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教育APP应用分析

2021-06-01王倩倩

艺术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习资源学龄前儿童

摘要:幼儿自出生起就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被电子产品所包围。APP作为一种移动资源,近年来在早教市场发展良好。本文从分类角度出发,总结学龄前儿童教育APP的特征,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梳理。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教育APP;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02

信息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93.7%,网络对儿童的吸引力大大增强。有关数据显示,网民年龄下移,出现网民低龄化现象。低龄儿童网民需要上网娱乐与学习,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APP近几年层出不穷。各类儿童教育APP在给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1 学龄前儿童教育APP概述

APP是指根据用户需要,安装在移动端上的应用软件,当前的移动端系统主要是iOS和安卓。APP是移动设备实现信息承载和交互功能的基本运行载体[1]。显然,教育APP指与教育相关的,能帮助用户学习的应用程序。教育APP根据受众的不同,分为儿童教育、中小学教育、大学生及成人教育。苹果应用商店将面向儿童的教育APP按年龄分为5岁以下、6~8岁以及9~11岁三个类别。通过上述分析,儿童教育APP即儿童教育类应用程序,是以5岁以下和6~8岁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移动客户端这一载体,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应用程序。

2 学龄前儿童教育APP分类与特征

2.1 分类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将幼儿教育APP对应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本文根据该发展指南的分类,将学龄前儿童教育APP分为生活习惯类、语言识字类、社会科学类、益智类、艺术类以及综合类这六大类。

2.1.1 生活习惯类

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人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通常在孩童时期,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且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良好品质与素质的养成,能让孩子受益终生。习惯类APP通过情境化方式让儿童学习与体验,习惯于规范,主要包括饮食、健康安全、个人卫生等方面,其中比较热门的APP有宝宝学分类、叫叫超级医生、宝宝地震安全、宝宝隐私安全等。

2.1.2 语言识字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也是我们掌握知识、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语言识字类APP在各应用商店的排行榜上位居前列,儿童发展规律表明,幼儿时期,儿童对形状、色彩的认知最灵敏,所以这类程序相对较多。语言识字类APP分为语文和有声绘本APP。比较热门的语言学习APP有叽里呱啦、悟空识字、洪恩识字等。精彩的故事情节、细腻的画面以及较强的交互性有助于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能使孩子受益匪浅。比较热门的APP有伴鱼绘本、凯叔讲故事、绘本森林等。

2.1.3 社会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APP能帮助孩子学习各种生活及社会常识、传统文化,包括中外历史、文学作品、自然科学等,能帮助幼儿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推荐APP有酷玩地球、Star Walk。

2.1.4 益智类

益智类是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开发的创意新颖、能发散思维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通过拖拽、组合、点击等方式,潜移默化地锻炼想象力,形成简单的逻辑思维。比较热门的APP有儿童拖拖乐、乐高幼儿 Create & Cruise、Daisy the Dinosaur等。

2.1.5 艺术类

艺术类APP主要涉及音乐、美术以及手工方面的训练,学龄前儿童处于感知和前运算阶段,他们主要通过对外界的感知与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因此,儿歌及声音的刺激有助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认识与感受世界。比较热门的音乐类APP有儿歌多多、兔兔儿歌等。

2.1.6 综合类

综合类APP是涉及两个领域以上的教育APP产品,可以在早期启蒙教育方面为幼儿构建系统框架。推荐的APP有小伴龙、宝宝巴士。在教育APP领域,宝宝巴士系列包括儿歌、动画、故事等内容。此外,khan kids可汗儿童学院是可汗学院的幼儿版本,该软件完全免费,且涉及数学、阅读、逻辑、字母等教学,能基本满足早期启蒙教育的需求。

2.2 特征

2.2.1 游戏化

学龄前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动态的画面与丰富的色彩能吸引幼儿关注。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的活动方式,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习惯。APP充分抓住了游戏这一重要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习得新事物,而且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叽里呱啦英语启蒙APP中为例,其将动画讲解与真人讲解相结合,儿童可通过游戏点击、跟读发声、儿歌舞蹈复习等方式更好地记忆所学知识。

2.2.2 交互性

交互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简单的交互以及积极正面的反馈能提升儿童使用该APP的频率,帮助儿童记忆学习知识、探索新事物。幼儿在自主使用APP时,会点击拖拽涂抹那些有颜色、声音有变化的地方,一旦发现有认可性反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增强,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此外,积极的反馈能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例如,在悟空识字APP中,孩子可在屏幕上写画汉字,从而加快学会写字的速度,学会正确的写字顺序。

2.2.3 益智性

益智性是家长选择应用程序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益智游戏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交互问答可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个性创作可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在Daisy the Dinosaur中,兒童移动拖拽move(移动)、jump(跳)、roll(滚动)等积木块,然后点击播放按钮,小恐龙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运动效果。儿童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不同的指令,了解顺序、循环等编程基本知识,激发创作思维,增强逻辑能力。

