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应用价值评估分析

2021-06-02熊毅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空泡毛刺胸膜

文/熊毅

肺结核是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不仅会对患者诸多器官造成不同程度损伤,还会诱发肺部阻塞、肺部纤维化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不断降低[1]。肺结核患者患病后支气管黏膜长期遭受炎症刺激,易诱发邻近组织上皮细胞癌变,而肺癌患者长期接受化疗等治疗,机体免疫能力较为低下,易受到结核杆菌感染,因此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尤为关键,但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与肺结核大致相同,肺结核的存在进一步掩盖了早期肺癌的表现,易出现漏诊情况。有研究[2]表明应用CT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检查优势,为验证该种说法的准确性、可靠性,本研究选取100例我院收入治疗(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间)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及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旨在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应用CT诊断的价值,现进行如下总结报道。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调研中45例评估组患者选取为2018年5月至202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55例比对组患者为同期收入治疗的单纯肺结核患者。比对组男性4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38-67周岁,平均(53.47±1.34)周岁。评估组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为39-66周岁,平均(53.21±1.28)周岁。入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经统计学检验呈现P>0.05,提示可比性良好,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分离培养法确诊疾病;患者基础信息与临床检查结果完善;认知功能、记忆功能正常患者;能够积极配合CT检查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表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近期服用对CT诊断产生影响类药物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代谢性疾病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收CT扫描:选用16排螺旋CT扫描仪器(厂家型号:飞利浦公司,Brillance)为患者进行检查,设置扫描电流220mA,扫描电压120kV,扫描层厚5mm,于患者肺尖处进行扫描,直至膈角位置,若发现部分兴趣区域,进行薄层2mm扫描,对于有必要患者则引导其进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将碘海醇60ml于患者肘部浅静脉或前臂浅静脉注入,为患者进行胸部双期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CT检查结果,比对分析分叶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空泡征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检验

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3.0对比检验本次调研内相关价值调查数据,CT检查结果行x2检验,以[n(%)]表示,分析处理后结果呈现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形成。

2 结果

比对组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空泡征检出率均低于评估组,而空洞征检出率高于评估组,两组数据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组间患者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n(%)]

3 讨论

肺结核、肺癌等疾病发病率伴随空气污染的不断加重也在随之升高。肺结核主要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患病后主要病理表现为肺组织纤维化、干酪样坏死,甚至钙化。肺癌是由于各类致癌因素影响导致的恶性增殖性疾病,患者病理表现主要是肺部上皮细胞的恶性增殖,若未得到积极有效治疗不仅会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对患者、社会、家庭造成较大影响。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占据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的10%左右,表明肺结核诱发肺癌,可能与肺结核治疗周期长,久治不愈等因素有关,患者肺部长期处于慢性炎症性病变阶段,对炎症附近上皮细胞产生刺激使其癌变[3]。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虚弱无力、盗汗、咯血以及咳痰等症状,仅依靠临床表现方面无法明确分辨疾病,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等情况,需辅助影像学手段进一步明确诊断。CT技术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肺结核中微小结核病变,明确有无肺癌恶性肿瘤的浸润性病变,CT检查可对肺内各部位异常影像情况清楚显现,能够获取更多病灶信息,观察患者肺部病变情况、病灶部位等,同时CT检查还能够有效显示肺结核多形性病变,促进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能力的提升,且CT检查辐射剂量相对不高,安全性较好。CT技术在对肺内各部分病灶显像的过程中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清晰将病灶部位情况显现,准确反应肺结核淋巴结肿大、空洞、胸膜增厚等病理特征[4]。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区别主要在于胸膜凹陷、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合并肺不张、棘状突起等方面。胸膜凹陷主要是由于肺癌组织粘连,对局部胸膜组织产生牵拉导致,CT检查影像表现为胸膜面出现三角影,尖部与脏层胸膜侧对准;空泡征主要是由于肺癌细胞沿着肺泡壁周围生长,部分肺泡结构存在导致肿瘤坏死腔形成,表现为结节边缘或中央部位小于5mm的点状透亮影;棘状突起主要表现出一种介于毛刺和分叶间的表现,是由于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但未完全浸润周围肺实质所导致;毛刺征是由于肿瘤组织细支气管、周围小血管等遭受侵犯而拉直,肿块边缘与肺实质交界部位出现的毛刺样突起;分叶征主要表现为外周轮廓处呈分叶状突起,主要是由于肿块向四周浸润性生长的速度各不相同,且肿块在扩张的过程中遇到不同的肺实质阻力,部分阻力小者生长较快,阻力大者生长较慢。上述征象主要表现于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5]。

本次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评估组分叶征检出率82.22%、胸膜凹陷征检出率82.22%、毛刺征检出率37.78%、空泡征检出率28.89%,均高于比对组,比对组空洞征检出率(29.09%)明显高于评估组,2组数据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以及单纯性肺炎患者均可能产生肺部空洞,结核患者由于肺部干酪样坏死后肺部纤维化改变,坏死组织排出导致,肺癌是由于癌肿浸润,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坏死后排出所导致,CT检查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空洞内凹凸不平,有时可见结节影,而单纯性肺结核患者表现空洞周围有纤维化表现。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诊断中,CT检查能够有效避免心脏、胸壁和纵隔相互重叠,且CT检查分辨率相对更高,能够发现肺组织内部微小结核病灶与恶性肿瘤浸润情况,胸部CT增强扫描还有利于血管阴影与纵隔淋巴腺的区别诊断,对于判断疾病分期、病变范围具有重要影像意义[6]。

综上所述,CT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合并肺癌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影像学表现为明显的胸膜凹陷、空泡征、棘状突起、毛刺征、分叶征,在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中空洞较为多发,在临床工作中应加以区分。

猜你喜欢

空泡毛刺胸膜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电化学去毛刺试验研究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低弗劳德数通气超空泡初生及发展演变特性
如何可靠去除厚板大毛刺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单双面去毛刺机的选型
水下航行体双空泡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绕空化器回转体通气空泡流态特征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