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凌:“农业硅谷”的“双创”模式

2021-05-31陈小玮

新西部 2021年4期
关键词:杨凌示范区双创

陈小玮

杨凌示范区通过六大“双创”工程,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8家,吸引大学生、科技人员以及职业农民,以科技创新启动一段创业人生。

位于杨凌会展路的科创中心,四周一圈建筑群,围出了一个小花园,红的、白的碧桃绽放,有彩色雕塑点缀其间。这个占地56.96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由“众创田园”创业基地的五栋建筑,以及创业大厦、创意大厦、创新大厦组成,分别具有科技成果创新与孵化转化区、文化创业集约区、“涉农科技服务业”创业街区、专业服务与辅助服务区、管理与辅助服务区等不同功能。

科创中心还有一个名称——大学科技园,其建立之初便着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原创农业科技成果企业或项目,聚集一批站在国内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让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真正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科创综合体”。

自2019年10月正式运营至今,科创中心作为杨凌全面推动“双创”工作的重要载体,成效卓著。在2020年国家级示范基地评估中,杨凌示范区双创示范基地位列区域类高新区和经开区双创示范基地第6名;2020年5月,杨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再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8月,陕西省政府也给予了通报表扬;10月,被认定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1月,被认定为“陕西省示范众创空间”;同月,创新创业园公司荣获2020年度“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科技创业贡献奖”……

大学生的创业摇篮

杨凌新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化生态”)在众创田园安家已经三年。宽大的实验室里,有人正忙碌着做实验。从玻璃隔断能看到对面库房架子上,一层层放置着装在塑料袋里的待检土样。

新化生态员工赵建军告诉记者,2015年,他的师兄程红岩在读硕士期间创办了这个公司。最初公司在杨凌的创业工场,只有两间不大的房间,可以享受免交房租等扶持政策。为满足新生创业企业发展需要,有关部门还不定期举办创业培训课程,为创业者答疑解惑。经过两三年的发展,从创业工场孵化成功后迁到了众创田园,现公司实验室的面积已扩大到了900平方米。

新化生态是一家独立的从事第三方土壤、植物和肥料检测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公司主要给各类型农场、农业合作社、农资公司以及各类科研院所等单位,提供土壤植物样品检测、土壤作物診断评估、土壤改良与修复、农业技术咨询、节约灌溉等技术服务。

据赵建军介绍,现在农业研究更加细化,一些研究者需要做土壤成分及营养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公司就为他们提供检测报告。他做了个比喻,病人到医院看病,医生开检查单,相关科室出检查报告,公司的工作就相当于出检测报告。公司曾为四川广元昭化区提供水稻、猕猴桃等作物土壤监测与修复服务,使得亩均效益提升近1500元。

新化生态先后被杨凌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评为“2016年度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 2017年公司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18年3月成为“杨凌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产业联盟”的理事单位。

王炳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牧场工作期间,他发现牧场繁殖依靠人工授精,但随着奶产量的提高,奶牛发情表现逐渐减弱,给人工受精工作带来很大阻碍,导致失配。另一方面,奶牛疾病的滞后发现和错误诊断也导致牧场成本增加,这都是奶牛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6年,王炳科带着自主研发的奶牛疾病发情检测仪,成立了杨凌秾福农牧科技服务公司(简称“秾福农牧”),入驻杨凌创业工场。奶牛疾病发情检测仪能够采集奶牛的活动量、采食量、休息时间、发情时间等一系列数据,并通过一个简单的项圈和无线网络将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牧场工作人员的手机上。

2018年初,奶牛疾病发情检测仪开始投入市场。陕西、山东、宁夏多个牧场安装使用了秾福农牧的奶牛疾病发情检测仪。其中,山东一家牧场,每个月因为疾病、死亡而淘汰的奶牛数量是50头左右,在使用奶牛疾病发情检测仪之后的三个月中,一共死亡奶牛只有3头。

2018年,秾福农牧参加了‘新希望杯第二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并获得了二等奖。

