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兰科植物新记录
2021-06-01胡艳华喻勋林
刘 昂,张 帆,胡艳华,吴 磊,喻勋林*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湖南长沙410004;2.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国湖南长沙410116)
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的大科之一,全世界约有800属,近25 000种[1]。该科植物多数种类种群数量少,分布范围窄,生存环境较为隐秘,多见于生境保存较完好的原生阔叶林[2]。湖南地处长江中游以南,南岭山脉以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水热条件,囊括了兰科植物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3种生活类型[3]。据统计,湖南兰科植物约有63属174种[2],集中分布于湘西北、湘西南及湘南原生植被保存较好的地区。
作者在湖南开展野外调查和室内标本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4种比较特殊的兰科植物,其中有两种在《中国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均无记载,经查阅相关资料[4~8]及标本比对,最终分别确定为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 Lindl.、南岭舌唇兰Platanthera nanlingensis X.H.Jin&W.T.Jin、花坪天麻Gastrodia huapingensis X.Y.Huang,A.Q.Hu&Yan Liu、浙江金线兰Anoectochilus zhejiangensis Z.Wei et Y.B.Chang,以上物种均为湖南省首次记录。
1 肾唇虾脊兰(图1 A~B)
Calanthe brevicornu Lindl.in Gen.Sp.Orch.Pl.251.1833;Rchb.f.in Walp.Ann.Bot.Syst.6:912.1864;Hook.f.,Fl.Brit.Ind.5:848.1890;King et Pantl.in Ann.Bot.Gard.Calcutta 8:168.Pl.227.1898;Mitra,Fl.Pl.East.Ind.1:326.1958;Tuyama in H.Hara,Fl.East.Himal.2:179.1971;H.Hara et al.,Enum.Flow.Pl.Nepal 1:34.1978;Z.H.Tsi,S.C.Chen et K.Mori,Wild Orch.China 50.pl.52.1997;中国兰花全书133,图6~7(30~31).1998.——Calanthe lamellosa Rolfe in Kew Bull.197.1897,et in J.Linn.Soc.Bot.36:26.1903;Schltr.in Fedde Repert.Sp.Nov.Beih.4:239.1919;Hand.-Mazz.,Symb.Sinic.7:1356.1936;S.Y.Hu in Quart.J.Taiwan Mus.25(3~4):203.1972;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721.图8271.1976.Calanthe yunnanensis Rolfe in J.Linn.Soc.Bot.36:27.1903;Schltr.,l.c.p.244;S.Y.Hu,l.c.p.208.——Calanthe scaposa Z.H.Tsi et K.Y.Lang in Acta Phytotax.Sin.23(5):386.1986.——Calan-the arcuata auct.non Rolfe: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721.图8272.1976.
分布:中国湖北、广西东北部、四川、云南和西藏东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和印度东北部亦有。湖南首次记录。
标本:湖南省桑植县天平山,海拔1 499 m,山顶平台沟谷密林下,2015年6月5日,喻勋林和张帆15060520(CSFI),照片号DSC_4298~DSC_4315。
肾唇虾脊兰与叉唇虾脊兰C.hancockii Rolfe极为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唇瓣中裂片肾形或近圆形,与两侧裂片先端之间的宽近相等或稍大,先端微凹,唇盘上具3条全缘褶片;后者唇瓣中裂片狭倒卵状长圆形,比两侧裂片先端之间的宽小很多,先端急尖或具短尖,唇盘上具3条波状褶片。
2 南岭舌唇兰(图1 C)
Platanthera nanlingensis X.H.Jin&W.T.Jin in Ann.Bot.Fennici 52(5~6):296.2015.
地生草本,高约30 cm。根状茎肉质,密被长绒毛。茎直立,棱显著。叶2~5,散生,无柄,椭圆状披针形,基部叶最长。花序圆柱状,密生25~30朵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渐尖;花白色;中萼片卵圆形,基部钝,侧萼片椭圆状披针形;花瓣斜卵形,唇瓣全缘,肉质,长舌状,距棒下垂,粗,圆柱状;退化雄蕊近球形,显著;蕊喙直立;柱头凹陷。花期5月。
分布:广东。湖南首次记录。
标本:湖南省宜章县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天台山,海拔1 500~1 714 m,山坡密林,2016年6月26日,吴磊和罗金龙5587(CSFI),照片号DSC_5360~DSC_5367。
南岭舌唇兰是2015年发表的新种[9],其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省乳源县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内八宝山上的阔叶林下,海拔1 048~1 500 m。
3 花坪天麻(图1 D~E)
Gastrodia huapingensis X.Y.Huang,A.Q.Hu&Yan Liu in phytotaxa 222(4):290.2015.
