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声学角度之我见 钢琴弹奏方法与音色的关系

2021-06-02李彤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8期

李彤

摘要:乐器之中钢琴的表现力极强,其音色之丰富、音域之宽广、结构之复杂有别于其它乐器。钢琴所发出的声音色彩被称为钢琴的音色,其触键的方式方法同钢琴的音色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就音乐声学的角度阐述了部分钢琴弹奏时方法与音色的关系。

关键词:钢琴音色;音乐声学;弹奏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091

钢琴作为乐器中击弦乐器之一,发音过程中取决于被撞动的琴弦、以及各个琴弦前的琴槌、琴键的运动速度及力量。因为击弦速度、力量不同,所以会产生不同音色,但钢琴的这一种音色是会受到外部因素而改变的,音色会随着演奏者的内在情绪、状态及所处外部环境等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因此,想要把握钢琴的音色是每一名弹奏者需要修炼的技术难关。与此同时,在部分演奏或欣赏中不难发现钢琴音色其弱点,钢琴一旦发出声音,声音就会很快减弱。对此,就钢琴发出的某一个音来讲,发出声音之后,就不大可能去在做修饰或者变化,这也是钢琴声音的特点之一。

以敲击琴弦作为激励声源的乐器,称为“击弦乐器”。根据结构上的不同,击弦乐器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与前两种弦乐器一样,是由激励、弦振、传导、共鸣和调控5个系统组成,如扬琴;另一类则在第一类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套键盘控制,如钢琴。二者发声原理完全相同:由击锤敲击琴弦,使琴弦产生振动,通过琴马传至共鸣体,声能由此而得到扩散。

钢琴发出的声音,是一个复合音,并不是一个单音。钢琴的声音是由声音的基音和其一系列泛音所构成。其中钢琴声音发出的泛音都是声音基音频率的倍数,音乐叫泛音,物理学中叫分音。决定音色特征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泛音。声学测定中钢琴最低音频率是27.5Hz ,而最高音频率为4186Hz ;钢琴中有十几个泛音,其最高频可以达到 10kHz~20kHz,一般而言可以测到16或24个泛音。而钢琴中这些泛音可分为低、中、高三种频率的泛音。其低频泛音幅度比较强,音色就会变得混厚;其中频泛音幅度比较强,音色就会变得自然、和谐、及其圆润;如果其高频泛音幅度较强,音色就会变得清透、明亮。钢琴声音随着频率的增大,音色会变得越来越单薄。往往也就是,倾向于大字组的声音,其音色越混厚;倾向于小字组的声音,音色越单薄。

弹奏钢琴时,琴槌与琴弦的撞击状态决定是否发出良好或者优秀的音色。钢琴的琴弦通过受到撞击而各部分发声充分的振动,会肯定让基因和低阶泛音响度大,相对而言高阶泛音响度会小。从音乐的声学角度来讲,钢琴演奏时,通过弦的长度来决定音高的变化,由于击锤敲击弦的速度及力度来决定音量的变化,相对于有键盘系统的钢琴来说,由于其击弦位置相对固定,钢琴一般在有效弦长的1/7~1/9处,通过触键的速度、力度来决定发出怎样的音色变化;而对于无键盘系统的击弦乐器(如扬琴)来讲,则因为其击弦位置相对不固定,可以通过用改变击弦的位置来改变音色。

对于击弦乐器来说,作为激励琴弦的撞击物,其形状、质量、材料弹性和刚度对音色和音量有直接影响。就形状而言,最重要的是触弦面积的大小。角触弦面积与弦长成正比关系,弦越长触弦面积应当越大。对琴弦数量不是太多的击弦乐器来说,如果琴弦长度和径度差异不是很大,琴槌形状无需变化。钢琴由于琴弦数量较多,最高音和最低音之间的弦长和弦径差距较大,因此琴槌在形状上必须加以改变。此外,如果用相对较硬的琴槌来击弦,琴槌与琴弦的碰触时间较短,并且始振过程也会较短,振幅很强的高频泛音,音色相对会脆并且会带金属声;如果以相对软槌来击弦,其与弦的接触时间比较长,始振过程会相对稍长,其基频振幅也比较大,音色会更圆润,但音色会稍暗。

