,教育属于研究者,课改属于执著着。课堂通过目标引领、德育为先、任务分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反馈、多元评价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素养,老师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及时点拨与指导。作为教师,心若改变,教态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课堂就会改变;课堂改变,教学质量获得提升。学生课堂上学的是知识,增长的是能力;老师课堂上传递的是爱,修为的是精彩人生。

3、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课堂倡导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主体,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先学,学生对课上内容有了大概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正常的教学”中,展示先学的成果。由于有了预习,学生的学习起点就不可能是零了。教学内容要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有所扩展。老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个性问题,相机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有所得。在先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及时梳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加以解决。把重点、难点问题纳入教学设计中,通过生生交流、学生展示,师生互动,逐一解决。

4、育潜能发展,促素养提升

合作、交流、展示是新型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促使学生敢发言,敢于交流自己的观点,陈述自己的学习思想,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一堂好课,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知识不仅得以巩固,而且有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能力进行自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方面,还是在生存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应试能力得到提升,其综合素质也能上新台阶。

教育是一种唤醒,它要唤醒老师们的积极性,专业性,上进心;教育是一种发现,它要发现老师心灵的火花,使课改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大火;教育更是一种关爱,一种期待,期待人才的成长。望老师们在活力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在品味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发挥潜能,努力开拓创新,用思想影响思想,用智慧启迪智慧,为培养学生具备核心素养而努力。

天津市五十中学

猜你喜欢

素养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