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1-06-01武占昶陆桂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运用高中数学微课

武占昶 陆桂珍

【摘要】微课主要是将视频作为载体,根据某个知识点开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通常具有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以及短小精悍的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微课的运用优势及其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运用;策略

微课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将某个知识点的解决作为核心,以10-20分钟的视频作为载体,记录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开展的精心设计、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微课运用于高中数学的具体教学时,不仅可以使教师按照实际学情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还能针对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与困惑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充分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从而使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1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促使高中数学教学逐步趋于现代化、信息化.微课教学整合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学资源丰富多彩,能够精准提炼数学科目的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微课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自身思维的发散,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1 有利于教学不足的弥补

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通常较为广泛,主要包含数列、三角函数、排列组合、空间几何、集合等相关知识板块.因为学生对有些知识无法有效理解,所以导致其学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出现记不住、听不懂等状况,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学习精力、时间有限,就会产生相应的认知偏差[1].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将典型例题、易混点、易错点、重难点等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维与方法等相关内容制作为相应的微课,以此对知识点展开分层讲解,这不仅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相关数学知识.

1.2 有利于教学时间的优化

在高中数学的具体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师可依据自身的时间对微课的录制与授课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而学生则可按照自身的时间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这种教学方式使师生双方都获得极大的自主性,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学习任务较重,没有较长的学习时间,而微课的运用,其时长相对较短,学生能够利用课间、午休等开展碎片化学习,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合理的利用.因此,微课的运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这可以使师生的时间都实现最优化.

1.3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微课的运用恰好能有效满足该要求.首先,教师能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学习及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作出相应的微课,在学生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充分体现出生本理念;其次,微课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在学习上存有相应的决定权;最后,教师可通过微课进行情境创设,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

2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微课教学能够对流传在网络上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并围绕重难点知识开展专项教学,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想要有效应用微课教学,就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完成微课的制作,从而充分体现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2.1 基于微课的课前预习

数学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时,不仅要对性质、概念、定理等进行细致剖析,还要注重知识内涵的丰富与拓展,以促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对于高中生而言,其通常具有良好的理解與记忆能力,但是,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大量涌入会导致学生记忆疲劳,无法准确抓住重难点,以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录制微课在上课时播放,将新知识的重难点作为抓手,将学生的学情作为基础,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面对课堂学习[2].例如,对基本不等式实施教学前,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可先把两张不同尺寸的正方形的纸按照对角线进行折叠获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将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矩形,这个矩形的两边分别是三角形的直角边,然后把等腰三角形的多余处进行折叠,假设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a,b(a,b>0),矩形的面积是S.教师可在预习的微课中设置问题:(1)请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出矩形的面积S;(2)比较a+b与S的大小关系,是否能得到相应的不等式?学生会根据问题结合教材积极思考,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不等式的基本概念,而且能准确地把握不等式的精髓,深化学生对不等式的掌握,从而使学生的预习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目的性,真正实现预习的目的.

2.2 基于微课的课堂情境创设

在高中数学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需依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通过合理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情境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而且是微课运用的有效方式.数学教师可通过动画、音频等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丰富教学方法,通过趣味教学情境的创设,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有效提高[3].例如,对空间四边形实施教学时,数学教师通常就是在黑板上画出个空间四边形的视觉图,而且表示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这个时候,教师若通过三维几何的绘图板进行微课的创建,就可为学生呈现出转动的四边形,以此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三维几何图形,并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空间想象力,使其理解到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不相交的.通过动画体验,学生就会充分了解到异面直线,从而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2.3 基于微课培养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考试的重点考核内容之一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能否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可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强化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圆锥曲线”的教学时,教师可有机结合圆锥曲线的图形以及性质制作微课视频,如拍摄制作圆锥曲线的过程,然后结合直角坐标系的象限来分析圆锥曲线方程的性质.此外,教师还可以出示典型试题,要求学生基于函数图像来解题,促使学生学会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归纳函数类型,实现解题时能够灵活应用不同函数的性质.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简化函数题目的计算,也能帮助学生发展“数形结合”思维,进一步提高解题效率以及正确率.

2.4 基于微课的重难点突破

高中数学的知识通常较为复杂,且理解难度相对较大,这就使学生学习时会觉得枯燥、抽象,但由于课时限制,导致教师无法对重难点实施专项训练与拓展,从而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受到阻碍.而微课的运用,则将重难点知识分为若干点,学生经过视频的观看与学习,能够积极克服学习中的难点,以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重难点的学习,还能实现课外知识的拓展[4].例如,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实施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微课对椭圆定义进行回顾,并辅助推导椭圆的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性质与形式等,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又如,在进行“函数与方程”的教学时,其中最为关键的概念则是“零点”.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真正理解“零点”的含义,还要使其学会怎么破解初级的零点问题、掌握零点和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此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微课教学,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知识,并合理划分微课视频,将其划分为概念教学、方法传授、实践练习等多个模块,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切实掌握“零点”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及时征集学生的意见,便于第一时间改进和填补微课教学的漏洞,通过不断完善微课教学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5 基于微课的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主要就是查漏补缺与温故知新的过程,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其通常较为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透彻地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查漏补缺与温故知新.基于此,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后复习,帮助其巩固相关知识点[5].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需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反馈,根据学生没有有效理解的知识点,将其制成微课,以便学生在课后复习.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应用微课教学完善课后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梳理课堂知识,搭建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从而实现有效延伸和拓展数学课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后复习环节中应用微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不能保证可以完全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存在的某些知识漏洞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因此,教师可提煉课堂教学的精华并将其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然后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复习需求来下载和学习.在这种复习模式下,学生能自主调整微课学习进度,遇到知识盲区时可以重复播放或暂停,直到完全理解和消化,并能够及时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反馈复习信息,填补课堂学习漏洞,构建完善知识体系.

第二,练习环节,巩固重难点知识.在课后复习阶段,实践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惯于采取给学生统一布置作业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微课的应用可促使教师针对学生个体需求设计、布置存在差异性的课后作业.例如,进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时,教师可针对学生对不等式的解出现的错误理解来设计有关的不等式问题,让学生通过函数图像直观且深刻认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准确解答问题.

第三,适当拓展,开阔学习视野.教师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要善于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发展能力来引导学生将视野延伸到教材外,促使学生可以挣脱应试思维的束缚,从更加开阔的视角来探索数学知识.例如,在函数的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可制作微课给学生讲解充满趣味性的建模知识,结合具体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建模,进而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拓展学生对于函数学习的视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运用于高中数学的具体教学中,其对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的高中生来说,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在较短的实践中迅速掌握相关重难点,还能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将抽象且复杂的知识浅显化,以促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更好地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

【参考文献】

[1]李永琴.微课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45-146.

[2]邱莹.浅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15.

[3]刘军光.微课背景下的高效高中数学课堂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160.

[4]刘永峰.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125-126.

[5]屈俊浩.浅析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142.

猜你喜欢

运用高中数学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