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教材价值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2021-06-01戴婧
戴婧
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部编版教材的选材,坚持经典性、文质兼美的原则,只有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学的审美资源,发挥教材的美育价值,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这篇散文时,我们可以通过有梯度的引导,让学生开展一场兴味盎然的审美体验。
一、感知美
《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有着散文的共性特点,用词优美,很有画面感。而想要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就得在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判断上进行深一层的探究。怎样的文字才是美的呢?这样的文字为什么会给你特别美的感觉?
在通读课文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师:读完这篇课文,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很美。
师:可以具体说一说,读课文时,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美。
生1:第一自然段中“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让我觉得很美。
师:有没有发现,这些都是在描写什么?
生:色彩。
师:文中对于色彩的形容具有美感,体现了事物的色彩美。(板书:色彩美)
生2:我觉得“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很美。(出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蒙蒙细雨的夜晚、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短句。
(生齐读)
师:有没有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生:都有叠词。
师:叠词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感,难怪我们光靠读课文,就觉得很美了。(板书:韵律美)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为了表现春夏秋冬各季的美,选取了哪些事物来写呢。
生:云彩、细雨、萤火虫、夕阳、归鸦、大雁、落雪、炭火……
师:说说这些事物放在一起,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它们本身就很美,很有特点。
师:作者选取的事物本身也具有美感。
通过具体的分析,学生体会到文章能给人带来美感。其实,色彩的组合、叠词的运用,甚至选取的描写对象,都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文章时,就会更加投入,静静地讀美文。这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享受。
二、想象美
《四季之美》这篇课文,不仅美在文字本身,还美在想象的画面与意境,甚至是读者读完文章后产生的心境。这仿佛中国的山水画,无须浓墨重彩,轻轻勾勒,稍稍点画,即成大美。因此,想象,也是教学本篇课文的重中之重。
在学习夏季之美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品暗夜】
(出示:漆黑漆黑的暗夜)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生:特别黑,黑上加黑,伸手不见五指。
师:你会喜欢吗?作者清少纳言为什么会喜欢呢?
(出示: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萤火虫在翩翩飞舞)
师:现在,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答自己想象的画面)
师:感觉怎么样?读出这种感觉来。
师(总结):无数只闪着光亮翩翩飞舞的萤火虫,让整个画面的感觉都不一样了,变得温暖,有了生气,让整个暗夜的画面有了无数种可能。
(出示图片,请生读)
【品雨夜】
(出示: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师:读这句话时,你注意到了哪些词语?
(蒙蒙细雨、朦胧的微光、一只两只)
师:这些词语让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师:是啊,这是一幅朦朦胧胧的画面,让你看不清,道不明,但是深深地吸引着你,多美的意境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总结):短短三句话,几个词语,就让我们想象到三种不同的画面,这就是散文的魅力。这样的文字,不仅要读,还要能背,谁来试一试?
审美素养的提高,往往依赖在静态的语料基础上,进行动态的想象,不同于直接给出画面,而是在相对统一的基调上进行自己的独特想象,甚至是创造。在教学中,不必评判学生想象的画面哪个更美,而应重视对想象这一行为的引导和鼓励,坚持不懈,学生的审美能力定会得到提升。
三、创造美
当学生学习了这篇散文后,会明白这篇文章的美在于遣词造句,在于独特的选材,在于画面的营造,在于作者心境的美好……此刻如果趁热打铁,进行点的训练,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教学最后,布置了下面这样一项作业。
【尝试仿写】
1.出示动态图(有雨滴落下的、有落叶纷飞的),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尝试用文字表现出画面的美感。
结果孩子们活学活用,会有意识地去运用叠词,选取具有美感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甚至会把视角放在细微处,去模仿清少纳言的视角,静静地观察大自然。此时的学生都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努力尝试用学习到的方法,来创造美,体现美。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