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叶问》系列电影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21-06-01唐伟哲

艺术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叶问传播符号

唐伟哲

摘 要:在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国际交流重要因素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然成为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巩固大国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观众的眼光逐渐从电影表层的风格气质,转向内在历史脉络和精神观念的深层次表达的影响下。伴随着《叶問4》的上映,这一系列电影走完了它12年的征途,也完成了它的“电影使命”。作为一类展现中国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国内优秀系列电影,《叶问》被众人所熟知。本文将从这一系列电影中选取“民族”“文化”“符号”“传播”这四方面的元素,浅谈电影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民族 文化 符号 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

20世纪以来,我国香港电影陆续通过“黄飞鸿”“陈真”“李小龙”“叶问”等英雄人物形象,将整个中国武侠片引入世界潮流。这些被镶嵌在我国历史和艺术领域的“武侠传奇”,以其典型的中国英雄人物形象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和近现代中国不屈不挠的民族抗争,以电影为媒介展现于银幕当中。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12月,本月八部“好莱坞大片”的总票房最终输给了一部《叶问4》的票房;在海外,《叶问4》跻身新加坡2019年票房榜前十,更是成为马来西亚开埠以来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对于国人来说,这些消息有些意外但更是惊喜,在中国系列电影的发展并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叶问4》的成功不仅给即将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中国电影看到了以“中国声音”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模式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讲好中国故事将是树立国家形象,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将通过对《叶问》系列电影的观察和研究,从民族主义的抗争,中国儒家文化的内涵、中国家庭伦理的含义、外加影片语言符号的应用和华语功夫片的国际化传播,对电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探究。

一、儒学思想与家庭伦理对电影的内涵建设

在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外加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使得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逐步提升。截至2020年初,全球已有接近一百六十个国家(地区)建立了五百多所孔子学院和一千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作为一所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也正体现出了国际社会对于我国儒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的认可和重视。而电影作为一个展现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内涵建设也是各导演在创作前的关键问题。明显的是,《叶问》系列电影中,不仅有华丽的动作语言,叶问本人的人格魅力也都展现出了电影想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中华底蕴。

“贵在中和,不争之争”。这是《叶问2》中当徒弟黄粱与叶问道歉认错时,对黄粱讲出的中国武术的精神修养。一代宗师叶问并不依赖于自己高超的咏春拳法收徒教人,而是希望自己的徒弟更多的懂得中国武术的精神内涵,这种谦逊,仁义的品质特征成就了叶问成为一代宗师的基础与条件。同样的,在《叶问2》中,当叶问战胜英国拳王后说出的一番话也依然值得回味:“今天的胜利,我不是想证明我们中国的武术比西洋拳更加优胜,我只是想说,人的地位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不应该有贵贱之别,我很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大家可以懂得怎么样去互相尊重。”话音说完,全场掌声雷动,叶问将中国的儒家精神运用于武术之中,成就了武术的“攻守之道。”显然的是,在中国古代的很多战争中,都有“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说法,运用于武术当中,有时候重要的不是拳脚上的胜利,精神上超越对手才是中国武术想要表达的真正内涵。

拳头向外,掌心向内。即使叶问以其超群的武术技巧,让他成为一个“强硬”的代表,但是导演对于他感情的刻画,特别是影片中国式家庭情感的展现,充分的加强了影片内涵的建设。我们不难看出,叶问是非常疼爱自己妻子的。《叶问1》中,因为叶问不想接受金山找的挑战,于是金就嘲讽叶问说他怕自己的妻子,但是叶问回复到:“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这一句话将中国夫妻间关系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在《叶问2》中,叶问登门拜访洪镇南说的一句话:“洪师傅,你认为分胜负重要,还是和家里人吃饭重要?”此时,家庭的天伦之乐被看作比习武人的地位名誉更加重要,瞬间就唤醒了人们最真切,最平实的渴望。

如何处理好父子关系,一直是每一个家庭都值得重视的问题。在《叶问4》中,告别了已经去世的妻子,叶问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面对处于叛逆期的儿子。像普通人一样,叶问在面对自己儿子的时候,也会强加于自己的思想与意志;同时他也会因为儿子的前途,费尽心思的恳请校长不要开除儿子,请求别人帮忙写推荐信。区别于西方家庭的“自由式”教育,叶问以其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特征,加强了观众间的情感认同。“英雄本不怕死,怕的是渐渐老去后,失去了自己昔日的雄风。”人处迟暮,叶问也不再年富力强,在美国与人的对战,他也时常手抖,他本可以不出手,但为了心中的公平与正义,完成了自己作为武侠宗师的使命,打完后,他带着淤青的脸回国,这一次,父子两解开了矛盾,叶问开始教儿子习武,也在平静的等待着自己的死亡。

