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探究学习的学前心理学教学初探

2021-06-02原海霞

科学导报 2021年26期
关键词:探究学习探索

原海霞

关键词:探究学习;学前心理学教学;探索

探究学习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科学精神。学前心理学教师可以尝试将探究学习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以求学生从各种精心创设的探究活动中主动获取学前心理学的各种知识,应用和解决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把书本上表征的事物或与其相关的背景等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在此,教师要注意掌握三个基本要素: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要解决的新问题。

例如,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之一是学前儿童的情境性言语的产生,这种言语特点的解释较长,且本章内容里与之相近的知识点繁多,针对此现象,教师就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区分这些特点。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一段学前儿童情境性言语的视频,分三个层次播放,注意教师的指导语要引起学生的好奇:“童言无忌猜猜看,你是聪明的翻译官。他说的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途径理解的?”第一层次,只播放音频,不播放画面,让学生猜猜看,儿童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第二层次,没有任何其它背景,只播放学前儿童言语视频,要求学生努力理解他的言语;第三层次,整个画面全部呈现,完整地播放学前儿童言语视频,要求学生“翻译”儿童的言语。结果会发现,第一、二层次的播放结果是几乎没有学生能够猜出儿童在说什么,但第三层次有周围环境和儿童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辅助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理解儿童的意思,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学前儿童情境性言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学前儿童在独自叙述时不连贯、不完整并伴有各种手势、表情,听者需要结合当时的情境,审察儿童的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作为辅助手段,边听边猜才能弄懂其意义。这样,学生获得的观点不仅是科学的,而且对此知识点印象深刻。

2.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巧妙有效的问题是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苗,是探究学习的出发点,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兴趣的保持和探究结果的好坏。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只有那些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触摸到学生兴趣点的问题才能真正诱发学生的思考。具体方法是:以学前心理学中一个关键问题为核心点,辐射到相关的其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把学生带入新旧问题矛盾的思考中,让学生在探究新问题时萌发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提出下一个问题、甚至一串问题,因此由疑生趣,因趣启思,以思获知,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由点到网、由少到多的联动式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

比如,讲“遗忘的规律”这个知识点。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如何克服遗忘?”根据遗忘的规律,学生轻易可以得出要及时复习。紧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及时复习虽有效,但并不是克服遗忘的唯一的方法,你知道为什么吗?”同时,教师画一棵树,树干上写“克服遗忘”,树杈四散伸向天空,其中几个树杈上写“时间”“先后”等提示词。这样,学生会不由自主绞尽脑汁去想“及时复习只是学习完以后采取的防止遗忘的方法,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牢固掌握知识点?”、“不同的时间进行记忆活动是否对记忆的效果有影响?”、“识记内容安排先后呢?”这样,经过学生小组讨论发言汇总就可以得出“运用适当的记忆策略,同样可以克服遗忘”,且背后的原因如“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等知识点都被牵引出来,最后画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学生会产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精选内容,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如何进行科学的内容选择呢?教师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包括四个层面的知识:事实性知识(是什么、怎么样)、概念性知识(概念和原理)、方法性知识(程序和方法)和价值性知识(功能和意义),只有涉及到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才能通过探究学习达到相应的过程与方法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学前心理学各单元的前半部分几乎都是概念和原理,基本属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不适合探究学习,只有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特点和学前儿童心理培养的部分才可以考虑探究学习。比如,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部分讲到小、中、大班幼儿遵守规则的情况,“小班幼儿没有规则意识,中班幼儿开始能够遵守规则,大班幼儿不仅能够遵守规则,而且可以合作完成游戏。”这部分内容就适合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遵守规则体现在哪些方面,大、中、小班幼儿又是怎样去遵守的?然后,提供“摸大树”、“跳荷叶”和“炸碉堡”三种游戏。第二步,学生猜想小、中、大班分别选择哪种游戏比较适合,如果随便选择游戏组织活动的话结果会怎样。第三步,学生提出所选游戏的活动组织方案。第四步,学生带领学前儿童亲自组织游戏,记录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第五步,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或教训,得出结论。

经过亲自探究实践,学生们发现,对于小班幼儿,像“摸大树”这样的集体游戏比较适合,因为这样的游戏无需明顯的规则,它的规则就藏在玩法中,小班幼儿模仿性强,喜欢大家一起做同一件事情,无需专门去记忆规则;而中班幼儿可以玩“跳荷叶”这样的规则游戏。但是她们有新的发现,比如其中一个规则是“不许踩到圆圈外面”,结果许多幼儿根本不予理会,游戏进行得举步维艰。问题出在哪儿了?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唇枪舌战的结果是有规则不等于守规则,问题出在教师运用的语言上,教师忽略了中班幼儿的思维和情绪特点,中班幼儿虽然开始能够遵守规则,但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化的,用“不能、不许”这样的干巴巴的消极性词汇,不足以引起其兴趣。最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换了很多种说法,“如果踩到荷叶外面就会掉进河里,青蛙宝宝们要小心!”“只有准确跳到荷叶上,才能捉住害虫”等,效果就好了很多;而大班幼儿三种游戏都可以玩,但显然最后一种“炸碉堡”更能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玩儿的时间也最长,因为这个游戏不仅有明确的规则,还涉及到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且包含各种智力比拼,大班幼儿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探究与实践,学生不仅学到了关于学前儿童遵守规则的各种理论知识,而且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对策、解决新的问题,提高了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将探究学习的理念科学地渗透到学前心理学的教学中,学生将会超越教材本身的限制,按照适合自己的步调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探索
新课标下探究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