腐生草本,高10~40 cm。根纺锤状,灰褐色,密被单细胞毛。总状花序直立,具花1~10朵,无毛;小苞片黄棕色,卵形;花被筒外扩,稍俯垂,钟形;萼片灰褐色,无毛,外轮裂片卵形,侧萼片三角形,边缘略有波纹;花瓣卵形,边缘稍不整齐,先端钝,基部变窄,稍具爪;唇瓣卵形,先端截形,边缘波状,贴生于蕊柱足末端,唇瓣末端与蕊柱连接处有1对球形的红棕色胼胝体。蒴果直立,狭圆柱状。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广西。湖南首次记录。
标本:湖南省永州市道县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谷密林下,海拔1 250 m,2015年8月20日,吴磊、邓都和张帆15082009(CSFI),照片号DSC_2354~DSC_2360;湖南省汝城县汜水山,海拔1 370 m,2017年8月28日,罗金龙和刘昂762(CSFI),照片号PLA_7435~PLA_7450。
花坪天麻发表于2015年[10],其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海拔1 600~1 700 m。从目前的采集信息来看,该种仅分布于南岭山脉,向西至湘桂黔交界处,向东到湘粤赣交界处,再次实例说明南岭是我国南部东西植物迁移和扩散的天然走廊。
4 浙江金线兰(图1 F~G)
图1 湖南省兰科植物新记录(A~B)肾唇虾脊兰;(C)南岭舌唇兰;(D~E)花坪天麻;(F~G)浙江金线兰。Fig.1 Newly recorded orchids from Hunan Province(A~B)Calanthe brevicornu Lindl.;(C)Platanthera nanlingensis X.H.Jin&W.T.Jin;(D~E)Gastrodia huapingensis X.Y.Huang,A.Q.Hu&Yan Liu;(F~G)Anoectochilus zhejiangensis Z.Wei et Y.B.Chang.
Anoectochilus zhejiangensis Z.Wei et Y.B.Chang in Bull.Bot.Res.9(2):39,fig.4.1989;浙江植物志7:521,图7-698.1993;福建植物志6:666,图593.1995.
分布:浙江、福建、广西。湖南首次记录。
标本:湖南省汝城县汜水山,海拔1 260 m,竹林下,2017年8月28日,罗金龙和刘昂752(CSFI),照片号DSC_2581~DSC_2591;湖南省东安县舜皇山杉木坳,海拔600 m,沟谷林下,2019年8月25日,李雄和谢勇19082504(CSFI)。另有照片记载:湖南省道县都庞岭,2015年8月13日,吴磊,照片号DSC_2939~DSC_2945;湖南省宜章县莽山,2017年8月3日,刘昂,照片号DSC_7435~DSC_7483;湖南省桂东县八面山,2019年8月29日,刘昂,照片号PLA_4367~PLA_4376。
在标本鉴定中,该种易被错误鉴定为金线兰A.roxburghii(Wall.)Lindl.,二者叶片都为卵圆形或卵形,大小一般,叶面暗紫色或黑紫色,具金红色带有绢丝光泽的美丽网脉,背面淡紫红色。其实,本种与金线兰在花的形态上有明显区别:前者唇瓣中部两侧各具2~5个长约3 mm的小齿状爪,距U形弯曲;后者唇瓣中部两侧各具6~8条长约4~6 mm的流苏状细裂条,距直伸。
兰科植物是一类特殊而具有较高研究、观赏和药用价值的珍稀植物类群,受到广泛关注[11]。近年来,具备药用价值(如石斛属Dendrobium、天麻属等)、观赏价值(如兜兰属Paphiopedilum、杓兰属Cypripedium等)的兰科植物,因大量人为采挖,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12]。加之,兰科植物多数种类不仅居群数量较小,且需要通过食源性欺骗、产卵地拟态或栖息地拟态等方式欺骗昆虫达到传粉目的[13],对环境依赖程度极强。因此,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其生境或多或少遭到了破碎,多数种类的生存面临着威胁。《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16年12月编印)将全世界所有野生兰科植物列入保护范围,但兰科植物保护在我国尚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深入开展兰科植物的调查、加大对其科学研究的投入及提高公众对该类植物的保护意识亟待进行。
致谢:湖南文理学院邓都老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罗金龙、李雄和刘文剑,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廖治亚,以及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邓国杏,在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中给予了很大帮助,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