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美术创作实践研究

2021-05-31王毅

艺术评鉴 2021年7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

王毅

摘要:美术创作是高校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作品质量体现着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本文深入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到美术创作实践的路径和方法,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拓宽当代美术的思维深度与宽度,切实提高美术创作的文化含量和艺术质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美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177-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实生活中,美术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当今世界新技术、新科技、新观念不断涌现,对传统文化带来了极大冲击和挑战,美术创作从题材、技法到观念,日益复杂多样,既要保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要体现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这是新时期大学生美术创作教学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美术创作与教学现状

第一,美术创作重技能、轻理论、重观念、轻文化。绘画技能对美术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这是基础,绘画基本功弱,再好的想法和构思也很难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可是一味地强调技法训练,最后只是一个熟练的匠人,缺乏艺术品格。在目前创作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基本功相当不错,但在创作中缺少想法,眼界不够开阔,思维禁锢,连基本的美术史都不了解。另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一部分喜好新奇的學生热衷于所谓的“当代艺术”,丢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美术创作中缺少文化含量和品位。

第二,美术创作教学缺乏连贯性。严格来说,专业创作课和毕业创作课要保持教学的一致性,1.授课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优势,让学生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开展实践训练,挖掘潜力,发挥自身优势,为毕业创作作铺垫。2.学生从大三到大四,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思考和实践,专业技能的提升、社会生活的体验、审美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老师专业的特点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毕业创作自然会得心应手。而现在的情况是专业创作和毕业创作是分离的,理论和实践脱节,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美术创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美术创作模仿照搬现象严重,缺乏创新精神与生活气息。美术写生和美术考察课程主要是观察体验生活和搜集素材,但是很多学生把课程当做是旅游和游玩,没有细心观察,不可能去记录发现美的素材,创作时大都临时到网上搜索图片,应付了事。没有一个正确的创作态度,自然就创作不出有感染力的作品。由于学生缺乏大量的生活体验,创作时大脑一片空白,为了方便省事,往往借鉴一些名家或历届优秀美术创作作品,说是借鉴,只是做了简单的改动,如构图上左边换右边,实际上就是模仿和抄袭,没有创新意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美术创作实践意义

第一,提供思想营养和价值导向。优秀传统文化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营养,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美术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文化传承是美术创作的根本保障,用中华优秀文化引领当代价值取向,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富含文化品格的美术作品塑造民族性格,反映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对促进文化自信有着积极意义。

第二,提供正确的创作思维方法。艺术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融合的产物,美术创作要有新时代的艺术思想、文化理念、创作手段,这种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如果没有创新,传统就是传统,没有时代特色。这就要求在美术创作中,不是生搬硬套地将现代文化渗入其中,而是深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进行凝练、概括、整合,从而向传统文化深层回归,达到升华,赋予崭新的时代风貌。

第三,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地球村”的社会发展中,任何没有民族标签的艺术都将被淹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美术创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美术创作实践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理念

大学生美术创作教学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大纲的修订应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目标,但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复合型美术专业人才。首先要确定文化身份,再确定艺术身份,先夯实专业基础,再发展艺术个性。不要一开始就盲目定位或偏离培养目标,尤其是综合院校美术专业,由于高校美术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画家和教师两重身份,很容易按照职业画家或专业人才的方向定位教学,这样就导致了教学中过多过高地强调了专业性,忽视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社会现状来看,专业画家毕竟是少数的。

教师不但要自身树立起健康的审美理念,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理念。建国以来,一批优秀教师创作了积极向上有影响力的美术作品,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凝固了英雄跳崖前的瞬间动态,运用概括象征手法,塑造出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运用新古典主义手法,描绘羞涩含蓄、恬静美丽的新疆女子,深刻表现了中国人的精神美、人性美,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等。还有罗中立当学生时创作的《父亲》,四进大巴山寻找创作灵感,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史的里程碑。改革开发以来,美术界受到西洋文化的冲击,没有了自己的文化艺术价值标准,“中国艺术界在一种深深笼罩的错觉中”,美术创作中盲目模仿,粗制滥造,出现了恶心的、病态的、丑的美术作品。因此,在美术创作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理念,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关注生活,扎根人民,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作表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精彩美术作品。

