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06-01方伶俐封慧刘丹丹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咽痛耳穴插管

方伶俐,封慧,刘丹丹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1.麻醉科;2.中医科,江苏 南京,210009)

术后咽痛是患者在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经咽喉、口腔行气管插管对患者咽喉部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当术后麻醉效果消除时,患者可出现咽痛、恶心、咳嗽和咽喉异物感等症状,疼痛严重时会影响患者吞咽和进食,不利于术后恢复[1]。临床针对术后咽痛以雾化吸入抗生素干预为主要护理治疗方式,但易诱发患者发生呛咳,增加手术后的切口疼痛感,影响康复效果,故需寻求其他有效的干预方案[2]。中医学认为,术后咽痛归属于“喉痹”范畴,治疗应以补中益气、润喉止痛为主[3]。穴位贴敷依据经络学说和中医理论,采用中药制剂敷贴于对症穴位,依据皮肤给药的用药机制以刺激药效发挥[4]。耳穴贴压依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通过刺激耳穴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机体功能。鉴于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收的300例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发生咽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 均在本院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手术,且术后发生咽痛。②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喉痹的诊断标准,即主症为咽喉干疼、灼热、吞咽疼痛;次症为咳嗽、咽部轻度充血、水肿;舌脉为舌红,苔薄白,脉浮数。③ 术前检查无肺部、呼吸道感染。④ 临床资料完整,包含本研究所需资料。⑤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排除标准:① 既往存在肺部、咽喉疾病;② 行咽、颈部手术;③ 第1次 气管插管失败,反复行气管插管;④ 穴位因存在伤口、瘢痕等而无法贴敷;⑤ 合并精神障碍。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2组间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气管拔管后均给予常规吸氧,设置氧流量为4~5 L/min,在患者清醒后30 min指导其饮用0.9%氯化钠溶液5 mL,6 h后如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需适量饮水;同时向患者讲解排痰的方法,指导其正确咳嗽的方式。

1.2.1 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 对照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采用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干预,连续干预3 d。润喉止痛膏药方为薄荷粉、茱萸粉,按照1∶1比例混合,再用醋调制成膏,然后将其放在5 cm× 5 cm大小的一次性无菌输液贴中间。待患者清醒后,贴敷在患者涌泉、内关、天突等穴位。4~6 h/次,每日1次。贴敷后密切观察患者敷料情况,如出现滑落,应及时重新贴敷,如患者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停止贴敷。

1.2.2 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干预,连续干预3 d。患者取坐位,用75%乙醇棉球对其双耳部位进行擦拭消毒,等风干后,采用耳穴探器(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型号:CLRH-A)选取双耳对应穴位,即神门、交感、咽喉、屏间前耳穴,用0.4 cm×0.4 cm的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医护人员用拇指、食指对压患者耳穴,由轻到重的强度进行按压,至耳穴部位产生酸、痛、胀、热感,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每个穴位按压15次,每次按压30 s,每隔6 h按压1次,每日2次。如患者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停止耳穴贴压。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症候积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评判2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3 d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其中主症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0分、2分、4分、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舌脉正常记0分,不正常记1分,总分为28分,分值越高说明中医症状越严重。

1.3.2 疼痛缓解情况 于干预3 d后,依据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7]评判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0分:持续疼痛。1分:安静时无疼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严重。2分:安静时无疼痛,深呼吸或咳嗽时有轻微疼痛。3分:安静时无疼痛,深呼吸时也无疼痛,咳嗽时有轻微疼痛。4分:咳嗽时也无疼痛。通过干预前后分值变化判定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缓解:疼痛明显缓解,BCS评分增加≥2分。稍微缓解:疼痛有所减轻,BCS评分增加1分。未缓解:疼痛未减轻,BCS评分未变化或减少。总缓解率=(明显缓解+稍微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3.3 不适症状 记录2组患者干预过程中出现的咳嗽咽痛、咽喉异物感、恶心、呕吐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干预前,2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2.2 2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疼痛总缓解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7%(P<0.05),见表3。

表3 2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2.3 2组不适症状比较

观察组的不适症状发生率为3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00%(P<0.05),见表4。

表4 2组不适症状比较[例(%)]

3 讨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手术结束后,大部分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疼痛,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案干预会影响日常进食,不利于术后恢复[8]。相关研究[9]表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有30%~7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咽痛,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常采用雾化吸入缓解术后咽痛,但易引起患者呛咳,难以满足术后咽痛患者的需求。因此,积极寻求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至关重要。中医学将术后咽痛归属于“喉痹”范畴,多因外邪侵犯、脏腑功能失调、邪毒循经上壅和气血瘀滞于咽喉而发病,治疗应以润肺止痛、补中益气为主[10]。故本研究分析将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应用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痛患者中的效果。

研究发现,观察组在干预3 d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应用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痛患者中,可减轻其中医症候,有效缓解疼痛。分析原因在于,薄荷利咽喉,茱萸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效,现代药理还表明吴茱萸含有的吴茱萸碱、挥发油等化学物质可明显延迟痛觉反应时间,使痛觉神经钝化,还可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生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的功效;薄荷中含有的薄荷醇可抑制和麻痹神经末梢,有效抑制痛觉神经,且具有消炎和抗菌的功效[11]。上述药物与醋相配能产生温和的刺激作用,再贴敷于涌泉穴、内关穴、天突穴等理气止痛穴位上,可对上述穴位产生一定刺激,使穴位周围皮肤温度升高,有效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促使中药成分透过穴位皮肤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中,发挥理气止痛、温中行气的药理作用,在药物和经络的双重作用下加快炎症物质的代谢,促进气道损伤黏膜的修复,缓解术后咽痛,改善中医症候[12-13]。中医认为,耳穴与机体五脏六腑在多个途径上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耳郭周围分布大量神经,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高度敏感,当机体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在相关耳穴上,而通过刺激对应耳穴,可使病灶经络气血畅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4]。其中神门穴、交感穴具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镇痛和镇静的功效;咽喉穴、屏间前可清热解毒、清音利咽;王不留行籽可通经活血、消肿止痛。通过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压豆,可刺激上述穴位发挥功效,能有效阻断神经元病理性冲动的传递,调节身体的病理变化,与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可有效改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痛患者的疼痛情况,促进疾病转归[1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不适症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应用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痛患者中,可减少其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分析原因在于,耳穴贴压是中药外治法,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与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干预有助于减少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痛患者的其他不适症状,增加术后舒适感。

综上所述,润喉止痛膏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应用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咽痛患者中,可减轻中医证候,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纳入样本量较少、干预时间较短,故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偏倚,后续需扩充样本量做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咽痛耳穴插管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单腔气管插管CO2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