3 学龄前儿童教育APP应用分析

3.1 APP本身分析

从程序本身来看,国内教育APP起步晚,在内容制作开发上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且软件一直处于模仿状态,鲜有突破创新,内容设置精度有待提升。有些APP开发者盲目追求市场与利益,产品定位不够清晰,靠营销手段使家长下载试用并购买会员,由于内容重复且缺乏吸引力,孩子使用几次后便失去了兴趣。开发者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用户的特殊性,如幼儿对动画、色彩、人物及图形的敏感性,所以要设计色彩丰富、人物鲜明及交互有效的APP,优化用户的体验。Etta、Kirkorian和Choi在调查移动软件和纸质书对幼儿学习的影响时发现,幼儿能从电子软件中学到更多,因为电子软件能更好地吸引幼儿,在成人的陪同下效果更佳[2]。

3.2 APP应用分析

3.2.1 更关注认知领域学习

在幼儿教育APP分类调研中,语言识字类和综合类APP占整个幼儿教育APP的比重较大,而社会科学类、益智类及艺术类占比较小,APP市场存在严重不均衡的现象。这说明家长对认知领域学习的需求比较大,习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拼音、数字、单词等内容,而益智、社会科学方面的学习普遍被忽视。比较幼儿教育目标与幼儿教育APP的内容发现,74.2%的APP有明显超出幼儿园学习目标的倾向[3]。

3.2.2 幼儿使用时间长

2019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幼儿接触电子屏幕时间的报告,建议两岁以下幼儿不接触任何电子屏幕,2~5岁幼儿每天接触屏幕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幼儿在使用软件学习的过程中,若学习姿势和使用时间不合理,会影响幼儿身体发育,后果十分严重。长时间注视平板或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会对孩子的视力、社交能力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4]。

3.2.3 质量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美国对教育应用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在儿童教育领域,包括CSM评分、CTR评分、用户评分以及用户评论次数四项指标[5]。现阶段,我国传统的评价体系并不适合移动教育领域,目前的评估包括用户评价打分及少部分应用测评,且这些评价的客观性有待商榷。所以,幼教管理部门亟须设计幼儿软件评价指标,根据此指标制定APP评估标准,教育类APP可以借鑒相关评价标准,结合自身的特点选取和完善评价指标,增强其有效性[6]。幼教管理部门对规范的APP给予认证推荐,可避免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出现不良现象。

4 应用建议

4.1 基于感知发展的设计应用建议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学龄前儿童处于感知和前运算阶段,对事物的表象、图示及动作比较敏感。良好的视觉表达会影响幼儿对美的定义以及感知美的能力,在界面设计上要使用颜色丰富、色彩对比强烈的画面吸引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但是屏幕的亮度不应太高,以保护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此外,页面布局及内容应该清晰适当,突出学习重点,包括信息的摆放位置以及表达信息的方式,避免信息量超负荷。

学龄前儿童缺乏识字能力,在设计中加入声音和视觉提示是必不可少的。但2~3岁的儿童不能做缩放、旋转等动作,因此设计对应年龄阶段的APP界面时,需要注意这些交互的难度。

4.2 基于心理特征的设计应用建议

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变化较大。对动态页面、声音变化等比较感兴趣,设计应从其心理特征出发。音频和音效能增强学习效果,反馈也能使该阶段的幼儿传递信息并激发其动机。每次完成任务后, APP都需要给儿童声音特效或者界面变化等积极反馈。其中,积极反馈对依附内驱力认识、学习新知识的幼儿极为重要。这意味着在使用APP的过程中,完成正确步骤能得到类似“你真棒!”的表扬反馈,步骤错误则会得到“再试一次”“你一定行!”的鼓励反馈。这种教育方法来源于蒙特梭利教育法,其强调人的内在,包括人的遗传及自身的生命力[7]。此外,要观察幼儿的情绪以及遇到的困难,给予情绪上的安抚、认知上的开导或操作上的帮助。

家长很少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有生命力的学习过程,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完成任务,达到人机交互与人人交互相结合的目的。在引导操作的过程中,避免暴力等画面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5 结语

移动教育方式的改变,使教育类APP市场展现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APP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中,成为儿童生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内容,也对我国教育公平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幼儿教育APP理论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亟须研究管理和评价信息,为数字时代的幼儿创造更好的APP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丹,胡卫星,李玉斌,等.移动教育APP的研发现状与应用问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08):47-52.

[2] 戴文静.学前儿童使用iPad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3] 王吉.儿童教育APP的现状及趋势——基于“苹果商店”中热门儿童教育APP的内容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63-67.

[4] 张凤丹,陈仕品.教育APP的应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4):80-84.

[5] 宋莉娜,方芳.从美国获奖儿童教育APP看其体系化评价机制——以Common Sense评选的教育类APP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12-16.

[6] 赵慧臣,陆晓婷,张银平.教育类APP评价的理论分析与实施开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6):98-106.

[7] 李璐.学前儿童教育APP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作者简介:王倩倩(1998—),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学习资源学龄前儿童
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