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烽火战歌 旋律永恒

2021-06-02李耀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7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宣传教育

李耀华

摘 要: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抗战歌曲是凝聚民心、鼓舞士气、团结群众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河南博物院收藏有部分创作于当年的抗日救亡歌曲手抄本,现以其中刚刚经过抢救性保护修复的一本手抄本为例,带领大家一起通过一首首激昂奋进、沁人心扉的歌词,感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关键词:抗日战争;救亡歌曲;宣传教育

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长达14年之久。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者及广大抗日民众,通过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抗日救亡歌曲,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军民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这些歌曲或悲凉或欢快,或激昂或抒情,或揭露丑恶或展现美好,使听者感同身受。歌词和曲调积极昂扬、振奋人心,进而起到宣传动员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参加抗日战争的革命活动中,文艺工作一直是党革命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广大文艺工作者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用歌曲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和革命主张等,唤醒国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意识。这些抗战歌曲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特点,歌词大都通俗易懂,在曲调上兼容并蓄,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融入地域音乐类型并加以创新,更能被各地民众接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才能被创作出来并广泛传唱,能够得到快速普及。另外,这些抗战歌曲还与当时的宣传标语口号衔接,简洁易懂,使歌曲更具力量,增加宣传效果。抗战歌曲在政治上宣传对国家民族的荣誉感;在军事上宣传军人的军旅战绩和抗战热情,激发热血青年踊跃参军报国;在经济上主动帮助民众发展生产,支援前线;文化上号召人民进行文化教育,不搞封建迷信。

河南博物院收藏有部分创作于当年的抗日救亡歌曲手抄本,现以其中刚刚经过抢救性保护修复的一本手抄本为例(图1),带领大家一起通过一首首激昂奋进、沁人心扉的歌词,感悟那段激情燃燒的岁月。

该本歌曲手抄本歌词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曲调兼容并蓄,形式多样。因为是手工誊写,歌词应是当时传唱者根据学习的先后顺序加以收集整理,共收集《五枝更》《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难民苦五更歌》《老百姓说动员》《午饭歌》《军民一家杀敌歌》《日本鬼》《青年歌》《五更劝郎去当兵》《陕甘宁边区歌》《军民合作歌》《刘海歌》《八路军进行曲》《七相思》《送郎当兵小调》《三大纪律歌》《救亡进行曲》《新三盅酒》等各类抗战歌曲十八首,基本涵盖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根据歌词所传达的宣传思想主题,可以大致归纳为难民控诉、劝夫参军、政治动员、军民团结四个方面。该手抄本经工作人员保护修复后即将对外展出,现将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观众加以了解。

在难民控诉方面包括《难民苦五更歌》《日本鬼》《刘海歌》三首。这三首歌曲曲调上既借鉴中国传统民间小调“哭五更”“评书”的曲艺形式,同时又将日本的“东洋调”加以利用,有异曲同工之妙,达到歌曲创作的目的。“哭五更”是一种地方曲艺品类,是民间小调之一,在全国各地有各种版本,歌词采用民间底层的“口白生活”,通常是讲述旧社会的新娘哭嫁词,种类繁杂,说唱起来清冽沉郁同时又哀婉动人。该本收录的《难民苦五更》利用传统民间曲艺形式,控诉日军烧杀抢掠、奸淫妇女的暴行,对流离失所、饥寒交迫、饿殍遍野的沦陷区广大难民深表同情。通过文艺工作者的传唱,能够让身处水深火热的民众感同身受,唤醒民众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集聚力,激发人们立志赴战杀敌,抗日救国。《刘海歌》以民间说书艺术形式宣传抗日政策,驳斥国民党亲日派的妥协政策及日伪政权的亡国论调,提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中共的全民抗战主张,同时号召广大抗日民众积极生产,支援前线。《日本鬼》则巧妙地借用日本传统曲调形式,歌词幽默诙谐,极具讽刺意味。通过歌声痛述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奸淫掳掠罪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对敌占区采取高压政策的残暴,表达敌占区人民期盼早日回归抗日战场的民意,同时对我党领导的新四军抗战充满信心。

劝夫参军方面有《五枝更》《五更劝郎去当兵》《七相思》《送郎当兵小调》四首。《五枝更》通过男女对唱的形式歌唱根据地妇女劝丈夫参军杀敌,自己在家操劳,免去丈夫的后顾之忧,支援前线的光荣事迹,歌颂广大根据地妇女深明抗日救国的民族大义,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五更劝郎去当兵》通过妻子的担心思念,诉说反动派打击报复的境遇,为支持丈夫从军报国,自己主动承担家务,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希望可以早日凯旋。《七相思》则歌唱家中妻子对从军丈夫的挂念,同时又深明大义,为丈夫能够参加抗日救国革命感到无比光荣自豪。《送郎当兵小调》表现妻子送夫从军杀敌、夫妻惜别时的依依不舍,盼望丈夫早日胜利归来,一家团圆。

这几首歌曲充分展现了中国普通妇女在民族存亡之际深明大义、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她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自我牺牲为全局抗战胜利创造条件,有力地支援了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歌词通俗易懂,故事可歌可泣,曲调喜闻乐见,极具感染力。

