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藏工作范式探析

2021-06-02周金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7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周金凤

摘 要:当前,全国各地博物馆越来越重视留存当代家国记忆,不断加大对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征藏和利用。深圳博物馆利用自身特点,自建馆之始便以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征藏展示工作作为其坚持不懈努力的目标之一,依托于丰富的馆藏资源,已成功举办多次重要展览。经过四十年持续不断的探索,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藏工作经验相对成熟,其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和研究对其他城市博物馆在征藏当代物证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尝试将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藏工作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进一步探讨未来深圳博物馆在见证改革变迁、留存城市记忆中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藏工作范式

深圳博物馆是随着深圳经济特区成长起来的博物馆,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一直是举办展览的宗旨。在1984年《建馆工作计划》中便明确将“深圳的历史”陈列的时间扩展至现当代,并以“深圳的现代和未来”为主题征集实物和举办展览。①深圳博物馆通过常规性征集及围绕重要展览开展的大规模征集活动,为展览提供有力支撑。历年来已成功举办“当代深圳”系列、“深圳改革开放史陈列”系列展览,特别是2018年举办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2020年举办的“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展”,均成功接待习近平总书记,获得了高度评价。通过持续性积累,陆续征集到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宝安三十年历史在内)有关实物资料约15000件/套,电子图像、文件、音视频等非实物资料中数据图像170000余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深圳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藏品体系。然而,任何开创性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通过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在藏品保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征藏工作大致经历四个发展阶段,有着由浅入深,从粗放型管理到逐渐科学合理规范化藏品管理的工作模式。

1 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藏工作初创探索期(1985—2000年)

深圳博物馆是我国在经济特区创建的第一个博物馆,并将“今日深圳”展作为整个“深圳历史”陈列的重点来准备,创新性地成立了专门研究特区历史的业务部门—特区部,负责展品征集和展览设计工作。②其中,为展示深圳发展成就,向全市、全国乃至世界宣传深圳经济特区,主要征集反映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物证,如各领域的成功改革,重要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以正面的、官方认可、民间认同的物证为主。③

此阶段的征集以展览展示为中心,对藏品的属性认识和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受“厚古薄今”思想的影响,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改革开放藏品乃至整个近现代藏品流存时间较短、最多只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可以用于展览,但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相对较低,因而没有重视改革开放实物的保管。因此在当时的征集过程中,往往因时间紧迫、人手紧张,部分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或直接用于展览,或临时登记个流水号,未能科学整理、体系归架,随着时间流逝及人员更替,出现部分实物来源不清,无法有效溯源、展览价值不能充分挖掘等问题。

2 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藏工作初步发展期(2001—2008年)

2001年3月,深圳博物馆邀请深圳市有关专家召开了“深圳特区史实物调查征集专家座谈会”,专家一致认为,征集不仅仅为展览征集,还要为历史征集,为保存城市记忆而征集,征集要突出历史主线,有时代感,坚持历史真实性、社会性、文化性和民间性四个原则。这打破了以往以宣传展示为目的的展品征集路线,使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集工作在类别和数量上有了质的突破。至2008年底,共征集实物5000多件(套),照片10000多张,文件300多份,其中有不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如深圳引进的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合同,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张股票,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开市钟,中国土地使用权拍卖“第一锤”,邓小平视察深圳时乘坐的中巴车、在仙湖植物园植树的工具、下榻南园宾馆整个卧室寝具等。在此基础上,深圳博物馆筹办“深圳改革开放历史陈列展”,展览面积3200平方米,展品1644件/组,1200多张珍贵照片,213份历史文件,23份珍贵影视资料,展览紧抓深圳人文历史的闪光点和重大历史题材来构建陈列体系,采取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结构,在空间设计上彰显雄浑大气的风格,辅以沙盘模型、景观以及以声光电相结合的现代展示方法,获得巨大成功。

展览一经推出,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反响,并于2008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温家宝总理参观了此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①至此,“深圳改革开放史”陈列作为全国唯一以改革开放为核心内容、从史的角度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历程的永久性陈列,开创了博物馆征集、保管、研究、展示改革開放历史见证物的先河。②

经过长期的征集和展览工作,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藏品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已成为深圳博物馆的一大特色藏品资源,其存放地点由办公区逐步转移至文物库房区。不过,库房面积的分配是基于已有藏品规模及増量率来推算的,预计改革开放藏品约需300平方米库房。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集工作的不断开展,所需配套库房空间已然达不到科学存放的需求。囿于库房面积的局限性,近万件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充斥在库房内,无法按照科学的分类方法进行排架入库,只能按照入馆时的临时流水号大致排列。

3 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藏工作逐步完善期(2009—2017年)