2018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在此背景下,河北成为全国奶业云平台试点省份。河北171个牧场进行招标,秾福农牧中标54个牧场。在王炳科看来,这是国家对奶牛疾病发情检测仪产品的认可。

西安草滩牧业华阴一场繁育技术主管齐伟介绍说,他们使用秾福农牧的养牛“神器”奶牛疾病发情监测仪和奶牛精准激素仅一年,奶牛繁殖率就达到了96.4%,发情揭发率稳定在75%以上,情期受胎率达47%,牧场存栏的3000头奶牛全都受益于秾福农牧提供的第三方服务。疫情期间,王炳科团队还定期为牧场做远程繁殖评估、数据分析等服务。

奶牛疾病发情检测仪获得了8项国家专利。目前,国内58个牧场的3.7万余头奶牛均应用了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奶牛疾病发情监测仪。产品还远销印度和孟加拉等国家。

现在,王炳科已创立了5家公司,业务涵盖智能化牧场设备研发、牧场第三方技术托管、新药研发等。

李松毕业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校读书期间,他用所学知识和同学们勤工俭学搞设计做绿化。毕业后成立了陕西垚森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把班委会变成了董事会。学校作为对他们创业的支持,将校园的一个8.5万元绿化养护工程交给了他们,成为公司拿到的第一份合同。

李松在办公场所免费,以及5万元种子孵化资金等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短短三年时间,他的公司年产值就达700多万元,带动100多人就业。“5万块钱孵化资金对于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是一个很大的鼓励。”李松感慨道。

“80后”何享芩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二时,她围观宿舍好友网购时无意发现,网上一斤油枣平均能卖出十几块钱,而自家种的油枣一斤却只能卖几毛钱。抱着为家里增加些收入的想法,她开始触“网”。凭着一股不怕吃苦、不耻下问的倔强劲儿,尝试网络销售自家油枣,逐渐掌握了全套的电商运营规则。

2013年,何享芩和爱人郭继昱搬出了一直租住在城中村的民房,进驻杨凌创业工场。创业工场为他们免费提供办公地点、冷库、仓库等配套设施,在政府的帮助下,公司规模、收益逐年提升。2016年“聚变农高会”活动中,短短三天就卖出了近3万件猕猴桃,收益近百万元。

2018年12月5日,在阿里巴巴举办的互联网直播日里,来自杨凌戈绿原农业有限公司的戈绿牌亚麻籽油,代表杨凌农科产品入驻阿里巴巴自营平台淘乡甜官方旗舰店,创造了直播一分钟,销量超过6000瓶的爆款产品。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名博士联合创办的杨凌锦华生态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通过了中国计量认证(简称CMA),获批检测认证项目88项,业务已覆盖了陕西、甘肃、山西、山东、黑龙江和河北等14个省份。该团队获得2017年中央电视台全国十大创业明星、2019年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全国银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大学生雷鸣创办的杨凌知君菌业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液体菌种技术为核心,为从事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企业型客户和大棚种植户提供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已在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落地。与此同时,与老挝国家农业服务中心合作,建立了中老食用菌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填补老挝国家食用菌生产空白,目前已试产,日产能达3吨。

浙江小伙方瑜是北大硕士,2017年,他通过第24届杨凌农高会感受到了杨凌特色现代农业的魅力,于是来这里追梦。他从最初租用大棚,到如今建成占地250亩棚栽无花果产业示范推广基地——菲格庄园,两年多就在杨凌实现了他的现代“农业梦”。目前,他们已经申报了“丝路红玉”“丝路黄金”2个新品种,多项种植新技术还走出国门。

杨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有300多家,其中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业者占37.5%,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占13.2%,另外有49.3%的创业者是来自外地的院校。2014年到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增长幅度分别是23.2%、28.6%、34.5%和36.1%。大学生创业群体平均学历在本科以上,“90后”占较大比例。农业、文化、电商、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创业者的身影。

