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2021-06-01余文镜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2期
关键词:灵魂生活

余文镜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正式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

要求: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限制性与开放性并存的材料作文题。

一、限制性

1.写作情境限制。题目设置的情境是古今中外四位名人的观点,这些观点指向“有用”和“无用”两个维度。而且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含有辩证的思想:莫言和庄子的话明白而直接,“看似无用,实则有用”;乔布斯和王安忆的话含蓄而优雅,但也道出了“无用”之用的独特魅力。因此,考生要围绕“有用”和“无用”的关系,辩证地分析“无用之用”,如此才符合写作的要求。

2.写作任务限制。“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把侧重点放在对“无用”的阐释上。“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要求考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联系自我认知,谈论“无用”与“有用”的辩证关系;明辨生活中“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的道理,特别要注意“生活中”这三个字的限制。

3.价值判断的限制。“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一些人偏爱做“有用”之事,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不应该成为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追求。材料通过展示多位名人的观点引领考生关注那些不带目的的“无用”之事,引领他们思考如何成就“大用”,从而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了明确的限制。

二、开放性

1.立意的角度是开放的。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生活中”是一个大的范畴,生活中可供选择的无用之事、之物更是异常丰富。

2.论证的方式是开放的。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实用”“有用”的观点,考生可以先驳后立,边驳边立;也可以直接立论,谈对“有用”“无用”的理解;还可以采用对比论证,思辨性地阐释“有用”和“无用”的关系,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3.文章体式是开放的。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文章体式,因此大家既可以写成一般的议论文,也可以采用书信体、倡议书、演讲稿等其他体式,只要便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可以。

佳作示例

佳作一

道似无用  实为大用

刘义远

生活中的“无用”之物,往往道似无用,实为大用。

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无用的东西。世俗所谓“有用”,不过是对“眼下能由此看见利益”的褒扬;所谓“无用”,不过是对“短期无法由此收获成效”的鄙弃。世人如此评判“有用”“无用”的标准,实为不妥。其实,“无用之物”若对于一个合适的对象,对于一段将至的时间而言,必能显其大用。

《奇异博士》中说,“有时正是那些无人看好之人,才成就无人敢想之事”。当孟尝君穷途末路之时,是看似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护得孟尝君全身而退;当庆忌挥鞭引战之时,是矮小残疾的要离挺身而出,刺出那让天地变色的一击。若以是否实用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尺,将有多少传奇被埋没?若长久地寄希望于实用之物,怎能修得一双慧眼去窥见无用之大用呢?

在处处讲究实用、看重功利的生活中,太多的人沉浸于物质的实际获取,沉醉于情绪的实时冲击。他们被裹挟于物质化的浪潮之中,终无法去剥开那看似无用的外壳,撷取那包裹于其间的绝美花朵。

因奉实用为圭臬,有的人对钟芳蓉选择冷门的考古不解,甚至为之叹息。他们可曾想过,当她拒绝世俗之路,让名利喧嚣远离她时,当她选择常人看来无用的考古时,她离纯净的梦想确实是更近了,她亦领悟到考古的大用。“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若我们一味追求名利财富这些实用之物,生活的质地终将趋向单一的物质化。

庄子曾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大用之所在,不在于能够直接被利用,而在于当你坚守着、发现着无用之物时,潜移默化地回馈于你的与众不同的精彩。无用之大用,表现在看不见的精神世界的充盈,体现在超脱物质的灵魂馈赠。

外卖小哥雷海为捧起诗卷时,谁会想到吟诗诵词对一个体力劳动者是实用的?雷海为对无用之物抱以极大热情,渐得其大用,墨香如露涤尽他肉体的疲惫,书页如酒滋润他灵魂的饥渴。在常人看来,长达20年的家庭主妇生活对踏入文學殿堂难称有用,但艾丽丝·门罗能探得其大用。主妇的琐碎日常,是她灵感的奔涌之泉,是她思想萌芽之地。正是那些看似无用之物,给予我们心灵的洗濯,给予我们精神的宝藏。

周国平曾写道:“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我想,若能从无用之物中识其大用,充盈自己的人生,又何惧成为世俗眼中的无用之人?不为世俗价值评判所桎梏,从无用之物中寻物之大用,岂不乐哉?

评析

本文开门见山,立意准确,观点明晰。文章先对“有用”和“无用”的本质内涵进行界定,厘清了概念;然后就“无用之大用”展开丰富的论证。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说理充分。简洁明快的说理彰显了作者较强的思辨能力,展现了说理的深度和语言的张力。全文在理性论述之中却又不失隽永的文采,语言凝练。作者引用名言,信手拈来,展现了一定的文字功底与语言素养。

佳作二

无用之用  自渡心河

张梦汝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无用之用,自渡心河”。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被利欲裹挟,高擎实用主义大旗,抛却“无用”之物。殊不知无用之用,在于丰盈灵魂,自渡心河。

何谓“有用”?孰谓“无用”?若一味追求物质价值之所谓的“有用” 而忽略精神价值之“无用”,那便真正陷入“无用”的境地。有用无用,恰似“所有人都在低头捡六便士,而他抬头望见了月亮”。少年的肩头,本该是清风明月,杨柳依依,而“有用”之用,却让少年身负沧桑,压弯脊梁。

