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文物编目规范化进程

2021-06-02石倩雯黄明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7期
关键词:规范化博物馆

石倩雯 黄明玉

摘 要: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博物馆馆藏文物数量增多、类别不断丰富,以供展陈、研究的文物范围不断扩大、调用次数也逐渐增多,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是著录信息不完整、填写不規范等问题,加之尚未形成统一的编目规则和相关规范以约束、解决该问题,所以文物编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被列入学者们讨论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编目;规范化

在博物馆领域,文物编目(Catalogue)一般被视为藏品管理(Collection Management)中的重要一环,居于关键性的地位。它是将收藏的文物在完成鉴选、分类、分级之后,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成目录,让使用者便于获取所需文物,并了解文物的正确解释和有关研究资料、藏品档案,尽力做到“予人方便”。这是一项需达到查检方便和充分发挥文物作用的必要工作①。

编目与所有文物活动直接相关,系博物馆实务工作之核心环节②,是文物研究与利用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便利与否。黄滨在《试论博物馆藏品保管标准化》一文中指出,编目本应全面、准确地反映文物之基本情况、基本特征、相关文献、款式、图记、题跋、流转经过、鉴定意见等内容,文字精简并准确,并另附文物的照片或拓片。但各馆编目卡栏位的设置、书写格式差别很大,文物基本特征等重要栏位填写也繁简不一③。随后,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赵洪在《藏品编目卡的标准化探索》一文中便对编目卡的栏位做了翔实的阐述,指出目前的博物馆编目工作中,文物分类、定名方法、现状描写、计件方法、数值符号、著录规则、简述等等均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专业词汇,不利于文物的研究与应用,难以组成网络化的文物信息系统。因此,就编目卡中的名称、数值、著录款目、图片以及责任者等5项内容,他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范式,如图1所示,并指出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以避免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理解的可能性④。特别是文物名称这一栏位,在编目领域其实有过很多讨论,对其重要性以及定名方法有相应的研究。傅玉芳、任常中在《博物馆藏品定名规范探讨》中指出,名称是认识一件文物的重要标志,也是规范管理文物的重要前提。定名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与使用文物及相关信息的方便是否。为此,业界势必需要制订一个统一、规范的文物定名法则①。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科威在《关于〈中国考古主题诃表〉的编纂》中论述了实现文物信息数字化需建立规范词表之重要性,今后将利用计算机辅助动态管理以方便词表的扩充、修改和更新。该词表收录词条12449条,是我国文博界较早的规范词表②。较为可惜的是,该词表并未公开发布,亦查询无果。

进入21世纪之后,著录信息不完整、填写不规范等问题仍有待解决,系博物馆领域讨论的重要议题。我国台湾学者张淑卿以台湾历史博物馆为例,提出编目工作中存在文物信息不全、中文名称过长、文物描述内容过多等问题,她认为需要探求编目规则的标准规范,有效增进使用者浏览、查询、检索以及取用的可能性③。台南艺术大学颜上晴教授认为在文物取得、登录、编目等作业中,应当利用程序标准以规范作业程序,强化博物馆收藏作业实务,提升文物信息储存、管理和取用的效能,助益文物信息分享与馆际合作④。

近年来,在数字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风潮影响下,我国致力于将博物馆的文物信息加以数字化,并投入心力制定各项标准规范,以解决著录信息不完整、填写不规范的问题。2001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决定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全国文博系统开展文物资料调查工作,建立文物系统人、财、物综合数据库和信息网。文物资料调查项目执行机构编制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⑤,2004年发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⑥,并对之前的做了必要的补充。确立了文物信息、管理信息和相关文档、声像信息3个指标群,其下又设立了3个指标集和139个具体的指标项。每一指标项增设了录入方式、文本长度、数据类型,其中,录入方式主要分为填写与选择,可选择的指标项为22个,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编目语言不规范的问题。同时,另附有22个必填项名称列表以规范著录内容的完整性。理论上应该完成了主要馆藏的重要信息指标采集任务,为文物编目提供优质的数据来源,形成了可供查询的基本数据库并为未来文物信息共享与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实务工作中,因指标体系中多处出现分类标准不唯一引起的选项意义重叠,或因上下层次间标准变换造成信息多样化与必选其一的矛盾。另外,文物系统下属博物馆中总文物数量与完成的文物信息采集数量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文物等级越高,展览次数越多,研究越深入,引用越频繁的文物,其蕴含信息的数字化程度就越高,而其他级别文物信息则较少,编目的质量也有待完善⑦。

