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舞蹈动作的特征及其运用方式探究
2021-06-01陈煜
陈煜
摘 要:音乐剧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常见艺术,通常包括戏剧、歌唱、舞蹈、伴奏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音乐剧人物形象塑造及舞台表现,与音乐剧演出效果提升具有直接关联,因此在音乐剧表演过程中需要强调人物塑造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舞蹈可以充分体现人物形象、展现人物魅力,这是由于舞蹈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可以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形体表达更具备震撼力。舞蹈动作是舞蹈组成的基础,能够使得剧中人物更具备亲和力和生命力,使得音乐剧表演节奏、中心思想得到有效表达。
关键词:音乐剧 舞蹈动作 特征 运用方式
一、音乐剧舞蹈动作的特征概述
在音乐剧表演过程中,演出人员的舞蹈动作能够以肢体语言的方式充分表达人物形象情感,以此推进音乐剧情节发展、烘托剧情气氛、把握剧中节奏、展现音乐剧作品魅力。总体而言,舞蹈动作可以使得音乐剧更具备故事性、戏剧性和表达性。
音乐剧作品中的舞蹈通常可以分为叙事性、抒情性、兼有叙事性和抒情性三种,根据舞蹈内容差异,对应的舞蹈动作也并不相同{1}。叙事性舞蹈主要是指以舞蹈的方式,对音乐剧中的故事或情节进行讲述,进而推进整个音乐剧情节,具有一定的烘托气氛的作用,通常舞蹈动作或舒展或收缩或优美或紧张,使得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剧中情节、节奏和时间,也有些舞蹈动作用于表达时间流逝,采用较为写意的舞蹈动作体现时间流动,或有些舞蹈动作具有时快时缓的方式,反映出气氛紧张、剧情跌宕等,这些舞蹈动作不光可以表述当前剧中故事内容,也可以为后续故事发展形成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2}。抒情性舞蹈往往能够渲染音乐剧氛围,表达人物情绪变化和剧目中心思想,对于人物形象刻画和魅力体现具有重要作用,助推音乐剧情节发展,也可以使得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形象特征,如采用欢快的舞步动作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快乐感和兴奋感,采用缓慢、幽沉的舞蹈动作反映剧中人物的不安和抑郁等,所选用的舞蹈动作均需要满足人物形象塑造特点和音乐剧作品故事情节发展。兼有叙事性和抒情性的舞蹈动作,具有前两者舞蹈动作的基础特点,在推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在情节推进中抒发人物情感,在人物情感表达中进一步推动音乐剧情节发展。
二、音乐剧舞蹈动作的运用方式
音乐剧在长期发展中,出现众多高品质作品,这些作品在设计和表演的过程中与舞蹈元素运用存在密切关系,舞蹈是音乐剧中的重要组成内容{3}。无论是伦敦西区,还是纽约百老汇,在音乐剧表演和发展时均注重舞蹈动作设计,对舞蹈作出巧妙运用,以提高音乐剧质量,获得更多观众认可和欢迎。音乐剧作品中,肢体动作是最为基础的表现形式,音乐剧中的各项内容,包括人物形象、剧情推动、事件表达、主题思想表述等,都需要表演人员通过肢体动作的方式作出体现,这些肢体动作在艺术审美背景下进行提炼和美化即成为舞蹈动作。音乐剧作品在表演过程中如果没有舞蹈动作,则难以完全体现出情节内容,对人物形象塑造也造成约束{4}。音乐剧内容在结合舞蹈表演形式后才能展现出艺术之美,形式在融入具体内容后才能实现艺术升华。法国艺术家安格尔也认为艺术的基本属性是形式。在音乐剧设计和表演过程中,需强调形式实现,突出形式的重要性,在音乐剧作品创作时,无论作品题材、内容、人物以及展现方式有何差异,均需要使得文学语言充分转变为舞蹈动作,国内知名戏剧家焦菊隐在讲话中曾指出“要写出有行动性的词”,否则剧本难以成为真正的剧本,仅只能视之为可以被阅读的普通文学文本作品。音乐剧中的舞蹈动作可以体现出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形象主要情感变化,通常需身体停留于某一情节或某个画面中,以肢体动作表达、气息凝结等方式实现“亮相”,在“亮相”过程中需实现人物内部状态和外部形态相统一,以达成舞蹈动作表达目的{5}。
