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意义探究理念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5-31沈国锋

江苏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深度阅读英语教学阅读教学

【摘 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文本主题始终贯穿于课堂导入、语篇理解、信息梳理、运用内化和迁移创造等环节。教师可通过深入解读语篇、挖掘文本主题、聚焦主题意义、优化教学活动等方式,带领学生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和内涵,从而凸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教学;主题意义探究;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6-0007-05

【作者简介】沈国锋,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如东,226400)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南通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全国十佳小学外语教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直接影响其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因此,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是当前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向。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尚未修订,但该理念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也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在主题意义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一、主题意义探究的内涵

(一)主题意义

梅德明和王蔷认为:“主题指的是围绕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某一范围展开的话题类别。”语篇是语言学习的对象,通常围绕某一主题的展开,是具有特定内容和意义的文本。语篇主题是指作者通过语篇文本传递的主要内容,其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也为语言学习提供范围和语境。主题意义是指作者围绕主题并通过语篇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读者需要在阅读和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推断和提炼出语篇的主题意义。主题意义是在个人与文本、他人、自我的互动中建构形成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二)主题意义探究

主题意义探究是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语言学习,即通过一系列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挖掘主题所承载的语言内涵和意义,建构新概念,丰富人生阅历,发展思维能力,形成高级的、正确的社会情感,促进语言、文化、思维、情感以及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过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遵循意义优先原则,通过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促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他人、自己进行对话,同时引导学生从表层知识学习走向深层意义建构,并形成对某一主题的正确观念和情感,进而凸显育德、育知、育智的价值取向。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原则

(一)以主题为中轴,将主题意义探究贯穿教学始终

英语阅读教学须基于语篇实施主题意义探究,这要求教师将探究文本主题意义的过程贯穿教学始终,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主题为中轴逐步展开和延伸。一方面,各个教学环节要始终围绕主题意义探究这一目标展开;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学活动应以语篇为载体,以挖掘主题意义为中心,相互依托,层层递进,进而促进学生逐步加深对语篇的理解。

(二)以问题为抓手,将思维品质发展融入探究过程

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离不开学生思维的参与。因此,教师要将问题融入学生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以问题体现教学的重难点,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为主题理解和意义探究服务。教师应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设计逻辑递进、逐层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链。教师可围绕主题优化问题设計,从信息性问题、理解性问题过渡到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形成由逻辑性到批判性再到创新性的问题链,并促进学生在讨论、分析、判断、评价等活动中,在自主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实现基于内容深度学习并发展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以活动为依托,将深度意义挖掘关联语言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基于文本,围绕主题,既理解语篇的字面意思,也挖掘语篇的意义,把握文字的言外之意,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和情感,最终领悟主题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观。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应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逐层深入的理念,这有助于实现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意义建构。基于语篇的活动需要聚焦语篇中特有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和梳理它们在语境中所传递的意义;深入语篇的活动需要关注语篇的整体结构,把握意义表达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提炼和概括文本的主题意义;超越语篇的活动需要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将文本主题意义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形成感悟和共鸣,进而进行表达与创造。

(四)以育人为导向,将学科育人目标渗透于各教学环节

在阅读教学中,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进行语篇教学活动设计,指导学生利用语篇中的知识和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通过挖掘文本主题、突出文本重点内容、聚焦文本意义等方式,有利于形成完整和连贯的教学思路以及清晰的教学主线。具体的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全面深入地解读语篇,挖掘文本的主题意义;第二步是基于文本解读整合课程内容,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三步是基于教学目标,设计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主题探究活动。下文,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8 Chinese New Year的语篇板块教学为例,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设计思路。

(一)深度解讀文本,把握主题意义

深度解读文本是有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起点。《高中课标》指出,教师可以从文本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教师解读文本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以及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1.对语篇主题和内容的解读。

语篇Chinese New Year所在单元的主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其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语篇通过Su Hai的香港网友Anna给她写的一封电子邮件,呈现了Anna一家的春节活动计划,展现了香港人一些不同于中国大陆人的节日习俗。重点词汇主要涉及春节传统活动和风俗等,如tangyuan、red packet、lion dance、fireworks等。

2.对语篇深层含义的解读。

该语篇能让学生在感受春节传统活动的基础上,挖掘这些活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节日来源、民间习俗、国外影响、民间传说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春节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春节文化的欲望,增强他们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3.对语篇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的解读。

该语篇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呈现了Anna一家的春节计划,其明线按照时间、活动、感受的线索展开,暗线是对香港春节活动所蕴含的文化的介绍。从内容结构看,语篇按时间顺序描述了春节前、除夕夜、正月初一和初二这四个时间段具有香港地域特点的活动。从语言特点看,语篇以一般将来时贯穿全文并以形式多样的传统活动凸显春节的欢乐气氛。

(二)定位主题内涵,设计教学目标

基于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中思维导图的展示,梳理Anna一家春节具体活动安排的事实性信息;(2)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梳理、加工并分析、判断中国各地春节活动的文化内涵;(3)联系生活经历,借助语言框架讨论自己的春节活动,形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

(三)逐层推进活动,探究主题意义

1.基于语篇,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基于语篇的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

(1)视频欣赏导入,呈现语篇主题

课前,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中国春节的英文视频。课始,教师围绕视频和学生进行交流,进而引出本课主题Chinese New Year。学生在译林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中已经初步感知过春节话题,该话题也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观看视频和自由交流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做好深入主题的准备;另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参与主题探究的欲望。

T: Boys and girls, whats the video about?

