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F框架运用于神经康复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

2021-05-31刘洪艳杨炳金师永双李晓艳

科学咨询 2021年20期
关键词:框架神经康复

刘洪艳 杨炳金 师永双 李晓艳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近年来国内开展的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及痴呆等方面的研究和调查较多[1]。脑卒中在世界范围内60岁及以上人群中居死因第2位;15—59岁人群中居死因第5位;2008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共1 645人首发脑卒中,发病(粗)率为274.4/10万人年,加权发病率为183.3/10万人年[2]。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癫痫的患病率在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转轨国家、发达国家分别为:11.2%、7.2%、6.1%、5.0%,估计全球约有5千万癫痫患者。癫痫在我国治疗缺口较大,50.29%老年痴呆是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第二次全国残疾人调查的数据显示,所有致残的疾病中,痴呆是老年人群发生精神的首要原因(占43.5%)。并主要引起一级精神残疾(最严重的等级)[3]。由此可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在临床治疗中显得非常有必要。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神经康复学综合教学水平,本文以我校神经康复学部分学生为例,探讨不同教学方式的教学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基于我校神经康复学学生160名进行研究分析。将160名学生基于不同的教育模式划分为两组。实验组80名学生,年龄区间19—23岁,中位数21.31岁,入选时的理论考试成绩中位数为67.9分;对照组80名学生,年龄区间19—23岁,年龄中位数21.09岁,入选时的理论考试成绩中位数为68.4分。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入选标准:学习态度良好;能够根据要求参与学习。排除标准:配合度极差的学生和认知障碍的学生。

(二)方法

对照组教师按照课程标准采用理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等授课;实训教学根据理论课程设置相对应病例,教师操作演示,指导学生学习。

实验组理论授课在授课方式上直接采用ICF模式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评定及治疗方向,以ICF框架引导学生对疾病从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参与和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其余教学方法相同;实训教学时根据理论课程设置相对应病例,主要采用ICF框架进行分析和操作演示,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基于神经科疾病,采取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功能评定、治疗方案制定、康复治疗、再评估和方案调整、评估结果为思路,直接参与指导出院或治疗后患者在家庭、社区中的康复训练,并基于预防与支持措施实现对患者活动与参与能力的影响,从而提高实践工作能力。

(三)观察指标

基于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为主进行组间对比。

期末两组学生统一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分为理论和实践考试,理论考试采用ATA考试,题目来自公共题库,共600题。实训考试参考客观结构化(OSCE)形式,设立入院评估(包括护理体检及病史收集)、临床常规技能操作、应急情境处理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检验。考核评估内容涉及3个方面10项评价指标:①临床处置能力,包括康复决策能力、评估及治疗技术操作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②沟通交流能力,包括态度、交流技巧、获取病人健康资料的能力、获取病人及家属支持的能力;③健康教育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教学内容组织能力、教育方法设计能力。3个方面10项评价指标,每个指标依次1—10分,共100分。

教学方式的评价采用自制量表,评价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5.0S。数据采取2次记录、分析。数据处理方式基于具体数据类型进行处理。统计学分析期间应用X2(百分比数据)、T值(均数数据)进行检验分析,数据对比结果中P值<0.05则带有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

二、结果

(一)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开始时两组学生的入选考试成绩相当,P>0.05;在不同方法教学后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考核成绩比较

(二)教学方式评价对比

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评价更高,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考核评价比较

三、讨论

神经康复的主要目标是采用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措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减轻神经系统病损后导致的功能残疾和残障程度[4]。学习神经康复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掌握各类神经系统疾患的临床特点、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结局和健康教育。ICF是“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的简称,中文意思是《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功能和残疾,包括身体功能和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第二部分是背景性因素,主要指环境因素。为从生物、心理和社会角度认识损伤所造成的影响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它为从身体健康状态、个体活动和个体的社会功能上探索提供了理论框架。ICF框架应用于临床康复评定及治疗较多,能够从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参与、环境4个方面分析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解决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真正实现让患者功能部分或者全部恢复,回归家庭及社会的目标[5]。

本次研究基于ICF框架进行授课,对比传统授课方法,与临床接轨,强化学生临床思路,先在下学期课程,神经康复学中进行试验有效后,可以将该方法运用于康复疾病课程的授课中,逐步形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具体教学中,基于ICF教学框架为教学基础,可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模式,可在将神经康复学教学模式保持高度实践性价值[6]。从具体教学效果角度来看,其对于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成绩均具备明显的推动作用。在理论成绩方面,基于ICF框架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以患者为中心,教学内容不仅只是教材内容,而是要更加丰富、复杂的具体案例,这样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注重实践的同时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升。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基于ICF框架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突出病史资料查询、判断预后等方面的环节,在病史咨询、判断预后等理论性比较强的指标方面,通过ICF框架教学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直接参与价值,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特质等方面均有直接的考量,学生可以更好的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其中的可变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规避了重复性教学的缺陷。同时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延伸等方面形成了直接激励作用[7]。整体来看,以ICF框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强化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可以更好的满足神经康复学习的专业能力,对于功能评估、康复目标的制定、康复治疗计划的调整、康复治疗的实施、多方面教育指导等能力的培养作用显著。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功能性活动潜能的开发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神经康复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授课方式进行教学,这一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灌输,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学生很难准确的应用所学知识,导致在面对临床时问题频出[8-9]。对此,采取ICF框架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借助具体、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像结合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准确且多方面的掌握相关知识。以目前来看,ICF框架教学在神经康复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在于下面几点:①感性认知。教育患者个体并借助图、文、声、像结合的教学思路,可以更好的保障教学内容的生动、形象化特征,促使学生形成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更好的吸收与消化知识;②动态化理解。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在ICF框架课件制作期间教师可以将一些重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制作成为动画,促使学生可以准确的理解疾病表现情况,以视觉动态效果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疾病特征,达到高质量教学目的[10];③培养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神经康复学教学重点,借助ICF框架教学也可以更好的应对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借助ICF框架技术提供疾病案例并附带疾病史的描述,促使学生实现对疾病性质进行综合判断。借助ICF框架的合理应用,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同时在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培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开始时两组学生的入选考试成绩相当,P>0.05;在不同方法教学后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更高,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基于ICF的教学模式在神经康复学中的应用价值突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与独立操作等能力,可以作为神经康复学常规教学策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神经康复学课程教学中,基于ICF框架的教学模式具备更加突出的教学价值,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价值较高,值得普及。

猜你喜欢

框架神经康复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框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神经”病友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