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 编织锦文
——运用可视化图示破解因果关系型作文题
2021-06-02浙江省温州中学
浙江省温州中学
近年来,高考中关系型作文题较为常见。以浙江卷为例,2015年考查“文品”与“人品”的关系,2017年考查三本大书的关系,2019年考查生活中“作家”与“读者”的关系。放眼全国各地,2015年上海卷考查人心中“坚硬”与“柔软”的关系,2015年湖北卷考查“地下泉水”与“地上喷泉”的关系。有些题目直接亮出一对或多对概念,有些题目则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出关键概念。常见的几种关系有非此即彼、对立统一、并列共存、因果关系等。其中,因果关系型是一大难点。学生在具体写作时,容易陷入笼统证明、泛泛而谈,或者将因果关系绝对化,未考虑复杂的因素。
我们以下面这道作文题目为例来谈谈怎样破解此种窘境:
有人说:一切不美好的事物,都有宿主;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来由。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可以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不美好”“宿主”“美好”“来由”,并用线条画出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不美好的事物有源头,美好的事物也有原因,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有根源。但是,这个观点近似于“常识”,学生能理解和认同,却没办法往下展开和深化。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可视化图示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它主要借助线条建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辩证性和深刻性。我们可以增加线条的数量、改变线条的方向和判断线条的真假,在穿针引“线”中把“因”和“果”的关系想清楚、写透彻。
一、增加线条的数量
在可视化图示中,线条的数量和文章的丰富程度直接相关。线条越多,往往意味着内容越饱满、充实。我们不妨执果索因,在“因”上做文章,并且思考:哪些“因”会导致“果”?这些“因”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否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
在本题中,我们可以在“宿主”和“来由”这两个概念处多画几条线,对其进行具体、形象的阐释。造成不美好的宿主有什么?可能是人的傲慢无知、自私浅薄,可能是环境的封闭落后,可能是社会的某种狭隘观念……产生美好的来由有哪些?可能是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可能是文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可能是社会的不断开放……如果没有可视化图示,对“因”的分析就会单一、狭隘、缺乏层次。
示例:不美好的事物,总有它的宿主。这宿主或是品行恶劣的人,日本奥姆真理教创始人麻原彰晃就曾为自己的邪教追求在东京发动毒气袭击,让生灵涂炭,罔顾他人人权;或是思想观念的土壤,正如人人受神权统治的欧洲中世纪,思想被宗教禁锢,众生只能在教权前诚惶诚恐;或是缺乏法治的社会,曾几何时,黑窑、童工、校车安全等问题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其背后的根源便是法制仍不健全;或是缺乏工匠精神的时代,注水肉、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不断刺痛公众的神经。
学生的这段文字把抽象的“宿主”具体化,指出宿主或是品行恶劣的人,或是思想观念的土壤,或是缺乏法治的社会,或是缺乏工匠精神的时代,并辅之以丰富而具有时代感的素材,这样自然不愁没东西可写。同时,我们还要对这些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清楚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暂时原因和永恒原因等。在分析原因时,要尽可能做到有层次、有条理、有逻辑。
二、改变线条的方向
一条线代表了一种逻辑关系。为了使文章具有思辨性,在阐释材料所给定的逻辑关系之外,我们还要突破思维的限制,改变线条的方向,思考这些问题:从此“因”到此“果”是必然的吗?是否有其他影响因素?一个“因”能否导致多个不同的“果”?
在本题中,我们可以思考:不美好的宿主有没有可能产生美好,成为美好的来由?美好的来由有没有可能造成不美好,成为不美好的宿主?不美好的宿主和美好的来由可能是同一个吗?
示例:艰苦的环境可能剥夺了个体的很多资源和机会,但也可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和欲望,让人有所成就。而富裕的环境固然可以提供更好的平台,也可能让人不思进取,醉生梦死,从而滑向堕落的深渊。宿主和来由还可能是同一个。如周国平所言:“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磨炼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启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扬人格,也可以贬抑人格——这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在可视化图示中改变了线条的方向后,我们会发现,因果关系不是自动化的,不是单线条的,究其根本还要落脚到人。面对复杂的因果关系,人的选择和行动决定了最终的“果”究竟是美好还是不美好的。既然不美好的事物都有宿主,不存在莫名其妙的不美好,那么我们就不能怨天尤人;既然美好的事物都有来由,不存在从天而降的美好,那么我们就不能沉溺于幻想,守株待兔。总之,不要归功或归咎于不可知的天命,而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人事,用实际行动,化不美好的事物为美好的事物。更高的境界是,打磨自己,锤炼自己,让自己不再是不美好事物的宿主,而是美好事物的来由。
示例:行好来由,方得美好。柏拉图认为每种社会体制都对应着不同的人,而我认为每种美好的结局亦可以对应不同的行为与来由。人在天地间行走,亦在心灵间行走,怀有着敬畏、审慎、激情与智慧,才能让每一步都无限接近于极致。我们都不是完人,都会犯错,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反思、上进。身边带着警钟,心灵仍似燃烧的火焰般,永不失去希望与激情。行好这来由,而不是让自己的初衷,蜕变为“病毒”的“宿主”。
三、判断线条的真假
线条是可视化图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绘制线条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必须秉持审慎的态度和思辨的方法,避免简单和粗暴的逻辑,要仔细判断线条所代表的逻辑关系是否真实,在何种条件和情况下成立。
一方面,虽然一切不美好的事物都有宿主,但寻找宿主的过程注定是艰难的,因为宿主具有很强的逃避性和模糊性。换言之,没有人或物愿意被指认为宿主,何况宿主往往是多个复杂因素的集合体。此外,人们往往容易随意猜想、肆意判断并刻意伤害宿主,这恰恰加剧了不美好的更可怕的宿主的生成。另一方面,寻找来由也是复杂的。美好的来由可能是感官上的愉悦,也可能是精神上的超越;可能是持久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可能是一人一事,也可能是集体的智慧。
示例:历史上充满着对宿主的肆意推想。羌族古村中有“毒药猫”的传说,将一切矛盾冲突归结于外村嫁来的女子,以一个不正确的共识,达成内部的“团结”。而这竟能在当代的某些“爱国主义者”身上找到影子。可当“黑羊效应”的恶果随之而来,权力滥用、故意曲解、牺牲异类……有谁堪摘?恰恰是对宿主的刻意伤害与随意认定,造成了这个时代无数个“苏格拉底之死”。也许这种肆意推想才是不美好的最可怕的宿主。
这段文字的优势在于思想深度。当大部分学生还停留于用素材印证材料观点的时候,该学生已经明白探究原因要审慎理性,并得出了深刻的结论,即对宿主的肆意推想恰恰是不美好的最可怕的宿主。
事实上,线条为表,思维为里。在破解因果类关系作文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可视化图示把内在的、隐性的思维外化出来,穿针引“线”,让思维更发散、更辩证、更深刻,从而编织锦文,使论述文的说理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