三毛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横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无用之用,大概在于建构“自渡之舟”,以充盈灵魂、丰富内心,让人横渡这万丈迷津,静待“涉江而过,芙蓉千里”的美好。毅然放弃舒适生活的三毛,投向撒哈拉沙漠粗犷的怀抱,“只是追寻前世的一个梦而已”。正是这无用的近似疯狂的举动,为我们展现了异域的精彩,让我们疲惫的心有了可以憩息的精神家园。

一味追求有用,则致灵魂倾颓,心灵干涸,如马尔克斯所言“平庸将你的心灵烘干到没有一丝水分”,一个个干枯的灵魂在物质之河上哀号,渴求无用之雨露的滋润。追求“无用”之用,引精神之活水,浸润灵魂。

千山共路,万水同舟,足迹踏遍山野千河,以求“文化苦旅”滋养灵魂;漫天黄沙,大漠明驼,千佛洞里望飞天,为得敦煌文化丰盈精神;浸润书香,漫溯词海,诗词大会显才女气质,终获诗词经典充盈内心。古往今来,文学路上的信徒自攀巉岩之巅,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所求者,不过是以文学这看似“无用”之物提升精神价值。无用之用,恰在寻觅生活的“白鹿踏雪”,带着盛放的灿烂,奔向无尽的远方。稻盛和夫说,我们来人间一趟,不是为了追求物质的盛宴,而是为了使灵魂在落幕时较之出场更加高贵。无用之用,渡心灵之河,抚灵魂之花,让精神之树常青,使灵魂之河长流,让我们一生行过之后,清辉了如雪。

无用之用,让我们细品“花间一壶酒”的醇厚;无用之用,让我们欣赏“海棠花未眠”的美好;无用之用,让我们追求“我在天堂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的诗意;无用之用,让我们乐享“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的恣意。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愿万千踽行于人生漫道上的人啊,在有用的世界中寻找那看似无用的一抹空白。我相信,手中的丑石某日也能变成陨石,划破星际,璀璨一片天;我相信,心里有一簇迎着烈阳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无用之用,让心灵向阳而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评析

诗意的语言与理性的思考融为一体,是本文最大的亮点。本文开宗明义,深刻地阐释了“无用之用”的意义与内涵。作者开篇便明确点明“无用之用”的主题,行文中严格遵守演讲稿的形式,使用如“让我们……”之类的祈使句,结尾对听众更是积极呼吁,演讲形式明确。整篇文章事例丰富且恰到好处,引经据典,将诗句名言有机地运用到文章中,语言翔实且优美,富有感染力。全文论证深刻,层层递进,具有缜密的逻辑性,情感抒发真挚而强烈。

佳作三

以笔寄情  无用大用

殷苗苗

未来的自己:

见字如面!

窗外细雨绵绵,水汽氤氲,我静伏案前,展“无用之思”,感触良多。执笔为信,寄情于你——我未来的自己。

且将“无用”之物揉碎,摄取于肺腑,自成精华。

庄子有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世俗眼中,“用”多显于外在。在社会大潮的裹挟之下,以“实用”为基准的务实之态似已刻入众人眉眼。反观无用之物,却大多藏匿于内,由心灵渗透至骨髓。

譬如文学。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生活中,少有人将文学之美尽数搬上台面加以阐释,但生活的美学又往往从文学中弥散开来。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无不透出生命的真谛所在。

看似无用的文学,却以闪耀的火花和吐纳天地的胸襟,涵养着贫乏空洞的人类。

“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在向光处看似无用武之地,往往却在死胡同的尽头,有着另一个纬度的天空。于我于你,“无用”之物实乃必需。它让人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时代中守护清明的一隅,在精神的天空决起而飞、搏击九万里,在贫乏无味处探寻暗藏角落的一抹亮色。

扫去附着其上的尘埃,无用之物亦显大用之能。

若忆生活之美,实源于艺术之基。执笔游于云朵之间,在艺术金碧辉煌的大厦前叩门寻路。看似艺术与日常生活毫无联系,但当我们纵情古今大家之作时,不由无言静默,在艺术氤氲的雾气中短暂地丢掉自我。回首顾盼,我们已然不同,心明如镜,物清如月,于艺术的魅力中反观自身,悄探非世俗之美。“实用之用”在艺术中或无可寻,但“无用之乐”却无处不在。

世事漫随流水,不过一梦浮生。浮生之梦,若只被实用至上填充,将坚硬而又沉重。我相信现在的你一定能体会其中之味!不知未来路遥几许,伤痛几何,但愿你莫被世俗蒙蔽双目,生活黑白重复如程序;愿你以无用之物点染其间,怡情抒性,让生活滚烫柔软似星辰。

顿笔长舒,叹无用之用。那烟云中转瞬即逝的华光,却把欢愉刻在驻足者的心上。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中,请你莫忘无用之用!

此致

敬礼!

曾经的自己

2020年12月

评析

考生以清丽隽永的语言,写信寄语未来的自己,晓之以“无用之用”的道理。作者将自己心中所思娓娓道来,井然有序,丝毫不乱。文章以“文学”和“艺术”为例,论证“无用之物亦有大用”的觀点,既显生活的真实,又高于生活之上。除此以外,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似涓涓细流淌入读者心中,让读者同作者共情,在共情中反思。本文意蕴深刻,不失为一篇佳作。

猜你喜欢

灵魂生活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家家:请懂得我的低调 “还是想念”的灵魂歌姬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灵魂树 等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只有灵魂能触动灵魂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