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人才培养, 适应发展需求

2021-05-31刘鹏贺露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发展需求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刘鹏 贺露

摘   要: 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西方文化概论”的改革探索为例,针对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取得的成绩,总结陕理工历史学专业课程改革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发展需求   历史学专业   课程改革

在当前全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必须在专业课堂上采取新的措,实现人才教育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对接,为社会服务,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1](36)。陕西理工大学历史系积极探索历史学专业课程的改革发展,适应当前“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课程改革中主动融合各学科、各专业学生未来发展需求,选择“西方文化概论”专业必修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由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向全校公共选修课程逐步拓展,服务的对象由历史学专业学生逐步扩大为全校广大文、理、工各科学生,将较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转变为紧跟时事变化、加强古今中外对比、介绍最新知识的创新型公共选修课程。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陕西理工大学历史系“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既注重对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又结合当前高校教育实际,为学生的论文撰写、考研、招教考试等创造有利条件,具有良好的示范教学作用。本文以陕理工历史学专业课程“西方文化概论”的改革探索为例,针对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取得的成绩、推动的改革、未来的趋势,总结陕理工历史学专业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一、课程建设改革

陕西理工大学历史系“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建设、内容改革建设、师范技能建设、教学科研建设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课程建设、改革、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课程、学生、教师共同发展进步的良好局面。

1.师资队伍建设。部分地方高校一些教师往往根据读研、读博时的研究方向讲授课程,且存在多年主讲一门课程的现象。但公选课与专业课不同,选课学生多,开课门次多,承担课程任务的教师必须随之增加。陕理工历史系经过多年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师德师风过硬的“西方文化概论”师资队伍。“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现有教师5名,硕士、博士学位达到8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达到80%,课程组由博士、硕士、本科学历,教授、副教授、讲师构成,职称、学历结构合理。课程组成员年龄最大不超过55岁,最小不低于35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师资力量较强,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色,科研实力雄厚。以一支富有朝气、勇于进取的师资队伍推动历史学专业课程改革步伐。

2.教学大纲建设。根据學校要求,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因此陕理工历史系针对“西方文化概论”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修订全校公选课程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方面的修改:一是更新参考资料,尽量推荐学生使用2020年以后出版的学术价值较高的资料,特别是史料性质的资料;二是重新改革课程内容,加入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在课时安排上,适当增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符合时代特色的内容,大量删减相对陈旧的内容,力图使大纲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前沿性和操作性。

3.内容改革建设。在“西方文化概论”专业课程向公选课程转变的过程中,陕理工历史系改变以往的西方文化教学中只单纯讲授西方文化内容的做法,加入了大量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较的内容,在对比中突出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西方政治思想、宗教影响、经济流派、社会沿革等西方文化涉及的各个方面,力图全面诠释西方文化的概况。加强对当代西方文化的讲授,不拘泥于历史,而是着重讲述由上古至今西方文化变迁的过程脉络。

4.师范技能建设。无论是面向历史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还是面向全校文、理、工科学生开设的公选课,陕理工历史系“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相关知识外,还把学生师范技能培训当作重要的任务。通过上课互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发言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胆量与口才;通过课程组教师相互“串讲”这一方式引领学生观摩不同教师讲授相同内容时各自的风采和特色;通过讨论课组织学生锻炼师范技能,增强讲课、板书书写、课堂组织能力等。通过课程讲授增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非师范生的基本师范技能。

5.教学科研建设。陕理工历史系以“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涉及的内容为方向,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课程组各位教师结合各高校世界史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及教师个人的研究方向和专长,在讲授时增加了文学史、艺术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等内容和历年相关考研试题的讲解,为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考研创造了条件。同时,课程组各位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科研项目,以科研促进教学,特别是利用教改研究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科学,因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学生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2](193)。陕西理工大学历史系“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在讲授课程时主动寻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对比式、多媒体、网络式等教学方式和直观的情境改革创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听讲、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互动流于形式等问题,成功地将历史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转变为适应全校学生的公选课教学方式。