二、文明冲突所激发的情感认同

《叶问》系列电影通过其“痛打外族人”的情节桥段,外加占领政治避风港的意识高地,保证了它们票房的最低限度。而观众之所以喜爱的原因在于,首先此系列电影“打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激情和男性气概”。我国在晚晴时期,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 当时的西方文明足以将传统落后的中国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在世界人的眼中是一个“精神颓废、身材羸弱”的人种。因此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近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学习西方现代的科学文明将是定倾扶危的关键道路;另一方面,在闭关锁国的晚清,众多民间爱国人士无法拥有西方侵略者的炮火枪支,于是他们便将习武报国作为他们救亡图存的重要道路。因此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的民族激情和中华男子的男性气概被激发。功夫电影也就以非常独特的文化意味去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并通过最传统的抵抗外来侵略的方式来对抗西方现代性文明的冲突。

以《叶问1》为例,电影中除了叶问这个主要人物以外,导演对于诸如李钊、武痴林等不完美的小人物的塑造,也都完成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民族大义,表达出了在当初那个被欺压的黑暗年代,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都在用自己方式,甚至是献出生命,去发出一点点光。影片中,当叶问看到廖师傅被枪杀后,满腔义愤的质问李钊:“武痴林是不是也是这么死的?”李钊并没有回答,此时叶问理所当然的误认为武痴林也是如此死于非命,于是他站出来以一挑十,当日本军官三浦问他叫什么名字时,叶问只是说了一句:“我只不过是一个中国人!”又如后来,当叶问质问自己的徒弟李钊为什么做日本人的走狗时,李钊看着叶问离开的背影气愤的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此时,观众内心的民族主义情绪油然而生,“中国人”这个词无论是在影片中,还是在观众看来都唤醒了国人心中的民族认同感。值得一提的是,当叶问打败三浦手下的兵士却仅仅拿走了原本属于廖师傅的一袋小米时,潇洒走去,中国人的男性气概在此时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电影中人物武打招式的华丽动作语言“打出了”华语电影独特的审美体验,进而增强了我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回顾与重视,加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民族自豪感。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中的“奇观性”已经不胜枚举,当观众逐渐看惯了数字特效形成的银幕形象后,他们对于复古,传统的武打招式则又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叶问》系列电影在导演、武术指导及各工作人员的齐心努力和精心设计下,将“咏春”拳法中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擅发寸劲的主要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银幕中“拳术”的展示,表面上看是一种防卫御敌的招式,但从另一层面来说,更是为华语电影“武之舞”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中国南拳和北拳的较量都深刻的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叶问1》中,金山找在与叶问单挑失败后,说道:“今天北方拳输给南方拳了。”此时叶问立刻回复他:“你错了,不是南北拳的问题,是你的问题。”这句话特别是在金山找连续踢馆多家武术馆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足以让观众看到中华文化人外有人的意蕴。

三、对立的语言符号丰富影像故事本性

电影符号学作为结构主义理论勃兴而诞生的研究电影语言的方法,它对于研究电影美学特征与叙事情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语言符号依存于电影之中也必然会借助对立性或者是相似性来阐明意义。在《叶问》系列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对立的符号有:强与弱、正与邪。这些符号的确立,不仅为影片的故事内容增添戏剧冲突,也为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以强弱对比为例。在整个世界秩序范围内,都存在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说。在《叶问4》中,万会长与叶问冲突的起因是叶问徒弟李小龙擅自教洋人武术,这件事引起了其他武学师傅的不满。因此,问题的落点就在于:“叶问与其徒弟李小龙二人是否可以代表中国武术?”最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需要通过武力的比试,区分出强弱的关系来规定等级秩序,这也就回到了以“正宗”之争的武侠叙事套路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强弱的对抗中,任何一方都需要讲究机会均等的原则,费孝通在《美国人的性格》中分析道,机会均等应具备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有规则,第二是不欺弱。在万会长与叶问的比试中,因为叶师傅手臂受伤,于是万会长就提出了单臂比武,以算公义。但是后面的剧情里,美国身材高大的空手道高手与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的华人比试,则便失去了比武的公平与公正。最终,叶师傅通过自己的武力与意志战胜对手。

