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下泛在学习教学质量的调查与反思
2021-05-31汪明向永知
汪明 向永知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使学校教育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全国大规模的居家学习和“线上教学”实践,催生了教育的新样态,使得我们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未来教育有了诸多思考,也有机会反思传统教育形态的某些顽疾。基于对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的解析,从理论层面对“线上教学”带来的变局进行反思;从实践层面对“云课堂”下泛在学习的路径进行展望,以期让智慧教育成为适合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云课堂;线上教学;泛在学习;无边界课堂;智慧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7-0032-03
【作者简介】1.汪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3)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向永知,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3)教师,高级教师。
“云课堂”教学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是一个新课题。“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居家学习模式,一方面凸显了线上教育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能够暂时摆脱实体课堂教学的惯性,有机会反思传统教育形态的某些顽疾。疫情期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以备课组为单位,按教学计划进行了“云课堂”的线上教学资源包开发与共享,并辅以“教师在线答疑”。学校“云课堂”线上教学以视频为载体的自主学习课程与“教师在线答疑”相结合,其质量状况既体现在学科知识点的逻辑演绎,也体现在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影响线上教学的主体因素上。那么,如何科学评估学校线上教学总体情况,客观分析线上教学的影响因素,改进线上教学,促进居家学习,并为将来进一步推进“泛在学习”提供参考依据呢?
一、“线上教学”质量调查解读
2020年3月,学校使用“问卷星”在线调查系统,发放了“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表。我们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管理、家庭支持等四个维度,全面调查了线上教学状况,共回收学生问卷616份和教师问卷56份,现解读如下:
1.教师线上教学投入大、负担重,但教学进度偏快、容量偏大,学习效果难以检测。
被调查教师平均每天花费7.21个小时进行线上教学,55.36%的被调查教师将“备课任务重”视作开展线上教学的最大困难。线上教学之前,五成教师认为自己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较高,实施线上教学之后上升到87.5%,普遍使用智能手机、视频录制软件和网络直播软件完成线上教学工作。与实体课堂教学相比,大部分师生认为线上教学的难度正常,但进度偏快、容量偏大,八成以上被调查教师将“互动困难”“无法检测学生学习效果”视作开展线上教学的困难。
2.学生积极参与线上学习活动,但学习效果个体差异大,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在众多线上学习途径中,有62.34%学生最喜欢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教师在线答疑”的方式参加线上学习。九成以上的学生能按时参加线上学习并按时上传作业。但部分学生认为线上课程趣味少、硬件设施缺乏。近七成的学生以一倍以上播放速度观看过教学视频,有少部分学生会使用小猿搜题、作业帮等检索工具,以及利用网络进行娱乐活动,如玩游戏(20.62%)、追星(6.98%)、浏览娱乐性的网络文学或视频(32.95%)、线上聊天(37.99%)等。这反映出学生线上学习期间家长监管不足、学生个体状态差异较大。另外,线上学习带来的身心不适(如眼睛疲劳、心理孤独感等)也多次提到。
3.学校充分保障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师生满意度较高。
所有被调查教师都认为自己的线上教学工作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对学校线上教学组织工作具有较高或高满意度。近九成教师参加过学校层面组织的“线上教学”培训活动;近八成的教師使用的线上教学资源来自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所有被调查教师对学校线上教学组织工作具有较高或高满意度,92.21%的被调查学生对学校线上教学组织工作具有较高或高满意度。
4.家长普遍关注子女学习情况,但家长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好或非常好,对家长支持其线上学习有较高或高满意程度。家长普遍在学习情况、身体健康、日常行为、道德品质、心理状况、兴趣爱好与特长等方面关心子女的成长,超过八成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父母花较多时间与自己讨论和谈心、耐心听自己表达观点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在线学习期间,其与父母的关系受到自己作息不规律、在网络上进行与学习无关事情、学习听讲不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任务等学习因素的影响,父母需要转变过度关注成绩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支持。
二、“云课堂”下泛在学习的启示与展望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被视作应急手段,也是学校教学的首要选择。“线上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改变了学校的管,也改变了教育生态。
1.“线上教学”变局的启示。
首先,时空无边界,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智能化网上学习平台,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那么,学生学习自律性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其次,进程无边界,学习进程适才适性。打破统一的学习进程,赋予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认知风格、学习速度等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性。那么,如何在教学规范性与自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呢?这就涉及学习过程中赋权与信任度的把控。
再次,角色无边界,学生角色亦师亦生。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其他学习者的合作者,学生还可以扮演成教师角色。网络给予学生的学习与表达机会均等,尤其对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而言,表达的机会是均等的。
最后,资源无边界,学习资源多样多层。“互联网+”打破了知识边界,拓宽了资源路径,通过引进改造和学生的自主重构整合,提供了多样化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多渠道的资源融合为边远郊区和乡村学生共享优质资源提供了可能。
2.“泛在学习”路径的展望。
2018年4月,学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首批课程基地高峰项目“大基地、大课程”。为此,学校正通过探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泛在学习”的操作模式和路径,为“云课堂”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提供系统支持。
一是搭建一组基于“泛在学习”的智慧教育平台。泛在学习的支持环境应该是智能化的、开放的、共享的、平台化的。在这一网络学习社区里,一所学校最优质的学习资源、最优质的师资都可以共享,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这个空间里获得发展。同时,教师教科研活动、专题培训、课题研究等均可以依托社区平台开展。诸如搭建“智能学习体验中心”“智能交互技术实验室”“STEM创新实验室”“OMO(线上—移动—线下)一体化平台”,以及创建相应的云小组、微社区等。
二是开发一批适合个性化学习的在线课程资源。未来教育的趋势是更加注重个性化。为了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让边远郊区学生能共享线上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为了对接国家的“强基计划”,开发个性化的线上课程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合力。要通过校内与校外资源的融合,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发,进一步拓展线上与线下教育融合的空间。平台资源的内容应坚持“五育并举”,涵盖思想品德、法治国防、心理健康、劳动实践、传统文化等主题内容。
三是探索一套指向学生自主发展的激励制约机制。学校创建的“云小组”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学校把每个班级分成不同的学生群体,6至7人分为一个云学习小组,即成长共同体。在“云小组”中,每名学生都有一个角色定位,既是学习小组成员,也是考勤或作业等小组长,既是学习者,也是管理者。而且,每一成长共同体配置的教师、学长、家长以及学生角色都是平等互助式的。同时,每天会在学习小组中评出优秀小组成员,在班级、年级中评出优秀小组等。这样的激励机制,使线上的个体化学习变成了小组合作式学习,显著提升了居家学习效果。
四是培养一支具有整合技术能力的专业教师团队。线上教育必须打造一支具备整合智能化教育技术能力的专业教师团队。由学科资深名师领衔,整合信息技术团队,深度融入线上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每一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不是一名教师,而是很多他喜爱的学科教师,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