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出文本之妙,“较”出课堂之彩
2021-06-01邵思怡
邵思怡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因在阅读和写作中找不到入手点而焦头烂额。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和感悟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期待他们和成人一样,看到一篇文章便能对其观点进行分析。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通过有限的小学语文阅读量来培养出无限的想象力和感悟,这就凸显出“比较法”在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当中的作用。比较阅读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也是一种能够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對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让学生能够享阅读之“乐”,得语文之“魂”,获学习之“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与感悟能力,从写作手法、文本题材、作品风格等方面展开论述,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阅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视与研究。
一、聚焦写作手法,在比较中彰显主旨
写作手法是艺术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联想、对比、夸张、悬念、承上启下、动静结合、托物言志、伏笔照应等等。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其写作手法(技巧)都值得学生揣摩与模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开展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清楚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能将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在比较阅读中有深入领悟,从而运用于自我创作中。
例如课文《珍珠鸟》,作者以叙事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珍珠鸟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笔细腻生动,富有情趣。文章中对珍珠鸟的描写,细腻且情感浓烈,如“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头来瞧瞧我的反应”“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不仅赋予了珍珠鸟人的灵性,也表达出作者对鸟的真诚与细腻的爱。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这些拟人句改为普通陈述句,并将两种句型进行比较。通过在学习小组内大家一起读一读、比一比,学生发现课文中拟人句的巧妙运用不仅使珍珠鸟活脱脱的孩子般形象跃然纸上,更是将作者浓郁的感情融于字里行间。本文在浓墨重彩地工笔细描之中蕴含着丰富情感的写法,是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去写作,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此案例利用比较阅读分析写作手法,让学生简单快速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内涵,从而对文章主旨不再“蜻蜓点水”,同时也能学到实用的写作方法,吸纳技巧,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聚焦文本题材,在比较中求同求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多样,如童话、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类型的题材阅读带来的感受与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题材特点,用题材相近的文本开展“同题材”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方式来阅读文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文章的立意,不同的思维方式,了解同一题材的主题与情感特点,体会同一题材不同作品的作者想法与态度,直面各类文本的特质,培养分析与对比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将相和》和《晏子使楚》为例。两篇课文题材相近,都是描写历史人物。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其进行比较式阅读。如:“晏子与蔺相如在人物特点上有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在文中哪个地方可以体现?这两个历史人物之间的差别又在哪里?为什么两个人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通过讨论,学生会进一步理解晏子与蔺相如的爱国情怀、两人的大智大勇。但晏子话语不露声色,巧妙回击,内含讽刺意味,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而蔺相如不畏强暴,胸怀坦荡,有智慧更有勇气。从而总结这些文章在选材、主题以及所抒发的情感上的特点,在比较中理解文本特点。通过多文本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方法,让学生更智慧、更深入地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归纳,形成了规范的知识体系。当然,除了历史小故事的对比,有时候写人、写景的文章也适合进行比较,可以从中掌握有益的写作方法,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聚焦作品风格,在比较中开阔视野
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在作品中也会融入不同的个人色彩。如李汉荣的作品往往善于运用想象,毕淑敏的作品有着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而朱自清的作品则是细腻生动,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走进他们心中的世界,在阅读中触摸爱国、爱家、爱大自然的柔软情怀,学生的发现与感悟将会更加丰富。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开展比较阅读,有助于透过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逐渐体会这一作家的写作情绪和描写手法,在对比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出自诗仙李白的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作者既没写情多深,也没感叹意多长,只写自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但却耐人咀嚼,“言有尽而意无穷”,堪称高度含蓄的典范之作。在引导学生熟读古诗、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为学生呈现李白所作的其他离别诗,如《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诗词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想感情等角度开展比较阅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创作时的心情以及诗人的风流倜傥与较强的主观色彩,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能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开阔,感受到依依惜别的情谊和抒情短诗末尾精巧含蓄的艺术效果。
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文本精彩的语言和字里行间丰富的情感,还有对每位作家写作风格的体会与感知。比较相同作家的作品,感受每个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及方法,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掌握文本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避免出现思维定式,形成阅读分析能力,益处可谓多多。
总之,阅读是学习语文的起点和基础,是学生个体自主研读、深入文本的过程。适时适度地阅读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善于思考,学会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比较阅读是切实可行的,能达到高效的阅读教学目的。通过比较,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读书契机,让学生更高效地去应对阅读和写作中的重难点,在感悟文本内涵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理解、分析和感悟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不失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的第一“神器”。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张渚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