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工智能+X”的高职新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5-31莫慧芳

科学咨询 2021年20期
关键词:工科中心人工智能

莫慧芳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1442)

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将人工智能与高职“新工科”专业深度融合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掌握人工智能作为通识知识在新工科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创业技能,把人工智能知识和技术载入传统理工科专业,从而推动传统工科专业的智能化升级。

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一、现状分析

人工智能于1956年被提出,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人工智能是一门多个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科学,涉及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心理学、医学、哲学等学科,其发展对人类进步具有深远影响。21世纪以来,由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改进、计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技术进入飞速发展期。尤其是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理论支撑下,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自主操控等特征。

二、研究内容

本文旨在传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动手实践与创新环节,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实践课程在课程教学、项目创新设计、毕业设计、探索性科研项目实施方式、项目内容上注重人才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推动高校“人工智能+X”高职新工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改革,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构建基于“人工智能+X”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手段,以创新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为主体,基于“人工智能+X”高职新工科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人才孵化基地为实践基础,以各类工作室、公共实训室及创新平台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借助“基础实训中心”—“创新工程中心”—“创新创业培训中心”—“项目与成果孵化中心”—“产学研研究与合作中心”五大中心为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兴趣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孵化—创业实施—创业回归”六个环节的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环节见图1。

图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依托学校开设的相关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培训中心开展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创新专业知识主要依托各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程,除了本专业的课程外,还包括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如创业融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等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人工智能创新基础知识作为所有学生的通识教育,创业专业知识教育则由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不同以及个人兴趣不同而有所区别。

创新创业兴趣培养主要是依托创新基础实训中心的软硬件平台,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为手段,锻炼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创新、创造的兴趣。

创新创业实践主要依托创新工程实训中心,帮助学生训练创业技能,创业技能包括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或知识的深入训练以及创业所需其他软性素质的磨炼。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相关的大赛,学校给予创业团队经费支持,用于学生在实践、调研使学生的商业计划更趋向实际。

创业项目孵化主要依托创业项目与成果孵化中心,学校将工作室团队立项的创业项目,对场地和资金给予支持,让学生经营创业项目。

创业成功的学生经过3~5年的经营,好的项目将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利用学校的产学研研究合作中心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

(二)构建阶梯式教学课程体系

建设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是以学校的工科专业为主线,选择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反响优秀的辐射专业进行联动建设,扩大专业课程学习平台中学习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其次是创新“工学交替”“项目驱动”“订单培养”“工作过程”等特色教学模式。最后是有重点地进行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体系建立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由知识普及课程建设、专业与创新基础课程建设、能力提升与专业拓展课程建设、“人工智能+X”专业课程建设四个阶段。

(三)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集成,优化提升;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政府引导,多方共建;创新机制,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整合、共享、提升、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学校构建了“政、校、企、联”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学校负责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具体实施,创新创业的硬件平台搭建,创新创发展中心负责提供创新创业案例、项目、信息咨讯等服务,创办各类竞赛,并提供服务网站,企业负责配备创业型导师,提供“创业见习”实践基地。以广东省柔性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为成果共享平台,与各级政府合作,将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共享;以企业为依托,方便整合企业技术资源,提炼共性问题,群力群策。学院门户网站上建立面向广州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网站,建设创新基础实训中心、创新工程中心、创新创业项目与成果孵化中心、创新创业培训中心、产学研研究与合作中心的创新人才孵化基地,贯彻教学、孵化、实战三层递进的进阶式个性化育人流程。

(四)打造专业创新创业导师团队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带领学生从事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及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创新研究,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的创业活动。在打造“智能产品设计工作室”“VR虚拟设计与制造工作室”等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汽车维修等专业群。带领学生团队进行创新研究与创业活动,并对每个专业导师进行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其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社团活动或创业沙龙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引进或培训专业的创新创业讲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三、结束语

人工智能涉及信息工程、机械控制、传感器、自动化、计算机、生命科学、电子工程、纳米材料等各个方面。跨学科人才培养自然也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新工科”建设的出发点和目标。人工智能的突破式发展,给高职“新工科”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为加快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有必要、有责任提前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工科中心人工智能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数读人工智能