钢琴发出的声音不只是琴弦,与音板、琴码等等硬件也有关系。若抛开音板,钢琴琴弦触击的声音只是极其微小的钢丝声音,相比较现代钢琴的声音会有较大的差距。通常来说,常用的立式钢琴音板有1.5m²上下,钢琴是由很多块木板拼凑而成,钢琴由于这些木板的密度、纹理的不同,会引起规律不同的音板振动,所以也是来自于这种的不同,会使钢琴琴弦在被一点点激发后都会传到整块音板上,所产生音量的同时也形成了钢琴这种特别的音色。

钢琴低音区的声音不像中、高音区那么清晰、明确。对此有的理论认为:由于低音弦的弦径较粗、张力较大、刚性较强,因而已经不能视其为“弦”而应视其为“棒”应按棒振动频率公式来分析其发声特征。

人们钢琴弹奏过程中是通过手指来触键从而弹奏琴键,用物理的视角则是运用杠杆的原理,琴键链接击弦槌来敲击琴弦,使琴弦发生振动发出声音,再通过琴码传到钢琴的共鸣板,引起共振再发生共鸣,最后传入我们的耳朵。钢琴音色具备颗粒性的声音是钢琴区别众多乐器音色中的一个特点,其原因是前面所提及钢琴独特的琴槌来击弦从而发声。从钢琴发出声音特点来讲,钢琴键盘之上每个音都有最优秀的发音点,在触键时或深或浅的力度、或大或小的力量、或快或慢的手指触键速度要都要根据弹奏者声音的需要所来取决。前面提到钢琴的声音都是来自于击弦槌撞击琴弦而发生的振动所产生而来,声音在发出后再想用任何方法是改变不了的,所以来说,想要拥有良好的钢琴声音就必须在发音的一刻积蓄好想要的速度及力量,从而使声音健康的发出来,并且这个声音有良好的振动及持续,钢琴演奏者可以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使手指触键的一瞬间,准确的找到音的发音这个点,并且钢琴声音发出后,手要舒适及自然的保持在琴键之上。

一些优秀演奏者在演奏時,仿佛全身都在随着旋律的流动而摆动,其触键后的一些动作和音色会使人想象其手指上可能有某种“特殊的技巧”。其实,由于钢琴其结构的原因,演奏者只能改变琴槌从而改变击弦的力度达到控制音色,而其力度又主要取决于触键速度,往往速度越快,力度越强。优秀的演奏者能使用各种高超的触键技巧从而达到调节触键的速度,可以达到随心所欲地控制力度变化的境地。一般情况下,在钢琴键盘上是不能奏出自然的泛音、滑音和波动音,但一些有想象力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者,不愿受钢琴击键结构的束缚而是直接用手指,也可以奏出自然泛音、滑音和波动音的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物理的视角来分析不同的弹奏方法表现出音色上的不同:首先将力量集中通过手指通过爆发性的力量控制来触键,手则较早离开键盘,弹奏出辉煌明亮尖锐的声音,由于力量集中爆发作用力较强,琴弦的振幅也是很快达到峰值,并且伴随着快速的衰退。紧接着,更换另一种方法,通过运用站稳的手指,用手臂和身体的力量,从而使手指触键用深厚而缓慢的方式到琴键深处,过程中音色保持柔和饱满持续状态。此时,通过对比可以很明显的听出与第一种方法弹奏的不同,琴弦的振幅在短时内将达到峰值,即刻琴弦振幅将缓慢减退,衰减状态较慢时间则较长;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人在听觉方面对音色的感受与声音振幅的衰减所反映的物理特点相一致的,振幅的衰减对音色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触键、弹奏方法,1、用不同的力于琴键之上,可以使琴弦有不同的振动;2、用力时间不同于琴键之上,可以使振幅衰减有不同的情况,结果所产生的音色也就完全不同。用不同方法触键及弹奏,总结出各种表现时需要的音色弹奏方法:需要果断干脆的音色,也必须直截了当的进行触键;需要表现深厚的音色要用更深更稳的触键;音色需要表现歌唱性则通过琴弦发出歌唱性的共鸣感和延长感;对比之下,轻巧的音色则需要在触键的瞬间中找到最合适的一个点,千万不能通过各种压手腕、手指来达到想要的音色。

想要体现音乐作品风格特点,音色则是一个重要因素,音色是最能让演奏者体现个人特色及其技术水平,音色同时也是演奏者对作品本身的一种诠释程度。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任何一种触键与奏法,都是为了发出优美的音色及丰富的表现力。因此要求演奏者在弹奏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手指的触键的力度与方法,细心辨别钢琴音量及音色状态,从而通过不同的弹奏方法演奏出各种想表达音色。

参考文献

韩宝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

新疆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