杨凌示范区对初创大学生企业办公、住房房租五年全免;对优质项目提供5-20万元种子孵化资金支持;公司手续提供一站式代办;创新成果政府优先采购……

2016年12月,楊凌青年创业联盟成立,为创业企业和个人学习创业知识、推介创业项目、筹措创业资金、实施跨界合作、实现创业梦想搭建了平台。

两年后,杨凌青年创业学院成立,逐步形成以常态化创新创业培训为基础,集创业研究、教育、孵化、服务为一体的实战型商学院和创新人才孵化器。

杨凌示范区对创新创业的综合施策和全方位支撑,成为创业者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石。

教授推广创新成果的新载体

唐攀博士是杨凌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凯瑞生物”)的员工,他告诉记者,杜恩岐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动物医学院的副教授,也是公司的总经理,还是首席科学家。

杜恩岐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博士后加入加拿大院士团队从事纳米疫苗研发,有多年的国外顶级疫苗公司工作经验,是西北农大、杨凌区的创新创业先锋人物,也是国内疫苗研发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养鸡、养猪最多的国家,畜牧业产值已经占农业总产值的36%,未来有望突破50%,每年畜禽疫病导致的经济损失大约为300-500亿元,扑杀、消毒等间接损失是直接损失的5-10倍。

2019年7月,“70”后杜恩岐创办凯瑞生物,注册资金3333万元。公司由顶级专家团队、多家知名新药研发评价CRO企业和规模化养殖场共同组建,依托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工艺开发、功能饲料添加剂、动物保健药、技术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等七大平台,优先开展“猪用动保产品+技术服务+契约式托管”一体化动保服务新模式。未来市场有望突破千亿。

以前说“家有财产万贯,带毛的不算”。这两年形势突变,特别是在非洲猪瘟大背景下,猪成了金疙瘩。非洲猪瘟使我国生猪存栏腰斩,猪价肉价也涨上天。动保行业在非洲猪瘟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是生物安全消毒剂卖得火,促进健康养殖的益生菌、疫苗等都是市场急需的产品。

凯瑞生物入驻杨凌科创中心,很快就享受到示范区有关部门组织的专班跟进服务,不仅获得1万平方米科研用房,而且在科研平台共享、金融等方面得到了支持。公司成立一年时间,就让杜恩岐二十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转化,实现产值600多万元。

“我们的疫苗和传统疫苗比效果更好,更安全,质量更可控,价格也更低。”杜恩岐自豪地说。

非洲猪瘟、猪蓝耳病以及猪流行腹泻都是猪的重要疫病,让很多养猪企业生畏,感叹养猪难!杜恩岐的技术团队研发的“养殖管家”项目,为养殖户提供动保一体化服务,通过疫病检测、疫病防控、养殖保健以及技术服务等,让养猪不再难。去年,该项目登上了央视二套《创业英雄汇》栏目的舞台,在节目中获得各位投资者的青睐,成功融资800万元。

据了解,凯瑞生物目前已拥有国内最全的兽用生物制品研发平台、一流动保技术服务团队和成熟的研发盈利模式。动保一体化服务项目还曾获2018年、2019年陕西省和江西省“双创”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凯瑞生物目前的业务已涵盖疫苗、功能饲添、保健药物、抗体和诊断试剂、工艺开发、技术服务、人工智能等,未来发展目标是打造为研发、中试放大、注册申报、产品转化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在杨凌示范区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的展柜里,展示着几个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团队新育成的 “瑞阳”“瑞雪”优质晚熟苹果,红的是瑞阳,浅黄色的是瑞雪。

2019年6月,“瑞阳”“瑞雪”通过国家审定,这是陕西省首次通过国家审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品种,也是继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秦冠”苹果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果树育种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12月28日,赵政阳教授团队发起成立杨凌瑞雪瑞阳苹果发展联合会,迈出了携成果创业的新步伐。