1.音乐剧表演的节奏控制
在社会民众眼中,表演是指凭借肢体动作的方式展现人物思想感情,一名成功的舞蹈动作表演者,不光需要具有出色的形体条件,也需要对作品节奏、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加深理解,结合作品发展需要表达出剧情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的实际情感。在音乐剧作品表演时,剧情节奏需要结合肢体动作变化实现,进而使得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6}。出色的音乐剧表演人员,通常会在表演过程中陷入剧情无法自已,或在表演时使得观众切实感受到身临其境,这是由于表演人员的每一个动作变化和表情变化都可以卡在节奏点上,肢体动作张弛到位,使得观众同时获得视听享受。出色的音乐剧表演者可以使得观众形成共鸣,为观众提供优质的艺术作品。音乐剧有效融合音乐元素和舞蹈元素,表演节奏与音乐内容、舞蹈内容均存在关联,且贯穿音乐剧表演始末。一般情况下,音乐剧作品表演节奏相对自由且多元,可以体现出戏剧表演元素,同时也具备自身独有风格。节奏与动作之间的关系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存在类似,两者均具有一定独立性,但节奏和动作之间也同样具有一定交融和结合。内容与形式在融合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当前社会环境下的思维特征,是历史文化形成和演变中逐渐积累出的方式,这使得内容与形式之间可以实现一定转化。通常讲的节奏变化,与人心理结构完善、思维演变息息相关,即通过人精神思维的方式完成各项活动,但从本质角度来看是以物质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观众根据自身艺术思维和審美观念,以间接欣赏的方式对艺术形象进行评价,因此作品本身以及表演人员需要注重如何塑造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与通过肢体语言体现节奏感密不可分{7}。在音乐剧作品《天上人间》中的两位女主角节奏把握出色,将曲折的情感纠葛进行全面表现,剧情动作也具备节奏控制性,凭借丰富、深刻的动作表达出神似、形似相关特征,充分展现出音乐剧的独特魅力。
2.音乐剧表演的情感表现
音乐剧观众是欣赏表演的直接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也存在一定欲望,期望舞蹈演员可以为其传递出生动丰富的肢体语言,反映出剧中情节、展现出剧中人物情感思想,在欣赏过程中实现共鸣。观众在观看音乐剧时,同时存在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尽管普通观众通常更关注现场视觉效果、演员动作变化、作品情节推动等,但艺术专家更注重音乐剧整体结构、演员情感把握等,这不光可以体现出演员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也能够衡量情感表达、气氛渲染效果,这需要表演人员充分展现自身综合素质和表演技巧。音乐剧作品《天上人间》在表演过程中应用多种表现形式,包括休闲欢娱的踢踏舞、高贵清雅的芭蕾舞、活泼灵动的爵士舞等,使得作品情节得到推动、情感得以表达,与观众群众实现共鸣。