随着深圳改革开放史陈列展览所获得巨大成功,藏品管理人员的藏品管理意识不断提升,开始有目的地参照传统文物管理模式,探索适合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分类和分级标准。在对已有改革开放相关藏品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以量为主的征集模式,重点查漏补缺,开始系统、有目的地主动征集,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藏品管理工作逐步完善。

3.1 加强思想认识,提高藏品保管业务水平

随着国家对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试点”③工作的引领下,藏品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是属于近现代文物中现代文物的一个阶段,博物馆征集的实物、照片、音像资料等,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经过鉴选,如同其他历史时期的文物一样,同样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属于博物馆藏品是毋庸置疑的。

深圳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在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藏品管理的业务水平。由于数量之多、种类和质地之复杂,对相关藏品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除了具有研究当代政治经济的能力,还要具有博物馆学相关知识。深圳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在有计划地引进博物学相关专业人才的同时,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保管岗位工作职责、藏品管理、藏品保护基本知识、藏品拍摄基础知识及相关工作流程规范等;同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经验和阅历丰富的老师带领和指导下,以“师带徒”的方式,通过实践的锻炼和磨砺,逐步提高业务管理水平。从理论和实践上提高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藏品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形成拥有政治学、社会学、博物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2 制定分类管理标准,科学评估藏品价值

古代文物以质地为主,兼顾性质和功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根据文物传统分类原则将历史文物分为31类④,但近现代文物特别是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综合性产物,产品类别、材质变化万千,且相互交叉,按照传统的文物分类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综观现存的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主要表现为文献资料、照片、影音资料、实物资料等形式,而在实物资料中又多以证章、文具、礼品、奖品等形式存在。由此看来,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多以体现其用途和社会文化属性的形式存在。”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参照深圳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付莹、张珑、张小兰等专家的意见,按照用途和社会文化属性将馆藏改革开放藏品概括为八大类别。②

一是文献、文稿。包括党政机关、社会机构关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改革、重要经济活动的公文、报告、记录等文献资料;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的讲话手稿、油印稿、修改稿、签名稿等。如深圳市历次党代会报告、人大法律汇编,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稿,原深圳市委副书记方苞同志在平反大会上的发言稿,关于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前后的原文件,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前后的文件等。

二是报纸杂志。报社、杂志社的创刊号、纪念版、专版等。如宝安县时期的《土改快报》《宝安报》,《深圳特区报》试刊版,《基建工程兵报》停刊版,报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深圳特区报》等。

三是证章牌匾类。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的各种老证件,由权威部门颁发的重要奖章等。如各类边防通行证、居民证、军人通行证、文博会和高交会有关证件、工作证、选民证、《时间就是金钱》条匾、孔子奖章等。

四是票证类。包括各种发票、股票、债券、有特殊印章的票据、纪念币、纪念钞、邮票、首日封等。如股金证、股票、发货票、外汇券、车票、粮票、海关进口保单、银行汇票等。

五是有一定特殊意义、价值的产品、用品。包括各类机构颁发重要奖项的各类奖品、外国政要及团体赠送的礼品、工业设备及产品、生活用品、艺术雕塑等。如马来西亚总理赠送深圳的茶盘、斯沃琪公司赠送的奥运一百周年纪念手表,还有华为公司生产的交换机、手机,中兴手机、穿戴设备,研祥公司生产的工业计算机板卡,飞亚达公司生产的航天员专用手表,基建工程兵使用的各类工具、生活用品,深圳本地蚝民、渔民、盐民使用的生产工具等。

六是视频光盘,音频资料。如特区创建宣传片、蛇口开山炮视频、国贸大厦建设视频、股票风波视频、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视频、盐田港宣传片、廉政建设宣传片等。

七是与深圳有重要关联的全国知名及区域知名人物使用或者有直接关联的物品。如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坐车以及植树用的铁锹、水桶,下榻酒店使用过的各类物品,特区初创阶段时任市委书记、市长使用过的各类办公及生活用品等。

八是反映深圳地区自1949年以来各领域日新月异变化的照片。如宝安县时期居民生活面貌、各类文化场馆、建筑照片,反映特区成立以来各个阶段城市规划新旧对比照片,各党政团体历年主要工作照片,以及反映深圳历年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照片。

由于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距离人们生活比较近,每一类型的管理标准和科学评估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在做好分类的基础上,于2015年邀请有改革开放史研究、近现代藏品鉴定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每件藏品的价值及流传经过,共鉴定1000余件改革开放史实物,其中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97件,这次鉴定工作为此类藏品的鑒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实操经验,对制定分级收藏标准,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4 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征藏工作相对成熟期(2018年至今)

