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5-31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6000陈晓青张小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阿帕卵巢癌化疗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6000)陈晓青 张小兰

卵巢癌是女性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卵巢癌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且大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单纯出现腹部肥胖、腹胀等症状,而大部分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这时给予手术治疗其预后效果差,其5年生存率仅为32%左右[1]。因此常给予化疗药物治疗,临床治疗中寻找一种有效治疗靶点药物,提升其生存质量显得十分重要。阿帕替尼作为一种分子靶向药物,常被应用于晚期癌症治疗中。本研究探讨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患者均经影像学技术确诊。观察组患者年龄36~59岁,平均年龄(47.5±3.8)岁,病程4~14个月,平均病程(9.2±0.9)个月。其中24例为浆液性腺癌,26例为黏液性腺癌。依据国际妇产科医师联盟(FIGO)分级:17例Ⅰ期,19例Ⅱ期,14例Ⅲ期。对照组患者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6±3.7)岁,病程5~13个月,平均病程(9.3±0.8)个月。其中23例为浆液性腺癌,27例为黏液性腺癌。依据FIGO分级:18例Ⅰ期,21例Ⅱ期,11例Ⅲ期。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本研究经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紫杉醇静脉滴注,200mg/m2/次,1次/d,治疗24h给予卡铂100mg/m2进行注射,腹腔给药,21d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帕替尼治疗,初始剂量为250mg·d-1,1次/d,若患者耐受,则剂量增加至500mg·d-1,1次/d,21d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恶性肿瘤标记物,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采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然后以3000r/min进行离心,将上层血清置于2mlEP管中,并放置在低温环境中以此进行备检。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CA125和NSE,VEGF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其配套试剂盒测定[2]。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经4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经治疗后患者卵巢癌肿瘤缩小超过50%,且未发生新病灶。进展(PD):治疗后患者的肿块增大超过25%并且发现新病灶,无变化(NC):经治疗后患者未出现明显好转,并且肿瘤缩小了25%~50%。治疗有效率=CR+PR。同时记录胃肠道反应、关节肌肉疼痛及肝肾功能损伤的发生例数,并计算出相关发生率[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恶性肿瘤标记物对比 观察组CA125、VEGF及NSE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者血清恶性肿瘤标记物对比(±s)

附表1 两组患者血清恶性肿瘤标记物对比(±s)

组别 例数 CA125(IU·mL-1) VEGF(pg·mL-1) NSE(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510.8±192.4110.7±34.7708.7±193.5240.4±98.273.3±11.1 31.3±6.6观察组 50511.3±178.254.8±14.1709.7±184.2173.1±65.873.3±11.0 16.2±1.2 t 1.348 15.165 1.987 12.512 1.366 13.93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

3 讨论

卵巢癌是一种发生于生殖器官卵巢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仅低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其中卵巢癌也是造成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五大因素之一。在卵巢癌疾病类型中上皮性卵巢癌占90%左右,上皮性卵巢癌多见于绝经女性[4]。目前,临床对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卵巢癌发病机制可能与家族遗传和内分泌因素存在密切联系,如初潮早、家族中患有卵巢癌等。卵巢癌在早期进行诊断比较困难,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还存在腹腔转移等情况,因此大部分患者就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临床对于肿瘤疾病常采用减灭手术和化疗进行治疗,而且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在不断下降,因此对于肿瘤患者在后期主要以化疗治疗为主。但是大多数患者对化疗比较敏感,而且由于自身的肿瘤异质性等因素,治疗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其中VEGF在卵巢癌中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蛋白酶表达以及抗内皮细胞凋亡等,不仅可以生成新生毛细血管,还可以提升血管的通透性。临床研究表明,在实体恶性肿瘤中,VEGF与正常组织相比来说,其水平呈高表达状态[5]。因此,对于卵巢癌患者,寻找一种维持治疗药物对延缓病情进展及延长生存期显得十分重要。

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药物,通常靶向作用在细胞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结合位点,避免磷酸化及下游信号的传导,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机体内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减缓恶性肿瘤的发展[6]。临床研究显示,阿帕替尼治疗卵巢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治疗卵巢癌的靶向药物[7]。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应用阿帕替尼治疗卵巢癌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分析原因可能是阿帕替尼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后,可能会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肿瘤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抵抗,从而降低耐药程度,快速达到显著效果。阿帕替尼治疗卵巢癌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关节肌肉疼痛及肝肾功能损伤,其原因可能是阿帕替尼不仅会增敏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还提升了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但是给予尿素霜等对症治疗,其不良反应可以有效缓解。

在癌症患者疾病发展中,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的关键环节是癌细胞繁殖和转移,若癌细胞需要生长则通过新生血管为其提供营养物质等,而在肿瘤细胞的新生血管的发展过程中,VEGF及VEGF的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VEGF是一种生成血管的重要介质,该物质的表达水平增加与疾病侵袭性存在密切联系[8]。VEGF与卵巢癌的血管生成以及肿瘤进展存在密切联系,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VEGF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预后因素,能够预测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有研究显示,应用ELISA法测定卵巢肿瘤中VEGF水平,其结果显示卵巢恶性肿瘤的VEGF水平高于其他的卵巢肿瘤类型[9]。通常情况下,CA125在人体内的正常卵巢组织中不存在,该指标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血清中,CA125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但是特异性却比较差。除此之外,临床上还常应用NSE作为评价卵巢癌患者疗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依据其治疗前后NSE水平的变化对临床疗效评估,诊断卵巢癌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比较高。这是由于NSE是一种神经内分泌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组织和神经组织当中。NSE在卵巢癌中呈高表达状态,能够作为卵巢癌的诊断标志物[10]。

阿帕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药物,在临床中应用于胃癌晚期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阿帕替尼对于VEGFR2具有高选择性结合和抑制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阿帕替尼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CA125、VEGF及NSE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显示阿帕替尼治疗卵巢癌患者可以降低CA125、VEGF及NSE指标。虽然阿帕替尼能够成为卵巢癌患者的可选择靶向药物,但是现阶段仍处在探索阶段,仍需进一步进行研究。但是本次研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观察的指标、样本等数据比较少,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应加大观察样本、指标等,从而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治疗卵巢癌疗效确切,改善患者血清恶性肿瘤标记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阿帕卵巢癌化疗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基于Oncomine数据库研究PDE4D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血根碱的调控作用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跟踪导练(二)(3)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