每位音乐剧演员均需要具备强烈的表演欲望,而音乐剧作品能够为观众提供审美感受,体验到感官刺激,通过独特的表演方式,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在表演欲的促使下不断提高表演水平。优秀的音乐剧作品离不开编者生情、表演者达情和观众群体动情,这三项内容相互衔接,使得各环节可以流程推进,使得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到故事情节、感受到音乐剧的魅力。对于舞蹈表演人员而言,难以在实际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完全排除理性感情参与,通常需要将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结合,在素材选择、作品创作过程中,均会受到一定情感约束{8}。优秀音乐剧作品的关键在于表演人员在动作、神态、表情中展现出真实情感,使得观众可以提高对音乐剧的理解和认同,在表演过程中注入情感能够为作品增添更多色彩,使得作品深层次含义得到诠释。
3.音乐剧中舞蹈动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场音乐剧中人物形象众多,这些人物各具特色,外貌、体态等均不相同,通常面部特征能够通过化妆、服饰、道具等方式实现,体态则需要以肢体动作的方式进行呈现。音乐剧在人物形象塑造时,为其制定对应的舞蹈动作,按照情节需要由表演人员逐步开展动作表演,如剧中主角为老年人,则舞蹈动作应注重老人身体体态、动作节奏特点,如身形要弯一点、步伐要慢一点,肢体动作应较为迟缓,使得观众感受到“老态龙钟”感;如剧中主角为温婉少妇,则舞蹈动作应相对柔和,身姿具有亲和力。在著名音乐剧作品《德古拉·爱比死更强大》中,具有一段精神病患者群体舞蹈的内容,这些精神病患者舞蹈动作各有差异,有些蜷缩在一起,有些匍匐前进,有些捶胸跺脚,有些以怪异步伐跟随医护人员,随着音乐进入高潮,这些精神病患者一起跳跃、翻滚、摆动等,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患者群体的“病症”,尽管每个人物均有一定特殊性,但因此形成精神病患者这一特定团体。在欧美音乐剧作品《西区故事》中描述着一群街头小混混,通过具有挑衅意味的舞蹈动作表达人物特征,这些小混混在行走、坐立时均没有停下过舞蹈,使得观众群体直观了解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见,这些舞蹈动作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感受到人物形象,同时这些人物形象的特征也决定了舞蹈动作设计。
4.音乐剧中舞蹈动作对人物性格的定位
音乐剧中人物性格特征与人物动作存在直接关联,且人物形象特征和其性别、社会背景、职业、学历和相关事件息息相关。不同职业所对应的动作习惯也并不相同,因此在设计舞蹈动作时需重点关注这一现象,如退伍军人对应的肢体动作应干练,步伐慢而稳重,各项动作细节需要突出老军人特质;如富家孩童和穷人家孩童之间需要形成不同的舞蹈动作,富家孩童可通过在活泼欢愉的舞蹈动作中夹杂少许忧伤抑郁,以体现出物质条件富足但心灵层面存在一定不自由,也可以通过先缓慢沉滞后逐渐轻快灵动的舞蹈动作,体现穷人家孩童物质条件较差,但心情自由欢畅的特点。音乐剧作品《德古拉·爱比死更强大》中的男主角德古拉在全剧中并不发出声音,全部表达均由肢体动作实现,不少人对此形成一定质疑,认为他是不是不会讲台词或者不会唱歌,或认为作为主角不应仅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作品。但我并不这么觉得,在无台词无歌唱的环境下,德古拉是如何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呢?他在上場时迈着缓慢、有力、稳重的步伐,在众人的拥簇之下脱去外套冲进人群,随后开始独舞表演,各项肢体动作十分舒畅,刚柔共存、前后衔接连贯,将旋转和停顿有效搭配,穿插多个躬身跳跃的肢体动作,体现出清冷、孤傲和狂野,在整个剧目接近尾声时,德古拉在舞台中“痛苦”的进行独舞,随后米娜举起具有神力的铁锥走向他,打乱了德古拉迷乱痴狂的舞蹈,使得他的肢体动作逐渐趋于舒缓和温柔,将米娜轻轻抱起后旋转,并同米娜进行亲吻,直到米娜将具有神力的铁锥扎入他的胸口,他优美轻柔的动作逐渐停息,手却始终伸向米娜,展现出对于米娜的依恋,但同时也表现出获得解脱的畅快感,表明德古拉为爱而牺牲的思想,使得观众群体在体验欣赏过程中形成共鸣。
5.音乐剧中舞蹈动作对人物内心活动的体现
