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

2021-06-01刘跃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信息技术

刘跃

【摘要】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认知特点、思维能力等多方面与普通高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传统模式下的统一教学明显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分层教学才能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与进步.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优化分层教学实效,让中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数学内容.本文就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

引 言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自适应学习等信息技术得到了十分迅猛的发展.借助于先进信息技术来优化隐性分层教学,能够在保障隐性分层教学效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的自觉性,这样每一位中职学生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升,还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为此,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开展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成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一、隐性分层教学法相关概述

(一)内涵

分层教学通常是指在不打乱原班级建制的情况下,结合学生能力结构、知识、诉求等多方面差异进行合理分组,再以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展开的数学教学活动.这里提到的“隐性”则通常是指一个班级之中不公开的层次,具体而言就是不能直接分层,教师只要心中有数即可.这种隐性操作通常会逐渐过渡到显性,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缓解学困生与中等生的抵触情绪,让他们能够逐渐接受这一方式.

(二)应用价值

一方面,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诉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展开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能更好地促进这一教学要求得以实现,是符合新课改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分层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诉求来进行合理分层,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得到提升,还能有效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对数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把握[1].

二、信息技術条件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把学生依照数学基础能力、数学水平来进行层次划分,以此来有效开展信息化隐性分层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分层,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选择性原则

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选择改变教学、改变学生,在教学期间真正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将缺少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及时地引导成为自主学习与思考学习,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维持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和持久力,进而有助于隐性分层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互动性原则

为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功能来进行教学优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生动性等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师生、生生多变互动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也为师生、生生构建出一个互联网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在分层教学实践中进行对话与交流,从而有效实现思维碰撞与创造性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优化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效果,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升.

(四)发展性原则

分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化的教学过程,教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要想有效提升数学隐性分层教学效果,还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分层并非固定的分层,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变化、发展、实际来及时调整数学隐性分层,最好是每周期进行一次调整,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处在与之相匹配的层次之中,从而有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信息化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结合学生差异合理分层

1.了解学生,合理分层.

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课堂上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学生的差异来合理分层,这样才能保障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需要准确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通过教学与日常观察了解学生,把握好班级学生的层次.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以下三个层次:A层(综合能力较高的学生),这一类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较为优秀,学习目标明确,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B层(综合能力中等的学生),这一类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智力方面较好,非智力因素中等,虽然有些小聪明,但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也一般,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基本上能够自主完成作业;C层(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这一类学生的认知能力明显不足,数学成绩也不理想,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走神等情况,学习态度不好,学习自信心也不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分层并非为学生贴上标签,而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隐性分层教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分层安排座位,适当进行调整.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其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目的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培优与补差,让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座位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合理安排.例如,教师在搭配同桌的时候可以以AC层、BB层、CB层、AB层搭配的方式进行;而在纵向座位上,则可以让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各自为一列.这样有助于隐性分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还能让学生相互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在分层之后,教师还需要加强动态化管理,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分层,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竞争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分层备课

1.教学目标分层.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分层是教师备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按照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深入分析数学教材,再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征来进行目标分层,主要划分为基础目标、中层目标与高层目标.其中,基础目标则是结合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形成基础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感;中层目标则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一定能力,并且还能根据教材内容独自完成一些简单的数学习题,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得以提升;高层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还能有效解决难度较高的数学习题,在保障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有效发挥.以“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为例,对A层次学生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以及形成过程有所了解,把握好函数奇偶性概念以及具体的判断方式;对B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概念以及判断方式;对C层次学生则要求其能够了解基础概念,能够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教学内容分层.

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诉求,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有效优化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效.在中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若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会觉得数学学习没有乐趣,从而失去自主探究的欲望;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若教学内容十分复杂、难以理解,学生不仅无法理解,还会严重降低学生的自信心,长时间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不复存在.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分层,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效提升教学实效.以“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对C层次学生要求其求出cos 15°,cos 75°的值,而对A,B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其求出cos 105°,cos π12的值,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能在不同内容中得到发展.

3.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

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备课,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网络上的相关视频、文字、图片等信息,然后对其进行整合处理并且制作成为相应的教学课件,这样有助于之后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将隐性分层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动态化与结构化处理,这样能有效刺激学生多方面感官,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中职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函数y=asin(wx+φ)的图像”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借助几何画板来为学生制作出图像变化过程,以此来优化隐性分层教学的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术展开分层教学

1.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活动要想顺利开展,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继承性特征来更好地服务中职数学教学,这能为教师提供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相关信息,还能有效节约传统模式下教师板书的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合理分层,在学生分层探讨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这样能进一步优化隐性分层教学实效.例如,教师在进行“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时,即可在教学导入环节以多媒体设备进行导入,然后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诉求提出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发展和提升.

2.应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期间,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教室来拓展教学渠道,利用数学教学软件几何画板,抑或者是Z+Z智能教育平台的超级画板动画功能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探究与学习环境,然后让学生在网络教室中分层探讨与研究,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有效互动与交流中得到全面发展与进步[2].

(四)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分层练习与测试

1.分层练习.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还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诉求来设计出分层练习,这样能起到良好的巩固效果,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内容,为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打好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对于C层次学生,其习题可以侧重于一些简单模仿练习题上;对于B层次学生,则可以将重点放在一些简单练习题上,其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促使其解题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A层次学生,则可以将拓展题、巩固题与提高题作为习题类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分层测试.

隐性分层教学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课堂上主动协调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将教学要求集中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得以发展和提升.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测试与评价的时候也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诉求,从而有效优化隐性分层教学.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工作也因此而得到了進一步优化.教师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开展数学隐性分层教学,这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对于学生的隐性分层,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的学习潜能、数学思维均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让每一位学生均能够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志坚.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职高数学分层教学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52.

[2]王敏.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学时代,2014(19):38.

猜你喜欢

中职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分析
如何上好中职数学讲评课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