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提问教学的研究
2021-05-31王成
王成
【摘要】提问教学法一直以来都是最为常用且能够取得明显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在科学的提问中,能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桥梁,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实现思维的培养和转换.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巧妙地借助这种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从注重教材知识的衔接、设计梯度化问题、打破定式思维、组织启发式提问几个方面论述了提问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提问法;课堂氛围;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转折,这对其既是挑战也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融入提问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回答中收获更多的成就感,提高数学课程学习的技巧.同时,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数量,把控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受到启发,使学生全方位获得全新的知识,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一、在问题中实现教材内容的衔接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主动探究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系统地完成学习任务.[1]教师在提问时也要关注这个教学的特点,突出重难点,科学地实现教学过渡.
比如,在学习到高中数学课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快速掌握新知识,加深记忆,教师使用提问法的过程中就要更加谨慎,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问题导入法完成新课导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开教学的大门.首先,教师可以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与方程,还了解了不同函数的特点,初步掌握了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那么,同学们可以联系之前所学内容猜测函数模型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得到应用,有什么积极影响?”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旧知识的复习巩固,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求知欲.其次,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地完成板书设计,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出这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根据视觉的选择有目的地进行记忆.最后,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及时归纳,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确保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突破教学的各种局限,加上适当变通,就能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克服对新知识学习的抵触和恐惧心理,跟随教师的思路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在其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一个个问题的互动解答,有效带动课堂氛围,这样有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课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在问题中突出教学活动的梯度
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师也要把握好这一规律完成教学引导.在提问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梯度,有效推进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
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课程“对数函数”时,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该定义,就要在具有明显梯度的问题中让学生逐步思考,找到学习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于这节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把“人体细胞分裂”这一情境作为教学的特殊手段,根据这个情境为学生设置问题.如每个细胞需要经过多少次分裂可以分别得到8个甚至16个细胞,又要经过几次才能得到一万甚至十万个细胞.在这种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心收回到课堂上.接下来,教师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提出:“函數y=2x有反函数吗,如果有反函数,那么可以求出其反函数的表达式吗?”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对数函数的定义,帮助学生明确“如果a 的x次方等于N(a>0,且a≠1),那么数x叫作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x=logaN.其中,a叫作对数的底数,N叫作真数”.这样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脑海中对相关的数学概念有更深刻持久的记忆.通过先问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再问学生一个相对比较难的问题,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承受更大的挫败感,也能让学生有更充足的缓冲时间,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思考问题,提问的效率也会变得更高.把握科学的梯度能够确保教学活动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取更多的信息,顺利地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
三、在问题中打破教学过程的定性规范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更加顺利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是推动教学活动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各种限制,让学生能够学习更新颖的方法,增强教学的新鲜感.[2]
比如,在讲解高中数学“圆与方程”这个知识点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所以,教师就要根据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更好地带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游刃有余.对于这个重点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提问导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总结概括知识点,根据课程内容可以提出:“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在解决直线和圆相切的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探究正确的问题答案,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接下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态继续提出第二个问题,以例题的形式让学生解决“求以点O(1,5)为圆心,并且和直线3x-4y-7=0相切的圆的方程”.让学生比一比谁求得更快、更准确.在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后,教师还要让学生思考:直线被圆所截弦长在解题过程中要怎样处理?必须把握圆的哪些性质?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教师也要以例题的形式加快学生的吸收,让学生准确地求出直线l:3x-y-6=0被圆C:x2 +y2-2x-4y=0截得的弦AB的长.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根据要求完成对学生的相关指导.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也能在每节课程的锻炼中更加灵敏,学生也有更高的课堂参与度,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热情也被深入挖掘出来,保持了充足的学习动力.
四、在问题中展示教学的启发策略
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传授思考问题的方法,在问题的启发下帮助学生自主掌握新知识,并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使其具备深入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几何概型”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内容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让知识点逐渐浮现出来,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习与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在问题的启发下让学生掌握知识迁移和拓展的方法,在“古典概型”的启发中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古典概型中的基本事件个数是什么?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会相等吗?不同的几何概型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等多个问题和知识点进行联结,让学生由基础的知识思考出重难点学习的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调动学生研究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之间的不同之处.如果参与一个转盘游戏,教师可以通过“怎么计算胜出的概率?”这类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就能让学生根据问题顺利完成解题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好胜心.与此同时,对于大多数学生难以依靠个体力量解决的一些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在其中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做到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多次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不但能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有利于教师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在多样化的提问形式中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中,展开自主探究,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在关键处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深化自身所学知识,在动态化的教学指导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在问题中完成系统的教学评价
通过提问,不但能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3]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也要借助提问教学的优势完成系统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发展目标,及时查缺补漏,让教学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个知识点时,教师要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都通过问题来完成启发和点拨,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避免不利条件对学习活动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公式,在记牢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完成三角函数图像的绘制,整个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學理念,教师在其中只需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接着,教师就要根据观察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完成课堂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共同出现的问题,并且大多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也要抽出足够的时间再次为学生讲解,直到学生真正消化相关的知识点.而且,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完成客观公正的评价,更好地检测教学成果.同时,教师也要把这种提问教学法中总结的结论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科学地预设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成果.在更加科学的教学管理之下,教学活动能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课堂秩序也能更加稳定,学生也能根据发展的需要受到科学的教育指导,从而有效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结束语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门难点课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推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中.而且,教师要在提问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发挥提问教学的最大作用,让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推动教学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秋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3 (07):53-54.
[2]于君凤.课堂提问应注重有效性的基本原则[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02):79-80.
[3]黄丽生.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数学问题特征及设计原则[J].中学数学杂志,2004 (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