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与学”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
2021-05-31陈红娟
陈红娟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认知阶段,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在课堂上思考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因此,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表达问题的方法,就能很好地提升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激活原本沉闷的数学课堂.为此,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中‘问与学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为课题,分析了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问与学”有机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与学;策略研究;问题意识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发展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优秀的数学思维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但聚焦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无效,整个教学过程是枯燥、死板、乏味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智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对身边的种种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各种奇思妙想,喜欢在课堂上提问为什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质疑,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就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也就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不幸的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认识到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重要性,也没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更没能实现“问与学”之间的有机结合.这种错误的理念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问与学”有机结合的策略
“做学问”首先要平衡“问”与“学”之间的关系.由于小学生处于懵懂的年龄,虽然他们对新鲜事物持有一种好奇的心理,但是如果不能加以引导,他们很可能因为胆怯而隐藏这份好奇心.如果要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在“学”中发现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养成向教师或家长请教问题的习惯.如果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问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就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将更多的新方法和新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并善于发现数学中存在的问题
為了让学生将“问与学”有机结合,教师必须足够了解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在哪里、产生困惑的原因在哪里和存在困惑的位置在哪里,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将教学重点放在单方面的“教”上,而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问”的习惯.虽然学生在刚开始提出问题时可能不会一针见血,不能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但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先学会“走路”,才能期待他们在以后“跑起来”,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形成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很多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并不具备自主预习的能力,因此,他们在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其实,课前预习的过程是一个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是实现“问与学”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在开展数学课前预习环节时,教师可以将数学学习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利用网络平台远程指导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过程,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数学课前预习环节想到的各种问题全部记录到一张纸上并用手机拍摄下来,借助家校群以照片的形式分享给自己.在这之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异质化的线上分组,为他们建立几个线上QQ群,鼓励他们在QQ群中交流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数学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具体学习了多少新的知识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在于学生能借助数学课前预习环节在自主摸索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以及如何将自己发现的问题清晰地表述出来,这一过程既为接下来课堂阶段的学习铺平了道路,又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树立,更能帮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看待数学知识的习惯.
(三)借助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并解决问题
与教师相比,学生更愿意向自己的好朋友吐露自己心中的疑惑.小组合作探究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这一心理,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不断地讲述自己心中的疑惑,同自己的小伙伴共同商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三个图形提出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也可以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的同时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耐心地予以解答.有的学生在看到直角之后惊呼:“这不就是我们黑板的一部分吗?”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黑板一共有几个角?”“它们都是直角吗?”“哪些事物是由直角构成的?”等问题,部分小组的学生也可以在组内提问:“为什么钝角总是看起来比锐角大?”这时,组内的其他成员积极地帮忙解释:“就是这么定义的,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而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因此,钝角一定是比锐角和直角大的角.”于是,组内的其他成员又提出了新的困惑:“如果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还会有角吗?”由于组内的成员讨论了很久也没有结果,教师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向学生普及了平角的概念.
教师借助小组合作探究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数量很多,如果每名学生都在课堂上提问且问题没有代表性,就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如果教师借助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同一时间维度且在不同的小组内分别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大家一同提问导致的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在交流探讨与相互学习中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
(四)借助课堂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实现“问与学”的有机结合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创设是点亮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的有效手段,是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在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因为胆怯而隐藏的好奇提问心理重新释放出来.同时,教师应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伏笔”,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实现“问与学”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元、角、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在商店买文具”的情境,分给学生一些文具与人民币,安排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分别扮演顾客与店主的角色,使他们在实际的生活化情境中开展数学内容的学习.在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时,教师可以将文具的价格都设置为以元为单位,而让学生拿到以角或分为单位的钱.于是,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喊道:“这可怎么办,我没有两元钱啊!”这时,学生已经在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而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人民币中分、角和元之间能不能相互兑换.学生在讨论兑换规则之后,顺利地完成了交易的过程.在下一个延伸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将扮演顾客的学生的零钱收回,重新分给他们一些大额的整钱.于是,学生很快又发现了问题:“我不需要这么多文具,店主应找给我一些钱.”在这之后,学生能自主地练习加法与减法的运算,顺利地完成了数学学习的过程.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了提问的勇气、学会了提问的方式,而且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建立了联系,显著地提升了学生使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家长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虽然学校是个很重要的地方,但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家长也应该善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养成问问题的习惯,使他们处理好“不懂就要问的心理”与“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内容有时候很难理解,因此,家长应耐心地向他们讲解,最好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来加深他们的印象.同时,家长要相信孩子,即孩子能自己弄明白的地方绝对不干预,孩子能自己领悟的地方绝对不强制,孩子能自己纠正的地方绝对不代替,“该出手时才出手”.
结 语
巴甫洛夫曾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创造性思维往往始于怀疑.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教师就应该从培养和激发学生提问的动机入手,再加以提问情境的创设和提问方法的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而且能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问题,敢于追根究底,從而使学生乐意学、愿意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路风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70,72.
[2]周辉华.核心素养引导下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江西教育,2020(15):61.
[3]黄艳青.唤醒问题意识 激活数学思维[J].黑河教育,2020(4):57-58.
[4]李鹏图.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20(8):65-66.
[5]吴美香.精彩从“问”开始: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1):70-71.
[6]翁球兵.以问启知 因知好学: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