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两位清醒者

2021-06-02十年砍柴

领导文萃 2021年10期
关键词:盛宣怀张之洞张謇

十年砍柴

赵烈文,常州阳湖(今武进)人,字惠甫,号能静居士。赵烈文在曾国藩晚年时随侍左右做贴身幕僚,曾国藩对这位年轻人很信任,两人常在密室中谈论朝政,臧否人物。赵烈文将这些谈话记载于《能静居日记》,其中人们熟知的是其在同治六年(1867)六月二十日预判清朝将在五十年内因“抽心一烂”而灭亡。

当时,湘淮军已经平定了东南,开始搞洋务运动,整个国家的气象看上去有些好的转变,更有会“唱颂歌”的人将其名之为“同治中兴”。作为中兴第一大臣的曾国藩,对“中兴”的成色如何,还是有足够的清醒。这一天,曾国藩听北京来客介绍京师的社会状况后,便忧心忡忡地对赵烈文说:

“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趙烈文回答说:

“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国藩当时虽认为国事多难,但不至于崩盘,为此还和赵烈文辩驳了一番。不过,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赵烈文的判断。

赵烈文于甲午年(1894)去世,并没有见证清朝土崩瓦解的最后结局。但他的同乡晚辈赵凤昌(很有可能是同族)不仅是目睹者,还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

赵凤昌(1856-1938),字竹君,也是常州武进人,比赵烈文小二十四岁。他是晚清立宪派的代表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国的催生者之一。

赵凤昌少年时家贫,失学后入钱庄当学徒。富户朱某看赵凤昌聪明伶俐,绝非池中之物,于是给他一笔钱捐了杂职,分发到广东候补,时年二十岁。到广东后不久,赵凤昌碰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张之洞。张之洞早年是京师“清流派”重要角色,后到广州做两广总督。张之洞很是欣赏这位聪明、勤快、记忆力惊人的小伙子,对其十分信任,让赵凤昌充当总督衙门文案,参与一切机密。

刚到张之洞身边时,赵凤昌做了一件让张之洞对其刮目相看的事:说动张之洞重开“赌闱”。经过中法战争后,两广衙门很缺钱,但又不能增加田赋和商业税,那钱从哪儿来?赵凤昌告诉张之洞,广东人好赌,让他们白白地出钱给官府报效很难,但是愿意在赌场上一掷千金。“赌闱”就是赌乡试的中举者姓氏。因为事关朝廷抡才大典,有辱斯文,被禁了多年,可洋人在澳门照样开场子“赌闱”,广东士民纷纷送钱去那里。与其这样,这笔钱不如由官府自己来赚。

赵凤昌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一是策动了“东南互保”;二是在“武昌起义”后成为“南北议和”的促成者之一。

1900年,慈禧老太后发了疯,向十一国宣战。但是,稍微有点见识的人就能看出这是一场必败的战争,会将中国引入万劫不复的地步,而洋务运动积攒下的那点底子也一定会为之灰飞烟灭。当时,像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这样的明白人心急如焚,可朝廷宣战了,而且是举全国之力决一死战,做地方官的怎么能置身于外?

为了家乡,也为了中国,赵凤昌他们不能陪着慈禧老太后发疯。于是张謇、赵凤昌、盛宣怀等人在上海出谋划策,分头游说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倡议拒绝奉行来自北京的“乱命”,自行其是与列强签订和约。为了打消自己“老板”的顾虑,赵凤昌还给张之洞拍了一封电报,伪造了一条消息说:

洋电,两宫西幸,有旨饬各督抚力保疆土,援庚申例令庆邸留京与各国会议云。

张之洞可是探花出身的重臣,久历宦海的他不敢相信,又回电问这“洋电”从何而来。赵凤昌马上拉上常州同乡盛宣怀为他背书,他对盛宣怀说:

“捏旨亡国则不可,捏旨救国则何碍?且既称洋电,即西人之电,吾辈得闻,即为传达而已。”

意思是说,我们在上海从洋人那里得知这个消息,但没有看到原文,为了国家我们向各位督抚转达一下而已。即便穿帮,也只是“信谣、传谣”的罪过。

于是,盛宣怀把赵凤昌发给张之洞的电文照抄分发给各省督抚,表示确有其事。赵凤昌再复电张之洞:“盛亦得洋电,已通电各省,望即宣布,以安地方而免意外。”然后,南方各省代表来到上海,与列国驻上海领事团签订协议。如此,“东南互保”大功告成,中国南方免受了一场兵燹。

1911年武昌起义后不久,上海光复。赵凤昌在上海南阳路十号的赵宅“惜阴堂”,成了南北要人聚会之所。赵凤昌充分利用他与北、南两方要人的私交,居间联络,出谋划策。黄兴在汉阳被北洋军打败,回上海后在赵凤昌家中与张謇、程德全等人会面。唐绍仪到上海议和,也在赵宅与黄兴面商。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回国,第二天下午即赴“惜阴堂”向赵凤昌征询意见。

今天,许多人知道张謇在促成清帝逊位、南北议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实赵凤昌的贡献一点不比张謇小。

清末常州这两位姓赵的先贤,都是明了大势的清醒者,但是赵凤昌比赵烈文更加不容易。赵烈文是佛门弟子,日记中处处流露出幻灭感,他对国家的前景是悲观的。但在面对“抽心一烂”“土崩瓦解”的局面时,赵凤昌积极作为,两次避免了富庶的南方受战火波及,避免了生灵涂炭,为中国保留了一线生机。

(摘自《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

猜你喜欢

盛宣怀张之洞张謇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张之洞的“三不争”
再论晋抚张之洞之口外七厅改制
论张謇的日本观
在个人交谊与国家利益之间:井上馨与盛宣怀围绕汉冶萍问题交涉始末(1897—1915)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联墨双馨六
张之洞和盛宣怀在粤汉铁路及铁路借款上的恩怨
张之洞被“教育”
张之洞军事思想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