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观察
2021-06-02郑敏徐宁
文/郑敏,徐宁
尿路感染是泌尿科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呈现递增趋势,尿路感染患者中近1/4的患者会反复发作,发展为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是外科临床常用的护理方式[1]。然而,这个过程可能会影响膀胱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泌尿道感染。尿路感染是泌尿科常见疾病,如何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患者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2]。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66例(患者均接受留置尿管治疗)纳入研究,患者的入组时间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33例/组,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预防护理。参照组,女性患者14例(42.42%)、男性患者19例(57.58%);年龄在22岁~70岁,平均(43.66±5.82)岁。研究组,女性患者16例(48.48%)、男性患者17例(51.52%);年龄在24岁~72岁,平均(43.52±5.71)岁。两组泌尿外科患者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参照组,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防护理:(1)留置导尿管前护理,首选水和肥皂,每天2次清洗外阴、尿道和阴道口,保持清洁卫生。插管时应坚持无菌操作原则,插管时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损伤尿道黏膜。确保导管处于完全无菌状态,避免表面细菌受泌尿道感染侵袭。导尿后选用碘伏对外阴及周围区域进行消毒,避免逆行性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插管部位是否有红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说明抗生素的用量及其对患者的重要性,合理选用抗生素。(2)气管插管后,护理人员应严格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提高抗生素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抗生素滥用,抑制感染。(3)引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复插管,避免堵塞。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业气管插管技巧,每2周更换一次导管,每1周更换一次集尿袋,避免引流管脱落、扭曲、堵塞等问题。为了确保收尿袋的位置低于患者的膀胱,避免小便器与小便器之间的接触,避免逆行感染的问题,如果发现尿道口感染,应立即进行局部治疗,以避免感染恶化。(4)为患者的膀胱进行生理冲洗,鼓励患者注意补液,确保每日摄入的水量在2.5公升以上,并确保患者膀胱内的沉积物被冲厕水稀释;改善尿道导管的通畅性,以减少膀胱感染。严格的清洗消毒程序:护理人员应按照清洗程序用清水和无菌肥皂清洗患者的阴道口和尿道口,清洗后进行严格的消毒。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数据进行校准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应用(%)表示尿路感染发生率,组间差异性分别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若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计算两组泌尿外科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如表1。研究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计算两组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
如表2,研究组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2 计算两组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s)
表2 计算两组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s)
组别 留置尿管时间(d) 住院时间(d)研究组(n=33) 5.13±2.05 6.38±2.08参照组(n=33) 7.86±3.11 11.05±2.86 T值 4.2102 7.5860 P值 <0.05 <0.05
3 讨论
尿路感染多为细菌侵袭导致,属于尿路上皮炎症性反应疾病。尿路感染可以根据感染位置的差异性,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疾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3]。预防护理以患者的实际需要为指导,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定期评估患者的排尿意识和排尿不适,在患者恢复排尿意识后应尽快拔管,以缩短留置导尿时间[4]。预防护理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导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戴上无菌手套进行操作,注意并记录患者的液体流量,记录更换尿袋的日期,避免在短时间内多次更换尿袋,及时实施会阴消毒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记录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尽快拔除留置导尿管,监测患者的日常饮水量,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并获得信任,提高患者的疾病意识,加强预防观念,避免泌尿道感染[5-10]。
综上所述,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应用预防护理效果突出,可以降低感染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