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中的临床诊治分析

2021-06-02何红芬张灿华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异位症盆腔内膜

文/何红芬,张灿华

临床中将子宫腔被覆黏膜之外的其他部位有其他子宫内膜组织出现,且具有生长功能的情况,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尤其是盆腔腹膜中的发生率较高,同时还可在直肠阴道隔、输尿管和卵巢中发生,且胸膜、心包膜、膀胱中出现的概率较小,但不排除[1]。就子宫内膜异位症而言,其是一种良性病变,然而该病与恶性肿瘤的某些能力相似,如局部种植、浸润生长和远处转移等,该病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较高[2]。当前,据相关数据统计,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据相关资料分析得知,若患者存在盆腔痛,那么其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概率较大,高达39%至59%;若患者为不孕症,那么发生该病的概率高达25%至35%。同时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感,其患者中合并不孕症的占30%左右。由此可见,其对妇女的影响较大。目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该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前者对患者临床症状有暂时缓解的作用,达不到远期目标;而后者利用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作用[3]。为了深入分析该病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分组对比,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主要对象,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完成选取。其间将所有患者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命名小组中,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50岁,最小值为21岁,平均年龄为33.2±2.9岁,以上资料具有可比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对症保守治疗的方法。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一次性病症清除术联合对症治疗,首先告知患者治疗期间要做好避孕,观察病情况,若>5cm,手术前指导患者服用三烯高诺酮,于术前三个月服用,每周服用2次,以此促进病灶部位的缩小。对患者进行麻醉后,采用锐性分离方法切除病灶及周围组织。操作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操作方法。术后3个月的时间为患者提供孕三烯酮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不孕症、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痛经等症状,记录后进行比较。使用B超、妇科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的方法对治疗前后进行检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称为痊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称为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发生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本次研究的计量数据,而患者其他基本资料、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而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中采用SPSS 23.0软件完成。(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百分比)为计数治疗检验时的表示方法,数据比较后,若差异较大,使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未开展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妇科未实施治疗前,研究组患者中有17例不孕症、36例盆腔疼痛、14例性交疼痛、29例痛经;参照组分别有15例、35例、12例、30例,数据相比{研究组(34.0%)、(72.0%)、(28.0%)、(58.0%)比参照组(30.0%)、(70.0%)、(24.0%)、(60.0%)},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情况

妇科实施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有7例不孕症、18例盆腔疼痛、6例性交疼痛、12例痛经;参照组分别有12例、26例、9例、23例,数据相比{研究组(14.0%)、(36.0%)、(12.0%)、(24.0%)比参照组(24.0%)、(52.0%)、(18.0%)、(46.0%)},以上数据与表1研究前数据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同时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研究组最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未开展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n/%)

表2 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情况(n/%)

2.3 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研究组采用一次性病症清除术和对症用药治疗后,除了12例患者治疗无效外,其余患者治疗均具有效果,痊愈和显效例数分别为23例和15例,相加后总有效例数38例,该数据÷本组总人数(50),计算出总有效率为(76.0%);参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后除了21例患者治疗无效外,其余患者治疗均具有效果,痊愈和显效例数分别为9例和12例,相加后总有效例数21例,该数据÷本组总人数(50),计算出总有效率为(42.0%);前者数据统计后的优势明显高于后,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方法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n/%)

3 讨论

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目前该病在妇科中较为常见[4]。当前,临床中尚未明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但关于该病发生原因的说法较多,比如淋巴和静脉散播导致该病的发生、体腔移植、子宫内膜植入等,这些都未经过具体的研究,仅是假说。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一定的差异,类型不同发病机制也会有所区别。比如,在子功能内膜异位症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手术方法进行内膜组织移植,是临床中最为直接的方式。然而手术切口处会无意中种植下内膜组织碎片,受月经周期循环的影响,内膜组织碎片可出现增大现象,直至出现结节,从而导致该病发生。另外,导致子宫内镜异位的原因较多,可能与生殖器异常、经血逆流入盆腔、性生活频繁及经期房事或月经疾病等,同时多次进行剖宫产手术和人工流产手术也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基于此,在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采用手术方法进行处女膜闭锁、子宫闭塞、阴道阻隔的治疗,主要是为了减少经血倒流的情况。(2)避免月经期间的盆腔检查,禁止性交。(3)在患者接受剖宫手术期间,要加强切口的保护。(4)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若使用的吸管存在负压,抽出时应避免回流现象发生。(5)宫颈锥形切除术和宫颈冷冻、电熨手术避免在月经后半期实施,以此避免创面种植子宫内膜的情况发生。

目前,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是临床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主要方法,其中对于患者病症有暂时缓解作用的是保守治疗,但无法实现远期治疗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微创技术的应用起到了良好作用[5]。其中保守手术和根治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两种手术类型,就根治手术而言,其需要切除患者的子宫和卵巢,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保守手术治疗,具体针对病变位置,由于该病具有严重的粘连情况,使无法彻底完成手术。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其临床优势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接受对症用药,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异位症盆腔内膜
体外高频热疗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腹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miR-145通过调控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OCT4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机制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子宫内膜病变超声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怎样引起的?
常跷二郎腿,易患子宫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