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5-31夏如杰刘爱萍张丽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夏如杰 刘爱萍 张丽娟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阐述了高职建筑设备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洁净空调工程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为例,从课程标准的顶层设计、教学内容的开发、思政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课程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对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展开了思考与总结。

[关    键   词]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洁净空调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92-02

自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的教育理念,高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成为高校教师的关注重点。课程思政可以理解为:“依托、借助专业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虽然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主要存在专业课程教学重视不够的问题,国内某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的仅占专业课教师的28.1%[3],对于重视技术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来说,这一点更加严重。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思想教育不够重视。一方面,大多数学生仅仅以就业为目的,仅重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仅仅是被动接受,更多还是被动应付学业完成及升学考试;另一方面,目前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仅仅作为公共基础课程进行讲授,多为理论知识,仅有的案例教学也与专业的契合度较低,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作为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素养相较于思想政治的教师又有所欠缺,使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够深入、形式过于单一、方法生硬,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涵盖了人的个体能力(体力、智力、交往能力等)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化以及人的个性(身心和谐、个体的自我意识和道德观念等)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4]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提出: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正是要求将知识育人和思政育人进行有机统一,这样才符合马克思与恩格斯所提及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知识育人仅仅回答了学生世界是什么及怎样存在的问题,思政育人能帮助学生认识价值,回答学生关于社会该怎样发展及人该追求什么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的需要,更应该成为育人的重要场所。而占据人才培养中大部分时间与精力的专业课程在思政育人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能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化大学生对世情国情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

(二)培养建筑设备安装类人才发展的需要

2015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着重指出应“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5]。绿色消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能耗大户的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作为占据建筑业消耗能源大户的建筑安装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将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等生活消费方式贯穿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同时建筑安装行业不仅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一个技术快速变革的产业。另外,与其他行业相比而言,建筑安装行业更需要学生能够吃苦耐劳,所以我们也应该将这些元素纳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满足建筑设备安装类人才发展的需要。

三、洁净空调工程技术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

(一)课程标准的重构,完成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对于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思政目标。而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国家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师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确定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洁净空调工程技术课程首先在课程标准的编写过程中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对照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毕业要求,积累思政素材,挖掘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设计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构建涵盖评价思政素养的评价体系,完成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二)教学内容改革,实现专业与思政融合

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加强课程思政的设计开发,是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本门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条要求:(1)立足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需求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完善课程思政体系;(2)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优势,挖掘专业中涉及的思政内容,不仅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还能起到育人效果。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主要的结合点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和节能工艺与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绿色消费模式理念的结合;(2)结合2020年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延时摄影与内部探秘,讲解洁净空调技术应用场合及生物洁净室的人员管理等知识点的同时,融入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医护工作者的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3)工程实践案例举例中,融入协同配合,发挥优势的团队协作能力的育人元素。洁净空调工程技术课程中具体的课程思政要素融合见下表。

(三)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实施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的效果。作为专业课教师,一方面应该通过常态化培训、专项培训等措施,增强自身的“思政”意识和能力,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政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应积极与思政教师相结合,打造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相融合的教学团队,这样不仅能保证思政教育内容的即时性和正确性,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还能保证思政内容有效融入专业课教育中,真正达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四)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多维度评价

课程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而当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中时,从专业、思政双重维度实现对学生的考核是必不可少。而对于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也更多的在平时,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考核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量化考核,细化考核指标,重构课程评价体系,以达到对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考核,从而实现对专业课程的合理评价。

四、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洁净空调工程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的实践,得出高职教育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改善。

1.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实现思政教育隐性化、间接化,实现育人的润物细无声,而这要求进一步挖掘专业课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以达到真正的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2.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的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课程思政的改革离不开思政教师的参与,应该在学校层面加强“课程思政”平台的建设,整合专业教师、思政教师队伍,形成多学科背景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

3.思政教育不仅仅在于教师和课堂教学中,更应将思政教育扩展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鼓励每一位教职员工参与,构建由各教学单位、教务处、学工、团委等的多元参与,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运行机制,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8.

[2]赵继伟.“课程思政”:涵義、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114-119.

[3]莫非.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位问题的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4):94-97.

[4]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1):112-120.

[5]江亿,李强,薛澜,等.我国绿色消费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5(8):110-121.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