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国家安全,科技要下好“先手棋”

2021-06-02

科学导报 2021年26期
关键词:生物人工智能新冠

4月15日是《国家安全法》公布实施以来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科技在支撑和保障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科技安全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科技上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科技安全状态的能力。由于科技具有动态演进性特点,在一定期限内实现科技发展的预期目标,也是科技安全的一个重要内涵。”科技部人才中心副主任陈宝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2020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法治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

如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保障科技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科技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支撑作用,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无疑是摆在科技界面前的必答题。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陈宝明指出。历史证明,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科技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和战略安全的关键要素,在维护相关领域安全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2020年1月24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第一株新冠病毒毒种信息和电镜照片。这是公众第一次真真切切看到新冠病毒,而对全世界的科学家来说,这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是他们开展研究、支撑后续抗疫的前提。

“生物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不仅决定了我们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科技水平,也决定了我们参与相关国际事务的底气。”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微生物学家、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以生物安全领域为例说道。

“最近的新冠肺炎,以及此前的包括埃博拉病毒感染、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在内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物疫情、外来生物入侵等传统生物安全威胁不断加剧,同时,网络生物安全等非传统生物安全风险也不断显现。”在徐建国看来,生物安全威胁正在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国际局势稳定的新变量。

去年初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明确,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事实上,生物安全不是某一个领域或学科的事情,而是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徐建国说,要更好地捍卫生物安全,还需要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下苦功夫。

     自主创新夯实科技安全地基

“加强科技安全,一方面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科技实力,维护科技自身安全;另一方面,要充分应用科技实力,为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陈宝明指出。

早在2016年,科技部就启动“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开始系统部署生物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徐建国认为,应以此为基础,借鉴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经验,进一步培育和壮大生物安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构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进程中,高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科研人员开展科研、生产和服务的重要科技支撑平台。

2018年初,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成为我国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综合性技术平台。该实验室在新冠病毒肺炎的科研攻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疫情期间的科学研究、疫苗开发、生物医药筛选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

在徐建国看来,此前,我国科学家在重大新发传染病防治、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有较好的科研積累,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系统研究部署生物安全和安保问题,才刚刚起步。未来要加大投入,组建国家实验室等平台,稳定支持、培养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

超前部署应对产业变革挑战

科技创新在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强劲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被各界寄予厚望。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所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自主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10月,我国百度、腾讯、浙江大华、平安科技、清华大学、国家电网等创新主体在疫情防控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申请专利共达3036件,分布于疫情监测、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领域。

“在科技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科技安全面临的风险最为集中。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风险,是科技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陈宝明认为。

在陈宝明看来,科技作为一个系统结构,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或者根据发展需求及时进行高强度转换的能力,是应对风险的关键。能够适应就意味着不断增强和改良,不能够适应则会出现内部结构受影响,甚至被替代。

挑战同样也是机遇。“目前正处于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社会快速迭代的时期,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逐渐将由产业前阶段发展到产业中阶段,可以说,我们基本上和其他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相较PC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和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波认为,如何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期超前部署,在面向未来的智能化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竞争上拔得头筹,对科技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来说也都是非常关键的。

“具体而言,人工智能领域基础软硬件的研发,比如神经网络处理器和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建立在神经网络处理器上的跟算法结合的基础软件的开源框架等等,都是构建智能化社会的基础,也正是未来产业竞争的焦点。未来,人工智能将和人类社会深度融合,加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软硬件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徐波进一步分析道。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使用,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陈宝明认为,作为科技安全的重要一环,对科技发展以及科技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进行有效控制,确立对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伦理等监督评估机制,防止技术谬用和滥用的风险。

猜你喜欢

生物人工智能新冠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第12话 完美生物
My Heroes
生物趣多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