(二)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中国特色美术创作教学体系

在美术创作教学实践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思想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创作思维,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观,重新审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术创作实践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核心,儒家主旨仁义,重视人的自身修养,强调道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佛教讲慈爱众生,无私奉献,三家形态有别,却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内涵,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在支撑。要正确、全面地认识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创作中主动思考、深度融合,才能够创作出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

为了提升美术创作的文化品位,需要深入研究,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美术创作教学体系。第一,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大一可以设置唐宋诗词、国学、书法等课程,大二设置民间美术、艺术赏析和艺术实践等课程,大三设置茶艺、陶艺、美术创作、艺术考察、名作临摹等课程,大四毕业创作等。文化修养和艺术专业课相兼顾,全方位提升美术创作的文化品位和艺术质量。第二,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包括专业创作教材、地方文化与民间美术教材、师生优秀作品集等。第三,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美术创作从选材构思到技法运用,都需要精心组织和准确把握,要做到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要多做示范,多剖析、多评讲。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与体验活动,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依靠课堂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常邀请文化名家或手工艺传承人到校内讲座,带学生走出去观摩,参加一些陶艺制作体验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汲取灵感。

(三)深化课程教学研究,实现深度融合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牢牢抓住文化标线,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才是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每一门课程教师都要挖掘融合的要素,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实现传统文化和课程的深度融合,为专业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中国画的课程教学,可以在笔墨、技法、意境等要素上深入剖析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无论山、石、树、云、水都有阴阳之分,笔墨构建阴阳之势,构成中国画的内核,让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精神中的文化韵味。中国画重表现、重主观,讲气韵生动,一笔一墨都映射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南宗山水画鼻祖王维的水墨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老庄哲学的太极深入绘画其中。董其昌博学多识,以禅入画,融通儒释道三家,创造了南北宗论。齐白石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清晰的答案。“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美术创作的纲领,主张师法自然,彰显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主张。郑板桥的从“眼中之竹”“胸中中之竹”到“手中之竹”深刻阐述了美术创作的三个阶段,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关注现实,处处体现了画家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中国画是一个文化综合体,不是一个纯形式、纯材料性的绘画,这些都揭示了美术创作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表达一种精神意境,传递一种文化思想。

因此,对于其他像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插画、陶艺、视觉传达设计等课程,深化课程教学研究,把握骨髓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外来画种,重点引导美术观念的“中国化”上,把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当代的大学生美术创作体现鲜明的文化本质,使创作的作品具有震撼的生命力和高尚的文化品格。

(四)增加地域特色课程,拓宽美术创作内容

充分挖掘和应用地域文化资源是地方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鄂南历史悠久,人文历史资源丰富,这里有唯一保存原貌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有青砖茶的原产地,中俄“茶马古道”起点之一的羊楼洞,有三百万瑶人的共同精神家园——中华古窑第一园,这里又是“中国嫦娥文化之乡”。鄂南传統建筑雕刻文化有着浓郁的装饰特色,尤其是木雕艺术寓意吉祥,神韵天成。据有关资料显示,“鄂南文物类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达238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6996项”。鄂南地域文化遗存了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不断融合,与时俱进,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学生的审美熏陶和创作技巧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将鄂南地域传统文化融入美术创作实践,激发学生对鄂南地方文化艺术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挖掘和整理核心资源,增加地域特色课程,营造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得到地方传统文化的熏陶,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思考,有机地融入美术创作实践中。比如有教师利用两年时间专门研究创作了有关茶文化系列油画作品,茶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教师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引导学生美术创作中如何融合表达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创作中。还有的教师设立剪纸工作室,带领一部分爱好剪纸艺术的学生深入到鄂南古镇村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传承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探索创作技巧,把创作的作品装裱起来,举办剪纸艺术展,增强了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有的教师运用木雕和石刻形式,表现抗疫英雄事迹,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雕刻作品,使学生耳目一新,将传统艺术形式和时代精神内容有机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由此可见,恰如其分把地域文化融入到美术创作实践中,是切实可行且非常必要的。

四、结语

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艺术形式更加多元化。树立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学习目标。美术创作的文化底蕴来自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创作实践中,拓宽当代美术的思维深度与宽度,作品会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0.

[2]河清.试论“国际当代艺术是一种美国艺术”[J].美术研究,2004(03):9-17.

[3]河清.中国画应当自立标准[J].美术研究,2011(04):106-107.

[4]定光平等.鄂南文化遗产调查与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168-170.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