以正邪之分为例。正,理所应当的就是影片中的叶问;邪,则是与叶问形成二元对立关系的外籍拳师或是阻碍叶问完成社会正义的“中介人”。值得一提的是,《叶问》系列电影中,每一部电影几乎都有一个“中介人”完成从“坏”到“好”的转变。比如说:《叶问1》中的李钊,《叶问2》中的肥波,《叶问3》中的张天志等。这些“中介人”作为电影的符号,为影片的故事性增添了很多韵味和意义。与此同时,正邪的对比又衍生出正路与歧途的区别。如《叶问4》中的万会长,影片中,当美国的华人一再的受到美国上流社会人的欺压时,万会长身为中华总会的负责人,理应积极与美国人沟通,交流,协商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是他的态度却一直与职责相悖,遇到什么事,能忍即忍,能让就让,此时也就与叶问的观点形成冲突。影片中的这些对比,正是说明了每个人对于事物认知程度的不同,所带来的解决方式的差异。

四、新时代的国际化传播

中国功夫以其极具观赏性的动作设计和实战作用被许多外国人所景仰,华语功夫电影以其独有的中华文化传统屹立于世界电影之中。在习主席多次强调的:“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口号声中。电影运用其独特的魅力将中国故事讲述给世界,将中国精神向国际传达。然而,影视作品的传播并不是单向的,它是一种“供”与“需”的双向传播结构。作为“供”的一方,我们必须重视如下几点。

首先,我们必须将我们的故事讲好,这也是影视作品创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叶问》系列电影之中,情节的戏剧冲突,人物的性格转化,“开端、高潮、结尾”的整体剧情设置大多是非常成功的;其次,我们必须掌握好国际观众的视野和兴趣点,也就是将中国故事融入国际视野当中。据调查,外国民众对于我国文化的认知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国自然资源的认知,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認知和中国从古至今历史人物的认知。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意识形态和哲学观念并未得到国外群众的注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文化符号传播的迅捷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价值观不易被外国人所接受。因此,在将中国故事进行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应该要把握好异域的文化差异,不能将故事与观众脱节。第三,我们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不能为了“哄抢”市场或者是借鉴国外惯用的艺术套路,而放弃我国本有的艺术性与独特性的追求。如张艺谋导演的《长城》中,我们不难发现,故事虽然以中国为背景,人物的服装和化妆和电影道具外加建筑的设计也都有中国的本土特色,但是“饕餮”的形象设计充满了“好莱坞”风格的制作特色。虽然张导的目的在于拓宽国外市场,但是中国元素与好莱坞风格的叠加,则让整部影片感觉格格不入。而《叶问》系列电影,无论是武侠精神的展现还是场景环境的设计都带有浓郁的东方特色,特别是“功夫”一词,在国外的普及更是《叶问》取得国际化传播的关键。第四,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本身拥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内容海量化等优点。因此,这就给予了我国武术功夫甚至是其他文化符号或典型事件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督促下,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必定会在新时代条件下,获得广泛的传播。

结语

“要拍出一部好片子,必须具备三样东西:第一,一个好故事;第二,一个好故事;第三,一个好故事。”伽班的这句名言不是重复教唆,而是对“真理”的一种强调。故事性作为影片本体的灵魂和吸引观众的磁石,一直都是成功电影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如今世界范围内的电影竞争与评级,首先都是以影片的故事性作为评判的标准。从国内来看,特别是一批故事性较强的小成本电影,如《心迷宫》《驴得水》的崛起,不仅促进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提升,更是推动中国电影内部的不断改革,走向新的方向。

在《叶问4》取得成绩的今天,回望前面的《叶问》三部曲,我们不得不重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特点的类型影片在国际中可以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地位。在武打动作情节本身就可以增添电影情节丰富性的基础上, “为何而打?”“向谁打去?”“如何去打?”这些问题在电影中的阐述,则带来了中国武侠功夫电影成功的根本原因——民族主义情结与中华传统文化所唤醒的中国人民情感。《叶问》系列电影在追求影片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统一的同时,在讲好中国故事完成新时代的国际传播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劲松.试析系列电影《叶问》中的民族主义书写[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符鹏.香港功夫电影中的民族主义书写—以电影《叶问》系列为例[J].艺术评论,2017(7).

[3]沈鲁,王杰祥.近年香港电影“叶问现象”初探[J].电影文学,2017(7).

[4]李学武.功夫: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J].中国电影报,2020(2).

猜你喜欢

叶问传播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发布会举行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这才是正宗的叶问范?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一代宗师叶问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