抗战期间,广大妇女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她们不但在后方筹粮食、抬伤员、运物资,积极支援前线,还积极动员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奔赴杀敌战场。一时间父母送子当兵,妻子送夫参军,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类歌曲大都描写的是妻子动员丈夫上前线打鬼子的故事,这正是根据地广大妇女的真实写照。为了动员青年参军,她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而为了抗战,不少乡亲都牺牲在战场上。当时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大生产运动,除了组织动员参军抗战、成立识字班之外,送拥军粮、做拥军鞋也是她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广大妇女齐心协力,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政治动员方面有《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午饭歌》《青年歌》《陕甘宁边区歌》《八路军进行曲》《三大纪律歌》《救亡进行曲》七首。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培养军政干部的学校。《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全曲既有一般青年歌曲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又有进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和不断前进的气势。它形象表现了抗大青年蓬勃的青春活力和豪迈的革命气概。随着抗大毕业生的足迹,这首歌在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并成为抗日救亡歌曲的代表作之一,为后人传唱。《午饭歌》是抗战军人日常饭歇时间的政治教育歌曲,言简意赅,热情激昂,极富感染力。《青年歌》是传唱在鄂豫皖大别山根据地河南青年群体中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彰显了河南青年保家卫国、积极参加抗战的坚定意志,歌颂他们在战斗中不断学习成长,朝气蓬勃,争当时代楷模积极乐观的战斗豪情。《陕甘宁边区歌》歌词朴实,曲调欢快,歌颂边区人民在党的民主革命政策的领导下,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开展经济生产,支援抗日前线。《八路军进行曲》创作于1939年的延安,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该曲采用进行曲风格,将八路军将士朝气蓬勃、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完美呈现。该曲在我党领导的军队中广为流传,抗日战争胜利后,歌词略作调整,由中央军委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颁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救亡进行曲》创作于1936年初,由周钢鸣作词、孙慎作曲,与1935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同为抗战歌曲的姊妹篇,成为激荡抗日救亡的洪流。作者根据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斗争生活和群众歌咏活动的体验和需要,在上海创作此曲,表达了全国不同阶层的人民奋起救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此曲同样是一首极富战斗性的进行曲,歌曲旋律节奏刚劲有力,仿佛是一位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战士。歌曲诞生后不久便从上海传唱到全国。极大地激励了国人抗日救亡的斗志,成为抗日救亡的代名词。“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歌曲唱出了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该曲由瞿希贤编配成合唱谱,作为影片《青春之歌》的插曲,再次传唱神州大地。时至今日,依然振奋鼓舞着无数人。

《三大纪律歌》通过歌声将党的革命政策传达到每位官兵,歌词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主要是出于当时红军官兵中文盲太多的缘故。正是在这样极其通俗朴素而又亲民爱民的军纪规范下,工农革命军渐渐摆脱掉残留在身上的旧军队种种恶习,赢得了越来越多群众的爱戴和拥护。这些朴素的话语,为革命队伍立下了铁的纪律,从党的最高领导人到普通的战士,他们都严格遵守、始终坚持,该曲成为我军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

军民团结方面有《老百姓说动员》《军民一家杀敌歌》《军民合作歌》《新三盅酒》四首。《老百姓说动员》歌颂普通百姓积极支援前线,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协力共赴国难的战斗激情。《军民一家杀敌歌》歌颂抗日军民相互体谅、同甘共苦、共同御敌的豪情,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军民合作歌》是宣传坚持抗战到底,夺取抗战胜利的战斗动员歌曲,歌词朗朗上口,旋律激情澎湃。《新三盅酒》以群众喜聞乐见的祝酒歌调宣传新四军的抗日主张,揭穿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亲日派的政治阴谋,对民众进行政治教育,歌颂新四军将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战斗事迹,达到劝诫根据地军民珍惜革命成果,驱逐侵略者,号召军民坚定政治立场,争取抗战胜利。

这些抗战歌曲反映了人民群众抗击日本侵略的点点滴滴,正面描述抗战军民浓厚的生活和战斗激情,充满对抗战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在体裁形式和题材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除直接反映抗日斗争外,还歌颂子弟兵、共产党,以叙事和抒情的方式倾诉,表达出他们思念家人、怀念故乡、盼望收复失地、返回家乡的心情,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誓死守护家园的决心,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使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这些歌曲歌词朴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抗战歌曲直接展现人民的生活状况,用火热的激情感染民众,鼓舞群众支持并积极参与抗日斗争,鼓舞军民士气,增强胜利的信念,是推动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抵御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号角,是支援抗战的有力武器。我们可以通过一首首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抗战歌曲,勾画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气壮山河的恢宏图景。作为我党宣传革命思想的利器,抗战歌曲很大程度上诉说了民族危亡的悲痛,控诉日军劣行,在普通老百姓心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号召民众反抗侵略、共同抗日,凝聚民族向心力,表现出救亡图存的民族热情、大无畏的民族斗争精神和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热情。

抗日战争时期,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在抗日救亡的时代革命大旗下集结,创作出众多慷慨激昂的歌曲,并通过在民众中广泛传唱,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家国情怀。抗战歌曲的创作与当时的战争形势息息相关,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词书写了人民抗战的决心,用曲调激发全国人民爱国的热情,宣泄愤怒的情感。通过歌曲进行社会宣传和社会动员,能够让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都加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中来,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文艺工作者以歌声为武器捍卫民族尊严,反映了艺术家的社会理想,描述了社会大众、民主人士、抗日将士等各阶层反侵略、坚持抗战到底的情感,有力打击了侵略者的暴行,起到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抗日救亡歌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积极抗日的重要宣传工具,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的有力武器。这些抗战歌曲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的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为争取革命胜利,克服艰难险阻、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起到了鼓舞士气、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作用,是抗战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传播红色精神、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温故而知新,这些穿过历史硝烟的烽火战歌,同样燃起今日的激情。这些抗战歌曲让我们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激发我们毋忘国耻、奋发图强。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9月历史大事记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探析博物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的路径方法
探析博物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的路径方法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有所创新
论抗战时期的“夫人文学奖”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纪念群雕的规划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