杨凌西农瑞雪瑞阳苹果发展联合会是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批准成立的惟一的以研究示范推广苹果新品种为主要业务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旨在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推广瑞雪瑞阳瑞香红苹果新品种、制定技术规程标准为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保护瑞雪瑞阳瑞香红苹果新品种知识产权、开展科技培训和市场信息交流、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科研推广和联合会运行、为政府提供咨询建议和承担政府委托与政府购买等服务。联合会由苹果科研专家、苹果全产业链企业、合作社、农民、爱心人士等组成的学术与行业产业发展结合的社会团体,目前有50多个会员单位。

2020年,赵正阳的苹果新品种“瑞香红”( 瑞香红通过陕西省审定,是我国苹果育种领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苗木生产经营权以1100万元转让费创下了国内新高。该品种是极晚熟的红色品种,肉质脆、香气独特;耐贮存,商品率高;种植可不套袋,丰产稳产。

陕西省白水县的果农曹谢虎第一个试种“瑞阳”“瑞雪”,他喜滋滋地说:“这苹果好看、好吃又高产,还好管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政府便将苹果确定为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推动苹果产业迅猛发展,陕西一跃成为苹果大省。但同时面临品种单一、早熟品种缺乏、更新换代缓慢、品种以外引为主等问题,制约苹果产业发展。

我国是苹果大国,产量占世界的55%左右,但90%以上为国外引进品种,自主培育品种占比不到10%。付润民研究员在20世纪70年代育成的“秦冠”苹果,具有丰产、抗病、易管理、耐贮藏等优点,目前仍是我国自育苹果品种中栽培面积最大的,但口感却不及某些国外品种。

“一定要让老百姓吃上好苹果!”这成了赵政阳的梦想。他着眼现代国际前沿的苹果育种理念,将一套全新的思路用于育种实践。他带领研究团队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按照“少组合、大群体”和“阶梯式选择”的思路,选配大量杂交组合,这为后来成功培育“瑞阳”“瑞雪”打下了基础。

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探索,“瑞阳”“瑞雪”两个新品种终于培育成功,实现了苹果杂交育种的新突破。新品种的早果性、丰产性、果实品质等综合性状优异,在渭北、陕北等地区及同类生态区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黄土高原产区苹果更新换代极具潜力的主栽品种。“瑞阳”“瑞雪”已被10余个省区引进试栽,发展面积已达15万亩,栽培效益比主栽品种“富士”高出两三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瑞雪”“瑞阳”果品数百万斤,已进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杭州等国内大型市场。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2020年以来,杨凌积极发挥区校融合的体制机制优势,将创新和产业紧密结合,以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大平台为抓手,不断放大融合辐射效应,提出打造“全域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推动全城全域创新发展,农业科技人员业成为杨凌创业的另一大主体。

职业农民带领农民致富

“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这是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马新世承担的省部级西瓜、甜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让薄皮甜瓜立体吊蔓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在西北多个省(区)推广面积超百万亩。在马新世创办的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每年都要举办多期农业技术培训班,让更多农民群众从中受益,走上致富路。

马新世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合作发明的“3+2”技术农業“黑科技”,实现了土地在休养中不间断进行农业生产,既节水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率,该成果已经在杨凌和甘肃、青海、新疆、山东、天津、贵州等地推广面积达10多万亩。

2018年,马新世发起成立了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是全国首个省级职业农民协会,旨在发挥农业先进技术运用、资金投入、市场研判等共享共用优势,促进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开花,提供更多优质生态农产品,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壮大、产业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目前协会成员有163人,其中副会长17人,理事39人,还成立了5个市级协会。

马新世从一个靠天吃饭的普通农民,变身为职业农民协会会长,靠创业当上了“老板”,并带动6000多人就业。

“80后”的王艳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已经成为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在科技专家的悉心指导下,王艳成功地将火龙果引种到杨凌,从最初的5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150多亩的种植基地,品种多达20余种,为当地农民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火龙果种苗在全国推广面积约3000亩,涉及十几个省份。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王艳也变身为“网红主播”。在网上,她不仅卖果子、卖苗木,还教技术,产品远销上海、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最远还卖到了西班牙。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王艳创造了火龙果鲜果年收入300多万元、种苗销售超过400多万元的喜人业绩。