1.对比式教学方式。陕理工“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在授课时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著作、影视作品、文学成就、艺术创作、军事冲突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分类比较,在讲述每一章节内容时教师都有意识地加入大量比较内容,如“侠”文化的比较、中国近现代时期中外军事冲突的比较、基督教文明与儒家文化和佛教文明的比较等。用对比式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不同传统文化间异同之处的认识。

2.多媒体教学方式。陕理工“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在授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搜集大量西方文化的图片、文字、影视资料等相关教学资源,使用PPT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采用历史重现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走进历史”,加深对文化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同时,课程组适当增加了讨论课的内容,在师生的热烈讨论中解决了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更新快的矛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网络式教学方式。在当前网络时代大背景下,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不可能脱离网络。陕理工“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教师鼓励学生课后主动上网,主动利用网络资源补充课外知识。课程组目前已完成“西方文化概论”在线开放课程的制作工作,课程共包括:绪论、伦理思想概论、政治制度概论、犹太历史概论、经济思想概论、国际关系概论等内容环节,总计6章12节,每节课的时间安排均为30分钟左右,时间共计360分钟左右。在“西方文化概论”在线开放课程的制作过程中,陕理工历史系教师突出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特色,突出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特色,突出由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在线开放公选课程的特色,力图适应各学科的学生需求。目前“西方文化概论”在线开放课程的网站依托陕理工校园课程平台,已上传相关课程资源,包括“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视频与内容简介、平时作业与考试试卷、“中西伦理传统与全球伦理”“伦理学纲要”等相关资料,可供更多的学生在线学习并获得相应的网络选修学分。

三、课程改革效果

陕西理工大学历史系“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经过连续10年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探索,“西方文化概论”课程已经由专业必修课程转变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全校公选课程之一,课程建设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显著的效果。

1.师资素质明显提高。除了“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之外,陕理工历史系教师还注重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学素质。如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远程培训计划,选择“西方文化史”“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明史”等课程进行培训并相继取得证书,为今后教学开阔视野。

2.学生选课反应热烈。根据陕理工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和学校网上评教反馈意见及历史系组织的学生调查活动的统计,“西方文化概论”公选课程一直被评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网上评教平均分数达到96分以上。自陕理工历史系“西方文化概论”公选课程开设以来,全校学生选修该课程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尤其是近3年以来每年都有2000多名学生选修该门课程,约占同级学生总数的2/5以上。历史学专业学生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上选择西方文化方向的约占40%,学生的选课积极性持续高涨。尤其是自“西方文化概论”在线开放课程上线以来,学生反应热烈、点击率高、效果良好,选课学生开阔了应试教育局限的视野和打破了传统学习方法,通过网络学习对西方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有了初步的认识,课程前景广阔。

3.教学科研效果明显。陕理工“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组教师以课程内容为重点突破方向,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与“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成绩都很突出。课程组以“西方文化概论”课程内容积极参加各类型的竞赛并获得多项殊荣,连续获得20余项各级各类教学奖项。同时,课程组公开发表与“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改革相关的论文6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教改类论文20多篇,主持和参与相关各级各类项目40余项,出版《西方文化概论》教材,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达到了极好的效果。

四、结语

陕西理工大学历史系紧密融合当前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求,将“西方文化概论”专业必修课程积极拓展为全校公选课程,以培养学生“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富于创新精神”为目标,坚持“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统一、传统教学与现代手段相统一”为指导思想,以新的教学理念抓课程建设,紧密聯系当代世界的各种风云变幻,培养全校公选课学生的创新思维,摆脱历年应试教育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将学生的思想和知识体系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时时留心校园之外的变化,在学习中紧跟形势、在思想中保持创新、在实践中有的放矢,指导学生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在历史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闫向莉.就业视角下高校课堂教学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2]温艳.中国近现代史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圈,2007(10).

陕西省教育科学2020年度课题: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与陕南地区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融合性研究(项目编号:SGH20Y1194);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YYJ2019—15);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子项目。

猜你喜欢

发展需求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