藏品管理人员以“大潮起珠江—庆祝广东改革开放40年展”“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特区成立40年展”为契机,对全省、全市范围内改革开放藏品进行了摸底排查征集,藏品征集工作有的放矢,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藏品管理工作模式。

4.1 藏品登记规范化

当前,深圳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藏品登记工作在参照《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正常工作流程》中有关登记入账原则的基础上,将通过鉴选的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分门别类,全面纳入藏品总账体系,并大致分为四种类型登记。

一类直接登入藏品总账。对明显符合国家文物局颁布的《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历史见证物,依据《近现代一级文物定级标准》,在区分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后,直接纳入藏品总账。

二类特征明显符合本馆制定的收藏标准,在认真拣选、鉴定的基础上,纳入资料账加以收藏。

三类特征和性质比较接近以上两种情况,在陈列展览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数量众多、种类庞杂,一时难以判断收藏级别,我们采取登入展品账的方式,加以登记造册。如对重大事件和人物宣传有辅助作用的出版物、数据图像;知名企业生产的各型号产品、宣传册、出版物等,目前比较常见,但对企业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在展览中也需要使用到许多相关的实物和资料,针对这一类,目前我们都登记在展品账册。

四类现存量巨大且常见的实物,因某种原因附带征集入馆的,我们也做相应的整理,并提醒库管员单独入库存放,不作为藏品总账体系统计数据的依据。

将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分类登账,能有效防止因藏品管理人员认知的局限性导致藏品资源的流失,登入各类辅助账册的实物和资料如经过历史的验证和时间的沉淀,将来亦可转入藏品总登记账作为藏品收藏。通过以上四种做法,深圳博物馆已全面梳理馆藏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有利于改革开放史相关展览的展示和研究工作。

4.2 库房管理科学合理化

深圳博物馆有严格的库房进出制度、日常工作规范管理指标。①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藏品管理部门在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库房管理方面,实行“双保制”,即每间库房必须由两人以上(含两人)负责保管。出库前要记录库房工作日志,包括进库人员情况、库内工作内容、库内温湿度、藏品保存状况和安全情况等,定期对文物进行除尘以保持文物清洁,按规定定期投放防虫、防腐蚀的药物,尽量避免藏品的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等等。

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按质地大致分为纸质类、织物类、木质类和其他金属、新材料类。目前,深圳博物馆的保管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库房面积已达1000平方米,并在文物保护部门的协助下,进一步细化空间,以明确的收藏使用导向为目标,按照材质分类,在库房内按库架相对集中保存藏品,其中纸质类和织物类等有机藏品对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要求较高,需做到环境湿度以及各项微环境指标的控制。对金属材质和新材料类藏品,进一步做好密封,防止氧化生锈或者材料老化。小件藏品的摆放会垫入海绵等软物,防止藏品滚动碰撞造成损伤。藏品排架遵循上轻下重、高卧矮立、前小后大的方式放置。在平时的库房维护中以观测多、扰动少、预控早作为操作宗旨,文保部门定期进行环境监测、装置固件老化观测、潜在病虫害观测、小环境害虫驱避剂的添补等。

4.3 建立藏品数字化系统

2012—2016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解决了藏品基本信息的准确化和标准化等问题。根據可移动文物认定范围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1949年后的藏品”②这一录入原则,我馆将已纳入藏品总账的1000余件/组深圳改革开放藏品,录入普查系统。目前,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藏品管理工作正是利用普查经验和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新时期博物馆发展相适应的博物馆藏品管理体系。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将经过鉴选纳入藏品总账体系的改革开放藏品,按照要求将基本信息即总登记号(或者辅助账号)、藏品名称、年代、质地、类别、数量、尺寸、质量、级别、来源、完残情况、保存状态、入馆时间和照片等内容都一一录入改革开放藏品数据库。为便于藏品的管理和使用,来源信息、流传经历、损坏记录、移动记录、修复记录、展览信息、著录信息等其他信息也一并录入。

5 结语

回望过去,深圳博物馆是最早开始有计划、有目的收藏展示改革开放历史见证物的博物馆,是博物馆界的发展创新之举,经过藏品保管人员30多年的共同努力,深圳博物馆已初步形成账目清晰、设备齐全、保管科学、管理规范的良好藏品管理工作格局,已成为与改革开放主题相关的“深圳样本”③,对其他博物馆在保存与展示当代城市记忆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展望未来,深圳正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在这种新时代新形势新变革下,深圳博物馆将抓住发展机遇,始终将自身的工作与特区探索实践、全国改革开放紧密结合,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明天收藏今天,更好地发挥馆藏资源特色,拓展藏品体系,做好深圳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收藏者,为“双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解读浙江40年变革历程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图表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路遥
扶贫,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