今年50岁的王中来是杨凌示范区揉谷镇陵湾村农民。2008年之前,王中来和其他农民一样,农忙种点常规庄稼,农闲四处奔波,打工补贴家用。2010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返乡创业,成立了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杨凌示范区和农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下,社员从最初的5户发展壮大到现在的300多户;土地效益从原来的一亩地2000元发展到现在的一亩地30000元。

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园是杨凌专注自主培育、以创业促创新战略的一个缩影。杨凌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园合伙人之一的高级职业农民魏群劳,阐释了园区的定位和功能。他这样说,园区打造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示范基地,主要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运用栽培新模式,为农户作示范,农户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栽培的新品种和栽培模式进行做务。同时,园区聘请了20多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组成专家团队,从设施建设到种植、作务、管理、经营,全过程指导。

在助推职业农民“双创”方面,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农科教资源优势,建立了全国独有的农民技术评审标准体系,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民全日制学历教育,设立杨凌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中心,出台《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管理办法》,围绕干旱半干旱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民科技需求开展技术培训,对经过系统系列培训的农民创新性地组织开展免费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农民技术职称证书被广大农民朋友誉为“农业科技的身份证”。截至2020年,面向旱区开展农业科技培训527场次、培训农民4.6万人次,其中面向省内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培训农民11786人次,新增655人获得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全国累计23个省市自治区、116个地市、274个县区的16299名学员获得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

如今,杨凌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累计建设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全年示范推广面积1亿亩,示范推广效益231亿元。

在杨凌示范区,农民已经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成为当地创业创新的主要力量。近年来,示范区为了扶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创新,不仅大力实施职业农民培训计划,还针对农民创业项目审批、资金帮扶、社会保障等出台了“套餐式”的支持政策。先后建成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返乡创业园、扶贫创业园等职业农民创业“实训基地”,不仅培育当地农民,还吸引了全国各地1000多名农民。杨凌职业农民双创案例已入选《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百佳案例》。

为“双创”提供优质服务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有“农业硅谷”之称的杨凌在中国农作物育种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世界上小麦年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陕油8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秦冠苹果、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创造全国玉米高产栽培最高纪录的“陕单609”等等,这些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出自杨凌。

作为中国首个“国字号”农业高新区、惟一有鲜明农业特色的自贸片区,杨凌示范区在二十三年前刚刚成立之时,便被寄予“创业”“创新”的厚望。

截至2015年底,示范区累计孵化企业650家,其中留学人员企业23家,大学生创业企业120家,毕业企业70家,吸引了90多家电商企业进驻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杨凌“双创”工作的孵化空间从最初的6.5万平方米拓展到10.7万平方米,创业团队企业翻倍。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对外发布,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式获批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2017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杨凌视察时,先后来到众创田园、自贸片区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并寄语杨凌的创业者:“为农业插上翅膀,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2018年10月26日,国务院第三次批文要求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三区三高地”,即力争到2025年,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杨凌是我国第一个农业自贸片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建立的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在比什凯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明确表示:“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

2019年,杨凌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聚焦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互联网+农业”等领域,先后出台30多项促进“双创”的政策措施、专门梳理形成政策核心条款清单109条、制定政策落地服务流程图25张,通过政策扶持、基地支撑、优化服务、区校协同、国际合作等路径,厚培发展沃土,打造形成农业特色鲜明的“全域化”双创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杨凌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农业“双创”国际化,“双创”种子在这方沃土上遍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9年,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这个中心搭建了研究开发、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五大平台,汇聚仪器设施共享、科技文献共享、科学数据共享、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等优势资源,整合公共检测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业务服务、战略与咨询服务、科技交流与合作服务,吸引了生物农业、生物制药、中医药健康、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智能装备、低碳循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型研发机构、团队和相关企业竞相入驻。以科教人员、职业农民和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115项、1.99亿元,植物品种权交易38项、2406万元,为杨凌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能和活力。2019年,杨凌新增企业1538家,同比增长11.5%,从业人员达7.2万人。