2008年,国家文物局发布行业标准《文物藏品档案规范》⑧规定了一级文物档案的建档工作和文物登记表的范式,对文物登记62个栏位及每一栏位的填写规范均做了具体的著录说明。如蕴含文物人文信息可填入“人文”这一栏,包括考古学文化、历史人物或机构名称、宗教、民族等,如五世班禅金印与五世班禅有关,可填写“藏传佛教”。2009年发布《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指标项及著录规则》⑨,指标项共28项并分别针对这些注明了著录说明与规则。此外,项目执行机构编制了《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等十多项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了以文物数据采集、管理为中心的适合数字化技术要求的标准规范体系,为我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⑩。

我国可移动文物数量多、类型广,其基础工作较为薄弱。所以,对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文物全面普查登记,建立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为文物档案登录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全国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动态管理尤为重要k。该登录平台规定了标准化之文物信息主要分为文物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影像信息以及收藏单位情况等,其中,文物基本信息有14项著录栏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编目内容不完善、著录不规范等问题l。为确保可移动文物普查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下开展,在已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之上,又研制修订了一系列移普相关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出土(水)文物登录要求》①《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馆藏自然类藏品登录要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收藏单位名录编制规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名录编制规范》等,用以指导全国的普查工作。

2013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新版《馆藏文物登录规范》②,作为新的馆藏文物登录工作行业标准。规范新增了對登录信息的具体说明,把文物登录信息划分为三个层级:文物基本信息、文物管理信息及影像信息,并针对每一相应选项做出具体的登录要求;重新修改设置了《文物鉴定表》《入馆凭证》《馆藏文物编目卡》等表格的指标项,并且就编目卡中的栏位,如造型及图案信息等均有详细的填写说明与制式规范。例如造型情况应包含文物的风格、样式、颜色、材质等,图案情况包括样式、位置等。

随着文物编目规范化研究进程的推进,国内大量学者开始关注元数据这一概念,望借由元数据标准以解决内容不完整、著录不规范等问题。张俊娥、王亚林《博物馆元数据标准构建研究:以盖蒂研究所元数据标准为例》,通过对国外《艺术品描述类目》(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文物编目:描述文物及其图像指南》(Cataloguing Cultural Objects: A Guide to Description Cultural Objects and Their Images)、《艺术与建筑叙词表》(Art &Architecture Thesaurus)等数据标准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数据标准在博物馆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提出要构建适用于我国文物数字化建设的数据标准和著录规范,为未来文物元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打下基础③。

2017年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承担,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现代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家文博机构合作出台“文物数字化保护元数据标准规范研究”,以文物元数据标准总体框架为纲领,分为研究文物核心元数据标准、专门元数据标准、管理和保存元数据规范等项内容,旨在建立我国文物元数据的各类标准规范,为文博单位开展文物元数据制定和编目著录工作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性文件④。

虽然当前国内文物领域已公开的主题词表较少,但仍有少数学者在讨论利用主题词表以避免编目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一致等问题。石秀敏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数字化管理》一文中提到,故宫从自身文物管理和研究工作之特点及需求出发,通过与各类文物保管和研究方面的专家反复沟通讨论,最终确定了纹饰、收藏地点、题材等18个控制词表⑤。黄明玉在《中国文物分类主题词表构建方法学刍议》中叙述并讨论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发展背景及过程,以中国现行文物分类体系以及美国盖蒂研究中心研发的艺术与建筑叙词表为基础,尝试发展以中国文物概念为主体的文物分类主题词表⑥。这表明,已有学者认识到受控词表对于规范编目语言之重要性并且已在初步开展词表的编纂工作。

总体看来,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博物馆领域学者就编目过程中不规范的问题发表了数量相当的文章,其内容有较高的相似性,主要以讨论著录不规范、信息不完整、语言不准确这三类议题为主。随后,国家文物局通过出台一系列行业标准等规范以解决编目著录不规范、信息不完整这两类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较为可惜的是,目前文物领域内尚未发布主题词表,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身到这项工作中,推动文物编目规范化进程。

猜你喜欢

规范化博物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分析规范化介入护理配合在TAVR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陕西优质猕猴桃周年规范化管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