Ss: Spring Festival.

T:Yes.Weve talked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in Grade 5.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

Ss: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We get together with our family and friends. /We often eat dumplings and tangyuan...

T: Good, you know well about this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We also call it Chinese New Year. This class,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8 and know more about Chinese New Year.

(2)基于思维导图,梳理文本脉络

课前,教师让学生基于What are Anna and her family going to do at Chinese New Year?这一问题预习文本,并根据时间顺序制作Anna一家春节计划的思维导图。本环节,教师从谈论Anna入手,和学生交流语篇的背景和逻辑结构。

T:Before class, you previewed the story. Who is telling us about Chinese New Year?

Ss: Anna.

T: Where does Anna come from?

S1: Hong Kong.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Hong Kong?

Ss:Hong Kong is very beautiful. /Hong Kong is a part of China.

T: Yes. And Anna wants to tell Su Hai some different customs of Chinese New Year in Hong Kong, so...

Ss: She writes an email to Su Hai.

T:Anna and her family are going to do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How many periods and what are they?

Ss:Four periods. They are before Chinese New Year, Chinese New Years Eve, Chinese New Years Day and the second day of Chinese New Year.

接着,教师以Anna春节前的活动为例,先请一名学生上台呈现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继而提出与Anna春节前活动相关的问题,该生作答,展现预习成效。在交流中,教师还相机和学生讨论了“be going to”的用法。

随后,学生在组内展示思维导图,并围绕Anna剩余三个时间段的活动进行问答,互相检测预习效果。在全班交流中,教师相机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还利用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lion dance、red packet、fireworks等重难点词汇,借助录音帮助学生纠正文中部分长句的发音,形成按意群朗读课文的意识。

解读语篇背景和文本逻辑结构,能帮助学生站在整篇文章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谋篇布局进行主题意义表达的。思维导图将语篇中的碎片化信息结构化、系统化,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各部分与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

2.深入语篇,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属于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具体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活动。

(1)搭建语言支架,挖掘深层内涵

主题意义蕴含在语篇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问题引领主题意义探究的方向和深度。在分享语篇承载的与主题相关的表层信息后,教师围绕watch fireworks这一新年活动提出问题:Why are they going to light fireworks and watch them at Chinese New Year?部分学生用“Its interesting.”等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后,教师播放了关于燃放烟花爆竹赶走年兽这一传说的视频,帮助学生感受这一活动寄托着中国人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和人们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语篇中的新年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提出如下问题:Why are they going to buy some new clothes and food?Why are they going to make cakes and tangyuan? Why are they going to have a big dinner?Why are they going to buy flowers?

接着,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单,将春节活动和其深层含义进行图文匹配。在集体核对答案环節,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提炼春节的活动内涵,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春节的多样活动及其丰富内涵。该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共鸣,也加深了他们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激发情感共鸣,深入探究意义

学生理解语篇的表层信息和春节活动的深层内涵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课文。在多媒体和音乐的渲染下,学生富有感情地读出了春节欢快、祥和的氛围,他们的情感在朗读中得到了升华。而后,教师抛出问题:What does Chinese New Year mean to us?此时,学生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炼中国春节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即团圆、关爱、希望、祈福、好运。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再次感悟和体会中国春节的内涵实质,他们加深了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形成了正确的文化认知、态度和判断力。该环节师生的部分对话如下:

S:Chinese New Year means family reunion and love to us.

T: Yes. Thats why people go back home from different places at this festival.

(3)关注文体特点,掌握写作技巧

当学生从不同层次理解了文本信息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聚焦作者是如何表达信息的,具体包括语篇结构、文体特点、修辞手法等。本课中的语篇是一封电子邮件。由于学生对英文版的电子邮件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梳理Anna写的电子邮件的构成,再请小组代表进行归纳总结。在集体反馈环节,大到收件人姓名、邮件标题和邮件正文,小到邮件正文中的称呼、问候语、结束语、发件人姓名,学生都一一进行了细致的陈述。该活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邮件的格式,掌握了撰写邮件的方法,为其课后回复Anna邮件提供了框架。

3.超越语篇,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属于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具体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活动。

(1)联系学生生活,延伸主题语境

教师应寻找文本主题与学生生活的对接点,进一步引发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共鸣。了解Anna的春节计划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春节活动计划以及这些活动的意义和内涵,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最后,部分学生代表上台,借助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和课件上的语言支架介绍自己的春节计划、春节活动背后的意义以及自己对春节的认识。该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他们运用语篇中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既遵循了学用结合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开阔了他们语言学习的视野。

(2)利用视频资源,升华主题意义

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春节活动计划后,教师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了中国各地不一样的春节风俗,并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了世界各地欢度中国春节的场景。最后,教师呼吁学生要热爱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并尝试用简单的英语向外国人介绍春节活动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该活动强化了学生对本课主题意义的理解和感受,升华了主题意义探究的高度,培养了学生热爱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实现了语言学习与学科育人的有效融合。

四、结语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通过挖掘文本主题,突出文本重点内容,聚焦文本意义,形成完整和连贯的教学思路以及清晰的教学主线,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要以主题为引领,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同时兼顾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真正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辛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践——以一篇科技说明文的教学设计为例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5):26-31.

[2]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3]龙晋巧.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施方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11):15-19.

[4]张秋会,王蔷,蒋京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1):1-7.

[5]张琳琳.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8):37-42.

猜你喜欢

深度阅读英语教学阅读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戴着镣铐起舞
多元化引导促学生深度阅读的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