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局限性发展
2021-05-31顾燕琪
顾燕琪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美陆小学 江苏昆山 215300)
11月底听了一年级的“6、5、4、3、2加几”一课,上课老师的板书是课题下面写了“凑十法和联想法”,很明显,本课的重点是突出了凑十法和联想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会运用这两种方法正确计算20以内进位的加法。整节课,教师的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练习形式多样,学生计算的题量也较多,每个环节都处理得很到位。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20以内进位的加法算式,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放大视角,将这节课放回整个单元中,登高望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地发展了吗?思维能力真正地提高了吗?基础知识真正掌握牢固了吗?让我有了新的想法。
一、局限学生语言的完整性表达
[片段1]在例题教学“6+5”时,上课老师的多媒体课件上出示:
师:我们可以用之前学过的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生:凑十法
师:你能填一填吗?
生:填一填
师:能说一说吗?多媒体课件上出示:
生:……
[片段2]
师:3+8怎么计算?
生:我想8+3=11。
师:那么3+8就等于?
生:11.
师:为什么?
生:指着黑板上的板贴:联想法。
……
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正确计算。但不难看出,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在片段1中,学生照着样子完整地说计算过程,学生是真正地能完整地表达?何况“凑十法”三句式表达不是本课的新知,如果教师让学生看着算式,主动完整地表达6+5的凑十法过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得到发展。在片段2中,教师的这种提问,让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即知道用的计算方法是“联想法”,却不知道联想法是什么方法,这时,教师要再问下去:也就是什么方法?要让学生完整地表达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就是联想法的方法。在两个片段中,教师注重教法,侧重计算的正确结果,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忽略了学生对计算过程的完整性描述,局限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表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语言发展不再受到局限。
二、局限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发展
[片段3]出示:4+9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得数是多少?
生:凑十法
师:怎么凑的?
生:把4分成3和1,1加9凑成10,3加10等于13。
师:为什么4要分成3和1呢?
生:4的后面是9,4里面分出1来才能与9凑成10。
师:说得真好。还可以怎么想呢?
生:计算4+9,可以想9+4。
师:怎么想9+4呢?
生:把4分成1和3,1和9凑成10,10加3等于13。
师:这种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我们叫什么?
生:联想法。
……
课堂上,经过老师的连续提问和引导,学生能运用“凑十法”和“联想法”计算出4+9的得数。然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9加几”“8、7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凑十法是“9加几”中学生学习的一种计算方法,联想法是“8、7加几”中学生学习的又一种计算方法。我认为,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两种计算方法的教学再现,灵活地运用是重点。在计算“4+9”时,首先,让学生讨论:运用什么方法可以直接得出结果,能又对又快地算出?接着小组交流,得出:运用凑十法能计算4+9等于13,也可以运用联想法能计算4+9等于13,通过比较,运用联想法,计算4+9等于13的速度更快一些。然后,让学生明确:我们已经学过了9+4,运用了凑十法能很快地说出得数了,那么现在计算4+9,你能很快地直接说出得数吗?最后,让学生练习1:算一算:3+9、2+9、3+8、4+8:;练习2:找一找。学生自己找能运用这种方法直接计算的几加几。
在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向性引导下,对“凑十法”和“联想法”的运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老师训练得很到位。纵观全单元,学生的思维在这节课中出现了片段性的重复性的发展。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算方法,为什么不让学生去灵活地运用呢?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体会比较呢?学生的思维是连贯的,今天的课堂,是学生连续性发展、递增性的发展的最佳平台。通过比较,学生的计算思维不局限在方法同等的水平上,体会了“联想法”的计算优势,既快速又方便,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了。通过“算一算”“找一找”的练习,使学生的计算方法上升到了直接口答这高一级的计算目标,学生的思维发展连续性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发展,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发展,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促使其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延伸和发展。
三、局限学生知识的系统性构建
教师将教科书上的习题一一练习结束后,又增加了青蛙跳伞等游戏互动的环节,可以说学生的计算练习量达到了教学目标,计算的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课堂的最后,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知识纵向看,学生掌握的知识局限在本课的习题上,只是单一地完成每道练习题,如果在课堂练习的同时,首先,让学生将计算的习题分类,明确新旧知的内容,如例题教学时,6+5、5+6是新知,试一试4+9、3+9、2+9通过联想法计算可以说不是新知。在课堂的总结练习中,教师有序地罗列本课计算过的算式,学生再填补20以内进位加中没有计算到的算式,形成一张本单元的进位加的算式表: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9+3 8+4 7+5 6+6 5+7 4+8 3+9
9+4 8+5 7+6 6+7 5+8 4+9
......
9+9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诵读加法算式表,找出表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直接说出得数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算式的分类与罗列,是对计算题进行完整化,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有序地排列和找规律,是对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化。学生诵读计算表,对这个单元的加法算式进行了整理,形成自有的加法计算网,上升到一定的系统层面时,对计算的知识认知不再片面化。由单一知识到整体知识的学习型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放大、点燃,学生获得了学习进位加的基本性理解,打破了整体知识构建的局限性,完善建构了系统性知识。
课堂教学好比“一叶落知天下秋”,虽是短短的一节课,却是整个单元的点点星光;虽是处处的思维碰撞,却是学生成长的滴滴雨露。要让学生的学习不受局限,教师先要打破自身的种种“局限”。在平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表达,更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完整性表达;不仅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连续性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要让学生站得高,教师绝不能站得“矮”。教师钻研好教材,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把握好全局,运筹帷幄,学生才能上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