不同人在面临同一项事件时,其内心活动也存在差异,音乐剧作品中的对应舞蹈动作也能够将人物内心活动全面展现,以肢体动作的方式展现出剧中人物外在形象,同时在音乐剧创作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人物形象塑造所对应的舞蹈动作,以更好展现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表演者需要全方位掌握人物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在这些特征约束下把握舞蹈动作内容、力度和节奏,使得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人物情绪变化,如可以将悲愤时、哀伤时的舞蹈动作进行具体化,使得舞蹈动作能够全面反映内心真实情感。音乐剧表现者首先需要充分感知剧目内容,在感受自己之后再考虑如何感动观众群体。在《德古拉·爱比死更强大》中,德古拉与米娜第一次见面时,一同表演双人舞,由舒展优美的舞蹈动作体现出两人动人的形态,并在这些舞蹈动作中夹杂多个跳跃、托举动作,从步伐动作中也可以发现两人存在想要远离但难以控制的情况,这些动作全面展现出人物情感变化,从一见面就被不自禁的被对方深深吸引,随后考虑克制到无法摆脱对方磁场,尽管此后米娜努力以迟缓的脚步慢慢离开德古拉,但很快被热情洋溢的德古拉再次拥入怀中,德古拉先将胳膊搭放在米娜肩膀上,随后顺势拉住米娜的手,米娜在多次旋转之后逐渐跌进德古拉的怀中,与德古拉紧紧拥抱,然后德古拉牵起米娜的手,两个人再次共同表演舞蹈,但舞蹈动作力度、幅度和强烈感更为明显,肢体动作充满力量,这表现出德古拉对米娜的喜爱、渴望以及征服心态;随后在舞蹈的后半部分,德古拉想要转身而去,但米娜通过紧促的奔跑追上德古拉,并在背后将他抱住,这使得两个人再次紧紧相拥,并作出具有高难度的旋转动作,米娜以腿部拉伸、高超的身体柔软度作出数个动作造型,德古拉则疯狂摆动、甩头、迷乱的挣扎,这表明米娜已完全被德古拉所征服,想要用优美舒展的姿态挽留德古拉,德古拉在此情况下也难以抵御米娜的魅力,两人再次紧贴在一起。
内心情感能够人物形象塑造的核心,设计舞蹈动作时也需要考虑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换言之,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可以带动舞蹈动作,使得舞蹈动作能够更为直观的为观众带来体验,同时表演人员也可以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要领。
结语
舞蹈动作在早期音乐剧中地位不高,随着时间推移和音乐剧发展,舞蹈动作逐渐受到艺术界人士的重视。舞蹈动作以优美、多元、生动的肢体语言,充分展现出鲜明的剧中人物个性,使得人物形象的社会背景、性格特征、外形体态、情绪变化、思想理念等全面体现,表演人员可通过动作内容、动作风格和舞蹈动作节奏感对剧中人物作出修饰,使得剧中角色在舞台中焕发魅力,进而提高音乐剧表演效果。
舞蹈动作源自于人物情感,而人物情感则源自于日常生活,因此无论处于各行各业,都需要保持热爱生活的心理,不管是悲伤忧虑,还是美好和谐,都可以用心去体验和感知,使得生活情感更为丰富,进而设计出更为准确、生动、深刻的舞蹈动作,使得音乐剧作品更为贴近于社会生活。
注释:
{1}王冬冬.中国音乐剧的演进脉络与发展趋向[J].戏剧文学,2019,(2).
{2}谭薇.音乐剧中音乐主题材料的戏剧功能探究——评《世界戏剧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
{3}周容生.新时期我国音乐剧的创作与发展[J].四川戏剧,2017,(1).
{4}论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2).
{5}马斌.表现主义舞蹈的艺术个性解读——兼评音乐剧《王二的长征》之编舞审美突破[J].四川戏剧,2016,(10).
{6}付磊,贺嘉.叙事性舞蹈在音乐剧《西区故事》中的功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4).
{7}王砾玉.百老汇音乐剧舞蹈的变革与影响[J].艺术百家,2011,(z1).
{8}张洁.试论戏剧形体教学对音乐剧舞蹈的借鉴[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