同时,示范区建立科创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探索推行“科技创新券”,14家服务机构纳入接券机构,全年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00家,通过种子孵化项目支持初创团队22个、资金157万元,获批省级众创空间、农业星创天地2家,孵化能力持续提升。

示范区还积极推进“双创”平台建设,先后建成杨凌“双创”在线孵化服务平台、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农业文化创意服务平台和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同时,注重完善创新创业全链条孵化服务功能,深入推进“资本”和“知本”的有效结合,建立了基金工作室,吸引68家投融资机构进驻,10家重点孵化企业在交易板挂牌,让无数创客在这里实现了“创业梦”。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通过实施“六大”双创工程,杨凌示范區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8家,总面积80多万平米。设立各类创新创业共享平台83个,建立技术创业联盟、协会等36家。近年来,新登记市场主体11400家,培育创新创业团队932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比2017年翻一番),瞪羚企业33家,1家国家级独角兽企业于2020年9月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020年,示范区先后出台40余项促进创新创业政策,形成了覆盖“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过程,“科研-人才-产业-金融”全方位的扶持政策体系。

示范区积极发挥区校融合的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放大融合辐射效应,提出打造“全域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培育形成了以农业科技人员、大学生、职业农民为主力军的极富农科特色的三大创业主体,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115项、1.99亿元,植物品种权交易38项、2406万元。同时,建立科创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探索推行“科技创新券”,14家服务机构纳入接券机构,全年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00家,通过种子孵化项目支持初创团队22个、资金157万元,获批省级众创空间、农业星创天地2家,孵化能力持续提升。

示范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和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上合农业基地建设,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上合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在加快推进,“一院多所”体系正在抓紧构建。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实施农业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家,发展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8家,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有效期内高企数量达53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0.7%,较2019年增长18.6%,科技创新实现多点“开花”。

杨凌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大院大所行”“杨凌创业中国行”“科创菁英汇”系列活动,先后赴深圳虚拟大学科技园、中国农科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吸引科技人员和大学生来杨凌创业。有数据显示,公司全年累计招引创新创业团队、科技企业、服务机构63家,目前在孵企业516家,开展线上、线下企业孵化培育活动150场次,科创菁英汇系列活动23场次,双创政策的广度、深度持续提升,在区内构筑起创新创业的新格局。

2020年,示范区因为疫情为企业全年减免租金1524.8万元、减免税费2.4亿多元,发放培训补贴、稳岗返还资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奖补资金等1.78亿元,创业担保贷款4806万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2000多家,4.5万农民工返岗复工。

通过智慧农业推进创新创业,也是杨凌示范区“双创”发展的一大亮点。首先是建设智慧农业谷,规划总面积23677亩,约16平方公里,打造一个以农业4.0为目标,智慧农业为核心,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样板。规划包括“一心五园三区”。目前,示范区与神州数码合作已建成农业云服务平台,与华为合作共建“中国农业数谷”正在推进,与华侨城合作即将打造“世界农业之窗”。其次是建成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了润美农业、顺丰速递等全国知名农业电商企业400多家,聚集区内外2000多人创业,年营业额近20亿元。第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建立上合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与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建成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等13个国际合作平台。承办国家援外创新创业教育培训125期,培训110多个国家3000余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由政府搭台,以企业为主体,高水平建成中哈、中巴等8个境外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园。

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杨凌示范区将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推动科技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推进“区校融合、一体发展”,大力开展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现代农业领域实施重点创新链工程,布局和培育涉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的良好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猜你喜欢

杨凌示范区双创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陕西杨凌:“云上农高会”首次亮相
杨凌果蔬国际品牌发展大会日前召开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杨凌农业科技功能区 打造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